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中带“绿”字的诗句求大神帮助
江南春 年代:【唐】 作者:【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送别 年代:【唐】 作者:【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辛夷坞 年代:【唐】 作者:【裴迪】 】 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 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 采绿 年代:【先秦】 【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绿,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 其钓维何,维鲂及鱮,维鲂及鱮,薄言观者. 绿衣 年代:【先秦】 【诗经·国风·邶风】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古诗十九首 年代:【汉】 东城高且长, 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 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 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 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 何为自结束! 情诗 年代:【魏晋】 作者:【张华】 游目四野外,逍遥独延伫. 兰蕙缘清渠,繁华荫绿渚. 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 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 不曾远别离,安知慕俦侣? 杂诗 年代:【魏晋】 作者:【张协】 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 蜻蛚吟阶下,飞蛾拂明烛. 君子从远役,佳人守茕独. 离居几何时,钻燧忽改木. 房栊无行迹,庭草萋以绿. 青苔依空墙,蜘蛛网四屋. 感物多所怀,沉忧结心曲. 巫山高 年代:【南北朝】 作者:【王融】 想象巫山高,薄暮阳台曲. 烟霞乍舒卷,蘅芳时断续. 彼美如可期,寤言纷在属. 怃然坐相思,秋风下庭绿. 王孙游 年代:【南北朝】 作者:【谢朓】 绿草蔓如丝, 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 君归芳已歇. 古意 年代:【南北朝】 作者:【颜之推】 十五好诗书,二十弹冠仕. 楚王赐颜色,出入章华里. 作赋凌屈原,读书夸左史. 数从明月宴,或侍朝云祀. 登山摘紫芝,泛江采绿芷. 歌舞未终曲,风尘暗天起. 吴师破九龙,秦兵割千里. 狐兔穴宗庙,霜露沾朝市. 璧入邯郸宫,剑去襄城水. 未获殉陵墓,独生良足耻. 悯悯思旧都,恻恻怀君子. 白发窥明镜,忧伤没余齿. 离别难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绿杨陌上送行人, 马去东回一望尘. 不觉别时红泪尽, 归来无可更沾巾. 问刘十九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薄命妾 年代:【唐】 作者:【曹邺】 薄命常恻恻,出门见南北. 刘郎马蹄疾,何处去不得. 泪珠不可收,虫丝不可织. 知君绿桑下,更有新相识. 古莫买妾行 年代:【唐】 作者:【曹邺】 千扉不当路,未似开一门. 若遣绿珠丑,石家应尚存. 赠婢 年代:【唐】 作者:【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长相思 年代:【唐】 作者:【冯延巳】 红满枝, 绿满枝, 宿雨厌厌睡起迟. 闲庭花影移. 忆归期, 数归期, 梦见虽多相见稀. 相逢知几时? 暮春送别 年代:【唐】 作者:【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官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春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阳春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披香殿前花始红, 流芳发色绣户中.绣户中,相经过.飞燕皇后轻身舞, 紫宫夫人绝世歌.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 重过圣女祠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 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 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 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 忆向天阶问紫芝. 望江梅 年代:【唐】 作者:【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绿, 满城飞絮辊轻尘. 忙杀看花人. 月夜 年代:【唐】 作者:【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生查子 年代:【唐】 作者:【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二十四诗品 年代:【唐】 作者:【司空图】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水流花开,清露未□,要路愈远,幽行为迟. 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归国谣 年代:【唐】 作者:【韦庄】 春欲晚, 戏蝶游蜂花烂熳. 日落谢家池馆, 柳丝金缕断. 睡觉绿鬟风乱, 画屏云雨散. 闲倚博山长叹, 泪流沾皓腕. 蕉叶 年代:【唐】 作者:【徐寅】 绿绮新裁织女机, 摆风摇日影离披. 只因青帝行春罢, 闲倚东墙卓翠旗. 鸳鸯草 年代:【唐】 作者:【薛涛】 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 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独不见 年代:【唐】 作者:【杨巨源】 春风艳阳色,柳绿花如霰. 竞理同心鬟,争持合欢扇. 香传贾娘手,粉离何郎面. 最恨卷帘时,含情独不见. 醉桃源 年代:【宋】 作者:【秦观】 碧天如水月如眉, 城头银漏迟. 绿波风动画船移, 娇羞初见时. 银烛暗,翠帘垂, 芳心两自知. 楚台魂断晓云飞, 幽欢难再期. 更漏子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出墙花,当路柳, 借问芳心谁有. 红解笑,绿能颦, 千般恼乱春. 北来人,南去客, 朝暮等闲攀折. 怜晚。
2.带有大字的诗句
《旅夜书怀》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琵琶行》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
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己亥杂诗》
年代: 清 作者: 龚自珍
谁肯栽培木一章,黄泥亭子白茅堂。
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屋梁。
《梅花诗》
年代: 宋 作者: 邵雍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
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
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
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
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
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
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皇畿。
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
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
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
漫天一白汉江秋。憔悴黄花总带愁。
古曜半升箕斗隐。金乌起灭海山头。
云雾苍茫各一天。可怜西北起烽烟。
东来暴客西来盗。还有胡儿在眼前。
如棋世事局初残。共济和衷却大难。
豹死犹留皮一袭。最佳秋色在长安。
火龙蛰起燕门秋。原璧应难赵氏收。
一院奇花春有主。连宵风雨不须愁。
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将剥复问前因。
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
3.含“大”字的诗句有哪些
1、大任有身,生此文王。——先秦·佚名《大明》
释义:太任怀孕将要生儿郎,生下这位就是周文王。
2、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先秦·佚名《大明》
释义:文王筹备婚礼喜洋洋,殷商有位美丽的姑娘。
3、大邦有子,伣天之妹。——先秦·佚名《大明》
释义:殷商这位美丽的姑娘,长得就像那天仙一样。
4、保右命尔,燮伐大商。——先秦·佚名《大明》
释义:皇天保佑命令周武王,前去袭击讨伐那殷商。
5、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先秦·佚名《大明》
释义:他辅佐着伟大的武王,袭击殷商讨伐那帝辛,一到黎明就天下清平。
6、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宋·辛弃疾《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
释义:近来我的愁苦像天一样大,谁能够了解我同情我呢?
7、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唐·李白《大堤曲》
释义:汉水绕着襄阳城,大堤上春暖花开。
8、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唐·李白《大堤曲》
释义:在大堤上想起了与佳人相会的日子,不禁望着蓝天白云而热泪盈眶。
9、上寿大安宫,复如正观初。——宋·陆游《观大散关图有感》
释义:宫廷里举杯进酒庆贺北伐胜利,要把贞观间繁盛景象重新恢复。
10、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宋·陆游《观大散关图有感》
释义:志向远大要实现却是渺茫无期,醉酒后一身是胆也是空无用处!
4.形容气势大的诗句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文解释】
阳光照射下,香炉峰周围升起一片紫色的云霞,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挂在山前的江河,奔腾的水流从高处飞泻而下,简直使人怀疑是那条银河从九重天临空而落。
【词语解释】
香炉:指香炉峰。
九天:天的最高处。
【诗文赏析】
诗人在赞美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的同时,也颂扬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力。
5.求含”大”字的诗句和典故,急
大败亏轮 遭到很大的失败和损失 大笔如椽 语出《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后常以“大笔如椽”夸赞别人文笔雄健有力或文章气势宏大 大步流星 形容走得很快 大才榱槃 同“大才槃槃” 大才槃槃 谓有大才干 大材小用 大的材料用于小处。
比喻人才使用不当,不能尽其才 大彻大悟 谓彻底醒悟 大澈大悟 见“大彻大悟” 大吃一惊 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大处落墨 绘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的地方下工夫。比喻做事要在大处着眼 大处着眼 从大的、重要的方面观察、考虑问题 大吹大打 谓鼓乐齐作 大吹大擂 ①鼓乐齐作。
②比喻大肆宣扬 大吹法螺 法螺,僧道作法事用的乐器,是一种梭尾螺壳。《妙法莲华经·序品》:“今佛世主,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
后以“大吹法螺”比喻说大话,大肆吹嘘 大醇小疵 醇,纯。疵,病。
谓大体纯正,略有欠缺 大慈大悲 佛教语。佛菩萨对众生广大的慈善心和怜悯心。
《大智度论》卷二七:“大慈大悲者,四无量心中已分别,今当更略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后形容人心肠慈善。
《云笈七签》卷四:“圣人兴,大慈大悲,爱若赤子,随时化生,随宜救拔。”现多含讽刺意 大错特错 强调错误到极点 大打出手 戏曲演武打时,由剧中一个角色同几个对手相互抛掷接踢武器,称为打出手。
因以大打出手形容野蛮地打人逞凶或相互间的争斗、殴打 大胆包身 谓胆量极大 大刀阔斧 ①形容军队威猛的气势。②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大地春回 见“大地回春” 大地回春 亦作“大地春回”。
指冬尽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常比喻形势的好转 大动肝火 大怒 大而化之 ①谓光大德业,以化万民。②做事情马虎,不细心 大而无当 ①谓言辞夸大,不着边际。
②指大而不切实用 大发雷霆 比喻大发脾气 大法小廉 谓大臣尽忠,小臣尽职 大方之家 谓见多识广、明晓大道的人 大放厥词 见“大放厥辞” 大放厥辞 亦作“大放厥词”。①谓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
②大发议论(今多含贬义) 大风大浪 自然界的狂风巨浪。多比喻社会上的巨大动荡和激烈斗争 大腹便便 ①形容肚子肥大凸出。
②今含贬义 大公无私 ①公平正直,不徇私情。②现多指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私心 大功告成 语本《汉书·王莽传上》:“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指巨大的工程或重要的任务宣告完成 大海捞针 比喻无从寻觅 大旱望云 比喻渴望解除困境,如久旱盼望下雨一样。语本《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赵岐注:“霓,虹也。雨则虹见,故大旱而思见之。”
大好河山 无限美好的祖国国土 大红大绿 谓颜色浓艳 大红大紫 形容显赫、得意 大呼小喝 同“大呼小叫” 大呼小叫 谓大声叫呼 大惑不解 语本《庄子·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成玄英疏:“大愚惑者,凡俗也,心识闇鄙,触景生迷,所以竟世终身不觉悟也。”
后多以“大惑不解”指对事物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大家风范 ①出自高贵人家的特有气派。②借称大作家的风格气派 大家闺秀 旧指出身于世家大族的女子 大匠运斤 语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后以“大匠运斤”称人技艺精湛或文笔娴熟高超 大街小巷 指各处街巷 大经大法 根本的原则和法规 大惊失色 非常惊恐,变了脸色 大惊小怪 形容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慌张或诧异 大快人心 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众人心里感到非常痛快 大块文章 原指大自然锦绣般美好的景色。语本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清黄景仁《砚铭》:“眉山苍苍,大块文章,兽纽头,篆鸟迹,中空无物,何止容卿辈数十。”后用以称赞别人内容丰富的长篇文章。
参见“大块” 大路椎轮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大辂,古代华美的大车。
椎轮,无辐条的原始车轮。谓大辂由椎轮逐步演变而成,比喻事物的进化,由简到繁,由粗至精。
后人亦称始创者为大辂椎轮 大马金刀 ①形容豪爽,气派大。②形容说话直率锋利,不留情面 大名鼎鼎 名气很大 大名难居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
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后称盛名之下不易自处为“大名难居” 大谬不然 谓大错特错,完全不是这样 大缪不然 见“大谬不然” 大模大样 ①满不在乎或不害怕的样子。
②傲慢的样子 大逆不道 犹大逆无道 大逆无道 封建时代称犯上作乱等重大罪行 大起大落 大幅度地起落。形容变化大 大气磅礴 形容气势盛大 大器晚成 谓贵重器物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
常比喻大才之人成就往往较晚 大千世界 佛教语。“三千大千世界”之省称。
后亦以指广阔无边的世界 大巧若拙 谓真正灵巧的人,不自炫耀,外似笨拙 大请大受 谓优厚的待遇 大权旁落 重大权力落在别人手中 大人先生 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时带讽刺意味 大杀风景 唐李商隐《杂纂》把“花间喝道”、“月。
6.带人字的古诗句
万径人踪灭。——唐 柳宗元 《江雪》
同是天涯沦落人。——唐 白居易 《琵琶行》
昔人已乘黄鹤去。——唐 崔颢 《黄鹤楼》
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 《黄鹤楼》
万里长征人未还。——唐 王昌龄 《出塞》
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试问卷帘人。——宋 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养在深闺人未识。——唐 白居易 《长恨歌》
中有一人字太真。——唐 白居易 《长恨歌》
仙之人兮列如麻。——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使人听此凋朱颜。——唐 李白 《蜀道难》
嗟尔远道之人。——唐 李白 《蜀道难》
吾观自古贤达人。——唐 李白 《行路难·有耳莫洗颍川水》
江月何年初照人。——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不知乘月几人归。——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人有悲欢离合。——宋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但愿人长久。——宋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空留风韵照人清。——宋 苏轼 《定风波·千古风流阮步兵》
人画竹身肥拥肿。——宋 苏轼 《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
六人吟笑水云乡。——宋 苏轼 《定风波·月满苕溪照夜堂》
破镜重圆人在否。——宋 苏轼 《蝶恋花·一颗樱桃樊素口》
双凫飞去人千里。——宋 苏轼 《蝶恋花·自古涟漪佳绝地》
缺月向人舒窈窕。——宋 苏轼 《浣溪沙》
糜鹿逢人虽未惯。——宋 苏轼 《浣溪沙》
菊花人貌自年年。——宋 苏轼 《浣溪沙》
天气乍凉人寂寞。——宋 苏轼 《浣溪沙》
今宵人在鹊桥头。——宋 苏轼 《浣溪沙》
小院黄昏人忆别。——宋 苏轼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人前深意难轻诉。——宋 苏轼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冷透人衣袂。——宋 苏轼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影也把人抛躲。——宋 李清照 《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人比黄花瘦。——宋 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7.求含”大”字的诗句和典故,急
大败亏轮遭到很大的失败和损失大笔如椽语出《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后常以“大笔如椽”夸赞别人文笔雄健有力或文章气势宏大大步流星形容走得很快大才榱槃同“大才槃槃”大才槃槃谓有大才干大材小用大的材料用于小处。
比喻人才使用不当,不能尽其才大彻大悟谓彻底醒悟大澈大悟见“大彻大悟”大吃一惊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大处落墨绘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的地方下工夫。比喻做事要在大处着眼大处着眼从大的、重要的方面观察、考虑问题大吹大打谓鼓乐齐作大吹大擂①鼓乐齐作。
②比喻大肆宣扬大吹法螺法螺,僧道作法事用的乐器,是一种梭尾螺壳。《妙法莲华经·序品》:“今佛世主,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
后以“大吹法螺”比喻说大话,大肆吹嘘大醇小疵醇,纯。疵,病。
谓大体纯正,略有欠缺大慈大悲佛教语。佛菩萨对众生广大的慈善心和怜悯心。
《大智度论》卷二七:“大慈大悲者,四无量心中已分别,今当更略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后形容人心肠慈善。
《云笈七签》卷四:“圣人兴,大慈大悲,爱若赤子,随时化生,随宜救拔。”现多含讽刺意大错特错强调错误到极点大打出手戏曲演武打时,由剧中一个角色同几个对手相互抛掷接踢武器,称为打出手。
因以大打出手形容野蛮地打人逞凶或相互间的争斗、殴打大胆包身谓胆量极大大刀阔斧①形容军队威猛的气势。②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大地春回见“大地回春”大地回春亦作“大地春回”。
指冬尽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常比喻形势的好转大动肝火大怒大而化之①谓光大德业,以化万民。②做事情马虎,不细心大而无当①谓言辞夸大,不着边际。
②指大而不切实用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大法小廉谓大臣尽忠,小臣尽职大方之家谓见多识广、明晓大道的人大放厥词见“大放厥辞”大放厥辞亦作“大放厥词”。①谓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
②大发议论(今多含贬义)大风大浪自然界的狂风巨浪。多比喻社会上的巨大动荡和激烈斗争大腹便便①形容肚子肥大凸出。
②今含贬义大公无私①公平正直,不徇私情。②现多指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私心大功告成语本《汉书·王莽传上》:“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指巨大的工程或重要的任务宣告完成大海捞针比喻无从寻觅大旱望云比喻渴望解除困境,如久旱盼望下雨一样。语本《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赵岐注:“霓,虹也。雨则虹见,故大旱而思见之。”
大好河山无限美好的祖国国土大红大绿谓颜色浓艳大红大紫形容显赫、得意大呼小喝同“大呼小叫”大呼小叫谓大声叫呼大惑不解语本《庄子·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成玄英疏:“大愚惑者,凡俗也,心识闇鄙,触景生迷,所以竟世终身不觉悟也。”
后多以“大惑不解”指对事物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大家风范①出自高贵人家的特有气派。②借称大作家的风格气派大家闺秀旧指出身于世家大族的女子大匠运斤语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后以“大匠运斤”称人技艺精湛或文笔娴熟高超大街小巷指各处街巷大经大法根本的原则和法规大惊失色非常惊恐,变了脸色大惊小怪形容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慌张或诧异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众人心里感到非常痛快大块文章原指大自然锦绣般美好的景色。语本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清黄景仁《砚铭》:“眉山苍苍,大块文章,兽纽头,篆鸟迹,中空无物,何止容卿辈数十。”后用以称赞别人内容丰富的长篇文章。
参见“大块”大路椎轮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大辂,古代华美的大车。
椎轮,无辐条的原始车轮。谓大辂由椎轮逐步演变而成,比喻事物的进化,由简到繁,由粗至精。
后人亦称始创者为大辂椎轮大马金刀①形容豪爽,气派大。②形容说话直率锋利,不留情面大名鼎鼎名气很大大名难居《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
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后称盛名之下不易自处为“大名难居”大谬不然谓大错特错,完全不是这样大缪不然见“大谬不然”大模大样①满不在乎或不害怕的样子。
②傲慢的样子大逆不道犹大逆无道大逆无道封建时代称犯上作乱等重大罪行大起大落大幅度地起落。形容变化大大气磅礴形容气势盛大大器晚成谓贵重器物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
常比喻大才之人成就往往较晚大千世界佛教语。“三千大千世界”之省称。
后亦以指广阔无边的世界大巧若拙谓真正灵巧的人,不自炫耀,外似笨拙大请大受谓优厚的待遇大权旁落重大权力落在别人手中大人先生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时带讽刺意味大杀风景唐李商隐《杂纂》把“花间喝道”、“月下把火”等列为“杀风景”的事情,意思是损害景物,破坏人的兴致。
8.含有字的诗句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9.带“声”的诗句有哪些
带“声”的诗句如下:
1. 唐·白居易《琵琶行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2. 唐·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唐·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 唐·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 唐·刘禹锡《浪淘沙》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暗迎神三两声。
古人为何爱钟爱带“声”作诗?
古人多爱通过“声”来作诗,一方面,生活中处处皆声音,搜集大量的创作素材。另一方面,可以烘托整个诗的气氛,更形象的表达诗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顾青 .唐诗三百首.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01月
10.带一的诗句有哪些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李煜)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颦笑,一江明月一江秋。(苏轼)
一花一柳一渔矶, 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一禅寺, 一林黄叶一僧归。(何佩玉)
一去三十年
一日不思量
一叫一回肠一断
一朝春尽红颜老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身去国六千里
一道残阳浦水中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片伤心画不成
一弦一柱思华年
一朝卧病无相识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蓑烟雨任平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