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游侠”的诗句有哪些
1. 唐-李白《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2. 唐-李白《侠客行》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3. 唐-李白《侠客行》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4. 唐-李白《侠客行》
倚醉横官道,携书卧帝京。 月残秋雁血,漏断古蝉音。 碧野悬风露,青灯照古琴。
白头何所寄?犹作水龙吟。
5. 《儒侠》
铁马照山河,寒衣伴楚歌。 书香涤月影,墨韵荡秋思。 葬剑悲声切,拈花恨意迟。
君侯何所寄?柳絮怎堪拾。
6. 《荆轲》
丹心负美名,抚筑傲侠群。 剑映秦都月,风啸易水云。 悲歌成一笑,烈酒过千巡。
铸剑当折剑,英雄我与君。
7. 《少年行二首 》其一
击筑饮美酒。 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 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 奋烈自有时。
因击鲁句践。争博勿相欺。
8. 《少年行二首 》其二
五陵年少金市东。 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胡姬酒肆中。
9. 唐-李白《结袜子》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10. 唐-王维《少年行四首》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2.古代谁有描写游侠的诗句,具体是什么
少年行二首 其一 击筑饮美酒。
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
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
奋烈自有时。 因击鲁句践。
( 击一作声 ) 争博勿相欺。 其二 五陵年少金市东。
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胡姬酒肆中。 结袜子 燕南壮士吴门豪。
筑中置铅鱼隐刀。 感君恩重许君命。
太山一掷轻鸿毛。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行行且游猎篇 边城儿。
生年不读一字书。 但将游猎夸轻□。
胡马秋肥宜白草。 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 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 双□迸落连飞□。
海边观者皆辟易。 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 白首下帏复何益。
结客少年场行 紫燕黄金瞳。 啾啾摇绿鬃。
( 啾啾一作棱棱 ) 平明相驰逐。 结客洛门东。
少年学剑术。 凌轹白猿公。
珠袍曳锦带。 匕首插吴鸿。
由来万夫勇。 挟此生雄风。
托交从剧孟。 买醉入新丰。
笑尽一杯酒。 杀人都市中。
羞道易水寒。 从令日贯虹。
( 从一作徒 ) 燕丹事不立。 虚没秦帝宫。
武阳死灰人。 安可与成功。
白马篇 龙马花雪毛。 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 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 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 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 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 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 从军向临洮。
叱咤万战场。 ( 万战场一作经百战 ) 匈奴尽奔逃。
( 奔逃一作波涛 ) 归来使酒气。 未肯拜萧曹。
( 拜一作下 ) 羞入原宪室。 荒淫隐蓬蒿。
( 淫一作径 ) 少年子 青云年少子。 ( 年少一作少年 ) 挟弹章台左。
鞍马四边开。 突如流星过。
金丸落飞鸟。 夜入琼楼卧。
夷齐是何人。 独守西山饿。
白鼻□ 【蜗换马旁】 银鞍白鼻□。 【蜗换马旁】 绿地障泥锦。
细雨春风花落时。 ( 一作春风细雨落花时 ) 挥鞭直就胡姬饮。
( 直一作且 ) 少年行 ( 此诗严粲云是伪作 ) 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 白日球猎夜拥掷。
【毛求】 呼卢百万终不惜。 报仇千里如咫尺。
少年游侠好经过。 浑身装束皆绮罗。
蕙兰相随喧妓女。 风光去处满笙歌。
骄衿自言不可有。 侠士堂中养来久。
好鞍好马乞与人。 十千五千旋沽酒。
赤心用尽为知己。 黄金不惜栽桃李。
桃李栽来几度春。 一回花落一回新。
府县尽为门下客。 王侯皆是平交人。
男儿百年且乐命。 何须徇书受贫病。
( 徇一作读 ) 男儿百年且荣身。 何须徇节甘风尘。
衣冠半是征战士。 穷儒浪作林泉民。
遮莫枝根长百丈。 不如当代多还往。
遮莫姻亲连帝城。 不如当身自簪缨。
看取富贵眼前者。 何用悠悠身后名。
扶风豪士歌 洛阳三月飞胡沙。 洛阳城中人怨嗟。
天津流水波赤血。 白骨相撑如乱麻。
我亦东奔向吴国。 浮云四塞道路赊。
东方日出啼早鸦。 城门人开扫落花。
梧桐杨柳拂金井。 来醉扶风豪士家。
扶风豪士天下奇。 意气相倾山可移。
作人不倚将军势。 饮酒岂顾尚书期。
雕盘绮食会众客。 吴歌赵舞香风吹。
原尝春陵六国时。 开心写意君所知。
堂中各有三千士。 明日报恩知是谁。
抚长剑。 一扬眉。
清水白石何离离。 脱吾帽。
向君笑。 饮君酒。
为君吟。 张良未逐赤松去。
桥边黄石知我心。 赠郭将军 将军少年出武威。
( 后五字一作豪荡有英威 ) 入掌银台护紫微。 ( 入一作昔 ) 平明拂剑朝天去。
薄暮垂鞭醉酒归。 爱子临风吹玉笛。
美人向月舞罗衣。 畴昔雄豪如梦里。
相逢且欲醉春晖。
3.寻找关于游侠的诗
邯郸少年行 高适 邯郸城南游侠子, 自矜生长邯郸里: 千场纵博家仍富, 几度报仇身不死。
歌笑日纷纷, 门外车马常如云。 未知肝胆向谁是, 令人却忆平原君! 君不见即今交态薄, 黄金用尽还疏索。
以兹感叹辞旧游, 更于时事无所求。 且与少年饮美酒, 往来射猎西山头。
后出塞五首 杜甫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笔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已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侠客行 温庭筠 欲出鸿都门, 阴云蔽城阙。
宝剑黯如水, 微红湿余血。 白马夜频惊, 三更霸陵雪。
感遇(其三十四) 陈子昂 朔风吹海树, 萧条边已秋。 亭上谁家子, 哀哀明月楼。
自言幽燕客, 结发事远游。 赤丸杀公吏, 白刃报私仇。
避仇至海上, 被役此边州。 故乡三千里, 辽水复悠悠。
每愤胡兵入, 常为汉国羞。 何知七十战, 白首未封侯。
4.形容“游侠”的诗句有哪些
唐-李白《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唐-李白《侠客行》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唐-李白《侠客行》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唐-李白《侠客行》 倚醉横官道,携书卧帝京。
月残秋雁血,漏断古蝉音。 碧野悬风露,青灯照古琴。
白头何所寄?犹作水龙吟。《儒侠》 铁马照山河,寒衣伴楚歌。
书香涤月影,墨韵荡秋思。 葬剑悲声切,拈花恨意迟。
君侯何所寄?柳絮怎堪拾。《荆轲》丹心负美名,抚筑傲侠群。
剑映秦都月,风啸易水云。 悲歌成一笑,烈酒过千巡。
铸剑当折剑,英雄我与君。 《少年行二首 》其一 击筑饮美酒。
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
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
奋烈自有时。 因击鲁句践。
争博勿相欺。《少年行二首 》其二 五陵年少金市东。
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胡姬酒肆中。唐-李白《结袜子》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唐-王维《少年行四首》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5.有关描写少年游侠的诗词
洒脱天地间,长袖舞翩翩,莫言春已尽,花落仍少年。
酒过三巡人轻狂, 梦里依稀少年郎。
也作三尺青锋舞, 不在咸阳在洛阳。
自己写的,呵呵
王维
【标题】:少年行四首
【年代】:唐
【作者】:王维
【内容】:——————–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6.乐府诗选 中对一组游侠诗的理解
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收录的100多首游侠诗是我国古代乐府游侠诗的集中体现。这些游侠诗从题材上大致可归为4类:传统题材类、侠女复仇类、从军类、游宴类。这些作品的具体内容因时代与作者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基本上显示出游侠诗创作的完整脉络。
汉魏游侠诗以曹植的《白马篇》为代表。在这首诗中,曹植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借以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诗歌的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
诗歌的起首即用 “ 连翩西北驰 ” 的画面形象地传达出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接下去关于 “ 幽井游侠儿 ” 的一大段文字,极尽绘声绘色之能事,写出他的飒爽英姿和高超的武艺,笔墨之间沸腾着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绪。这位身手不凡的白马少年 “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 ,大有顾盼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豪迈气概。
诗人不仅以激情的笔调写出了白马少年的英雄行为,而且以精湛的语言揭示了人物的爱国精神。诗歌的最后几句,道出了白马少年的思想底蕴和壮烈情怀,音哀气壮,声沉调远,大有易水悲歌的遗韵。诗歌采用了倒叙、补叙的手法。诗歌以 “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 突兀而起,又以 “ 借问谁家子 ” 十二句来补叙 “ 西北驰 ” 的原因。继而又倒叙 “ 名编壮士籍 ” 、告别家人时的心情;最后策马 “ 赴国难 ” 的一幕则与开首重合。如此章法,象电影中的 “ 闪回 ” ,使白马英雄的形象渐次深化,忧国去家,捐躯济难的主题则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7.李白游侠诗大概有多少首,具体是哪些
10000首 李白 (701—762), 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苏联托可马克),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 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朝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七绝·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绝·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七绝·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五古·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七绝·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五绝·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乐府·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七绝·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五绝·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七绝·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七律·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8.李白有一首写游侠大很长的一首诗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疯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侠客行:乐府曲名之一。 缦胡缨:指冠缨粗乱无纹理。
吴钩:一种刀名,刃弯。 飒沓:众盛貌。
留行:《庄子说剑篇》: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司马彪注:十步与一人相击辄杀之,故千里不留于行也。
信陵:指魏公子无忌,后封为信陵君。朱亥、侯赢:《史记魏公子到传》中的两个隐士异人,公子无忌礼遇之。
后帮助公子击退秦军,解救了赵国之急。 素霓:张华《壮士篇》:“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
侠骨香:张华《游侠曲》:“生从命子游,死闻侠骨香。”《太玄经》:西汉杨雄著,共十卷,以“玄”为中心思想,相当于《老子》的“道”和《周易》的“易”。
诗中描述行侠生活情景后,叙述了战国时的侠士朱亥和侯赢的故事,赞颂他们流芳百世的侠骨丹心。《太玄经》,汉扬雄撰,也称《扬子太玄经》,该书模仿周易,分八十一首,以拟六十四卦,李白在这里用叱咤风云的勇士讽刺了终生埋首著作的儒生,表达了自已怪行侠生活的向往。
李白自幼喜好剑术,崇尚那些武艺高强,义行天下的侠客义士。《侠客行》这首诗通过歌咏朱亥和侯赢为信陵君赴义解难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
诗的开篇描绘了侠客雄姿勃发的英武形象,接着从功成自退、一诺九鼎及智救邯郸等几个方面具体描述了他们的侠义行为。人物形象鲜明丰满,诗人的钦敬之情溢于言表。
结句表明自己不愿自首穷经,欲建奇功伟业的心迹。全诗写得意气奋发,驰骋纵横,读来颇能激动人心。
侠客一道,是中国文化自远古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基因。这个文化基因的作用是,对于体制的强权保持一种个人的挑战,无论是真正武力上的,还是思想上的,使得体制的强权无法控制一切,使得这个文化不会完全丧失活力。
到了宋代之后,在长期的王权的压制下,这个基因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休眠了;而到了近代,更是又来了强势的西方文明的压制,中国人吃饭、穿衣、一举手、一投足、一动念,都变得要想一想是否符合西方人的规范,是否有“绅士风度”。因此,侠客一道的文化基因在现代中国也是离死不远了。
现今的中国人还是非常喜欢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但如果你真仔细想想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里的侠客,你会发觉那都只不过是一些可爱的小男人和小女人。作为消闲,可爱固然是可爱,但与李白诗中的那种豪侠境界却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承平世界,一切都已经由别人安排好了,管理好了,自己消闲就够了;但如果我在前面所说的新的极权世界果真降临,我们恐怕就更需要唤醒远古的基因了:“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侠客行”,就算是某一种“眼花耳热后”的梦话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