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有柔字的诗句

《幸武功庆善宫》李世民 寿丘惟旧迹,酆邑乃前基。

粤予承累圣,悬弧亦在兹。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

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梯山咸入款,驾海亦来思。

单于陪武帐,日逐卫文枇。端扆朝四岳,无为任百司。

霜节明秋景,轻冰结水湄。芸黄遍原隰,禾颖积京畿。

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咏司马彪续汉志》李世民 二仪初创象,三才乃分位。

非惟树司牧,固亦垂文字。绵代更膺期,芳图无辍记。

炎汉承君道,英谟纂神器。潜龙既可跃,逵兔奚难致。

前史殚妙词,后昆沉雅思。书言扬盛迹,补阙兴洪志。

川谷犹旧途,郡国开新意。梅山未觉朽,谷水谁云异。

车服随名表,文物因时置。凤戟翼康衢,銮舆总柔辔。

清浊必能澄,洪纤幸无弃。观仪不失序,遵礼方由事。

政宣竹律和,时平玉条备。文囿雕奇彩,艺门蕴深致。

云飞星共流,风扬月兼至。类禋遵令典,坛壝资良地。

五胜竟无违,百司诚有庇。粤予承暇景,谈丛引泉秘。

讨论穷义府,看核披经笥。大辨良难仰,小学终先匮。

闻道谅知荣,含毫孰忘愧。《蔷薇诗一首十八韵,呈东海侍郎徐铉》李从善 绿影复幽池,芳菲四月时。

管弦朝夕兴,组绣百千枝。盛引墙看遍,高烦架屡移。

露轻濡彩笔,蜂误拂吟髭。日照玲珑慢,风摇翡翠帷。

早红飘藓地,狂蔓挂蛛丝。嫩刺牵衣细,新条窣草垂。

晚香难暂舍,娇自态相窥。深浅分前后,荣华互盛衰。

尊前留客久,月下欲归迟。何处繁临砌,谁家密映篱。

绛罗房灿烂,碧玉叶参差。分得殷勤种,开来远近知。

晶荧歌袖袂,柔弱舞腰支。膏麝谁将比,庭萱自合嗤。

匀妆低水鉴,泣泪滴烟雨斯。画拟凭梁广,名宜亚楚姬。

寄君十八韵,思拙愧新奇。《赠别唐太师道袭》李建 丱岁便将为肘腋,二纪何曾离一日。

更深犹尚立案前,敷奏柔和不伤物。今朝荣贵慰我心,双旌引向重城出。

褒斜旧地委勋贤,从此生灵永泰息。《故高安大长公主挽词》苏颋 彤管承师训,青圭备礼容。

孟孙家代宠,元女国朝封。柔轨题贞顺,闲规赋肃雍。

宁知落照尽,霜吹入悲松。《奉和崔尚书赠大理陆卿鸿胪刘卿见示之作》苏颋 戏藻嘉鱼乐,栖梧见凤飞。

类从皆有召,声应乃无违。美价逢时出,奇才选众稀。

避堂贻后政,扫第发前几。出曳仙人履,还熏侍女衣。

省中何赫奕,庭际满芳菲。吏部端清鉴,丞郎肃紫机。

会心歌咏是,回迹宴言非。北寺邻玄阙,南城写翠微。

参差交隐见,仿佛接光辉。宾序尝柔德,刑孚已霁威。

巨源林下契,不速自同归。《仪坤庙乐章•金奏》徐彦伯 阴灵效祉,轩曜降精。

祥符淑气,庆集柔明。瑶俎既列,雕桐发声。

徽猷永远,比德皇英。《咏欧阳行周事》孟简 有客西北逐,驱马次太原。

太原有佳人,神艳照行云。座上转横波,流光注夫君。

夫君意荡漾,即日相交欢。定情非一词,结念誓青山。

生死不变易,中诚无间言。此为太学徒,彼属北府官。

中夜欲相从,严城限军门。白日欲同居,君畏仁人闻。

忽如陇头水,坐作东西分。惊离肠千结,滴泪眼双昏。

本达京师回,贺期相追攀。宿约始乖阻,彼忧已缠绵。

高髻若黄鹂,危鬓如玉蝉。纤手自整理,剪刀断其根。

柔情托侍儿,为我遗所欢。所欢使者来,侍儿因复前。

抆泪取遗寄,深诚祈为传。封来赠君子,愿言慰穷泉。

使者回复命,迟迟蓄悲酸。詹生喜言旋,倒履走迎门。

长跪听未毕,惊伤涕涟涟。不饮亦不食,哀心百千端。

襟情一夕空,精爽旦日残。哀哉浩然气,溃散归化元。

短生虽别离,长夜无阻难。双魂终会合,两剑遂蜿蜒。

丈夫早通脱,巧笑安能干。防身本苦节,一去何由还。

后生莫沈迷,沈迷丧其真。《至日登乐游园》裴度 阴律随寒改,阳和应节生。

祥云观魏阙,瑞气映秦城。验炭论时政,书云受岁盈。

晷移长日至,雾敛远霄清。景暖仙梅动,风柔御柳倾。

那堪封得意,空对物华情。《新桃行》张籍 桃生叶婆娑,枝叶四向多。

高未出墙颠,蒿苋相凌摩。植之三年馀,今年初试花。

秋来已成实,其阴良已嘉。青蝉不来鸣,安得迅羽过。

常恶牵丝虫,蒙幂成网罗。顾托戏儿童,勿折吾柔柯。

明年结其实,磊磊充汝家。《野居》张籍 贫贱易为适,荒郊亦安居。

端坐无馀思,弥乐古人书。秋田多良苗,野水多游鱼。

我无耒与网,安得充廪厨。寒天白日短,檐下暖我躯。

四肢暂宽柔,中肠郁不舒。多病减志气,为客足忧虞。

况复苦时节,览景独踟蹰。《城南》张籍 漾漾南涧水,来作曲池流。

言寻参差岛,晓榜轻盈舟。万绕不再止,千寻尽孤幽。

藻涩讶人重,萍分指鱼游。繁苗毯下垂,密箭翻回輈。

曝鳖乱自坠,阴藤斜相钩。卧蒋黑米吐,翻芰紫角稠。

桥低竞俯偻,亭近闲夷犹。目为逐胜朗,手因掇芳柔。

渐喜游来极,忽疑归无由。气状虽可览,纤微谅难搜。

未听主人赏,徒爱清华秋。《留别贾舍人至二首》李白 大梁白云起,飘飖来南洲。

裴回苍梧野,十见罗浮秋。鳌抃山海倾,四溟扬洪流。

意欲托孤凤,从之摩天游。凤苦道路难,翱翔还昆丘。

不肯衔我去,哀鸣惭不周。远客谢主人,明珠难暗投。

拂拭倚天剑,西登岳阳楼。长啸万里风,扫清胸中忧。

谁念刘越石,化为绕指柔。秋风吹胡霜,凋此檐下芳。

折芳怨岁晚,离别凄以伤。谬攀青琐贤,延我于北堂。

君为长沙客,我独之夜郎。劝此一杯酒,岂惟道。

2.哪些诗句是描写春风柔和的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句》

②春雨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宋· 徐俯《春游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③春色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唐·杜甫《登楼》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春晴》

④春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⑤春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⑥春物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王维《相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⑦其他带“春”字的诗句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唐·李白《月下独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唐·刘长卿《饯别五十一南渡》

2、绘秋

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唐·刘禹锡《秋风引》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 ·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弃疾《昭君怨》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元·黄庚《江村即事》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唐·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花》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塞上听吹笛》

森林旧有高人隐,寻到梅花却系船。——明·马一龙《新丰夜泊》

3.举出一些柔和刚的关系和事例 跟柔有关的诗句,名言,或诗句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道德经 以柔克刚〗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老子的“以柔克刚”学

人们看事物多是从正面看,而老子却是从反面看。“以柔克刚”,就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世上竞争者取胜之决窍。

自古以来,一般的教诲都是:人要表现坚强,不要表现柔弱;人要表现聪明,不要表现愚鲁。而老子的观点则反其道而行之:人要表现柔弱,不要表现坚强!人要表现愚鲁,不要表现聪明;人要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

柔,非怯懦,而是一种以退为选的权变,一种骄敌之志而暗蓄力量的极高计谋。自己示弱,可以侠敌人不注意,而得保全。太“刚”者,锋芒太盛,容易招惹事非,暴露自己之不足,为“柔”者所败!大柔非柔,到刚无刚!

在身体上,牙齿最硬,可谓“刚”,而舌头则是“柔”者。但是,等人年纪大了,牙齿都脱落,而舌头完好,这是为什么?大树比小草刚强的多,但时,当台风来的时候,大树经常连根拔起,而小草却安然无恙;风无形无体,却能够拔屋倒树;水可方可圆,可谓至“柔”,却能够怀山襄陵。这不是说明了刚强的未必是强,柔弱的才是真正的强吗?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