1.形容“专业”的诗句有哪些

1、生来左癖称专业,手课儿童为教忠。——明·陆懋龙《还家作》

释义:生来用左手称为专业,手把手教导儿童称为教导忠诚。

2、成专业,燕乐考隋唐。——近现代·卢前《望江南》

释义:音乐称为一门专业是在隋唐时期。

3、专业勤修,父书能读。——近现代·周学藩《百字令·张佛千兄女公子北一(盼)于归江百龄君嘉礼》

释义:专业知识要勤加修炼,父亲留下的书能读下去。

4、我闻此艺在专攻,莫起妄念思冥鸿。——宋·王洋《陈道士年十三骨气有异弈棋得妙处鲜能对者推此艺以他学何所不可因成短篇赠之》

释义:我听说这种技艺要很专业的人才行,不要有什么想法指望像冥鸿一样。

5、未得归田先作赋,专攻种树已成书。——宋·范成大《横溪驿感怀》

释义:还没有回家先做了一首赋,专业来种树已经可以到了成书的地步。

6、学虽有专攻,术亦有穷欤。——宋·徐积《大河上天章公顾子敦》

释义:学业虽然有不同,学术也需要专业来穷尽才行。

7、武林有佳士,医术能专攻。——明·陈琏《种善堂为仁和王惟善赋》

释义:武林中有上好的人才,医术也需要专业人。

8、世间一艺尚如此,何况学业非专攻。——明·陈琏《题襄城伯李公所藏草虫手卷》

释义:世界上的技艺尚且如此,奈何学术了,必须要专业才行。

9、君子履正道,秉志宜专攻。——明·金幼孜《悦琴轩》

释义:君子走正路,立志要专业攻守。

10、到家展省馀,事业宜专攻。——明·倪谦《赠赵生文博西还》

释义:到家一展鸿鹄,事业上也需要专业。

2.关于专业的古诗

唐·颜真卿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杜甫《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唐·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北宋·秦观《秋日》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清·赵翼《论诗》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描写老师的诗句有那些

务学不如务求师。

—–杨雄 圣人无常师。 —–韩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司马光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关汉卿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4.形容工作的诗句

1、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哭李商隐》唐代崔珏

译文:空怀有凌云万丈的高才,一生胸襟不曾片刻展开。

2、更使臣工作。——宋王安石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一钱鎛》

译文:到点的时刻我依旧在工作。

3、老钱工作赵昌花。——宋方回 《钱舜举瓜画》

译文:老了工作得来的钱财给赵昌花费。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译文: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春秋孔子《论语·泰伯》

译文: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指不过问别人的事情。

5.字数少的古诗要30首

古诗词赏析1《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被历代诗人公认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2《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

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

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3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明代胡应麟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紧扣夔州特定环境。

首联对起,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句中自对,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奇妙无比。颔联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情怀,透过沉郁苍凉的对句,显示了出神入化的笔力。

四句诗闻与见,山和水,两两间隔,妙语天成。后四句写登高时触发的感慨,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

颈联从纵(时间、“百年”)、横(空间、“万里”)两方面着手,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使人深深感到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脉搏,并和上联的“无边”、“不尽”,在意境上互为呼应。尾联也以对作结,并分承五六两句,盖久客则艰苦备尝,多病则潦倒日甚,所以白发频添,酒杯难举,同时点出了此时艰难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4 《秋兴》(二)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这首诗章法严密:从白天写到日暮,从日暮写到天黑,从月光的移动写出时间的消逝。这是时间的结构。

另外还有一个空间的结构:第一首几乎全是写夔州的秋天,只有“故园心”三个字遥遥呼唤了长安;到第二首中,“每依北斗望京华”是长安,“画省香炉违伏枕”也是长安,对长安的怀念开始一点点地增加。杜甫不是只用理性来安排他的结构,他是随着他感情的感发来写他对长安之思念的。

从现实夔州的秋天一直写到心中往昔长安的春日,杜甫的描写既反映了现实又超脱出现实。他不被现实的一事一物所拘限,就好像蜂之酿蜜,那蜜虽然采自百花,却已不属于百花中的任何一种。

5《秋兴》(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通过对巫山巫峡秋声秋色、秋景秋意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寄寓着诗人自伤漂泊、忧国思乡的心情。其气概和风韵,堪称压卷。

起笔两句,最称警挺,已摄秋景之神。前两联极写绝塞萧森秋景,有笼盖八章之势。

江间塞上,状其悲壮;丛菊孤舟,写其凄紧。从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

追忆故园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砧声打断,这中间有从夔府到长安,又从长安到夔府的往复。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

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6《春夜喜雨》杜 甫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随 风 潜 入 夜,润 物 细 无 声。 野 径 云 俱 黑,江 船 火 独 明。

晓 看 红 湿 处,花 重 锦 官 城。这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的抓住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

第一句写了下雨的季节,直接赞美了这场及时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

后面三句集中写“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

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等到天明,锦官城里应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7凉州词 王之涣 。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