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勤奋的古诗词

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3.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4.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 5.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礼记》 6.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冯梦龙 7.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刘禹锡8.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11.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1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1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秦汉前儒家经典) 1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张少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 引自《老子·道德经》 1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引自《荀子,劝学》1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求各个方面的诗句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白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永王正月东出师 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 江汉翻为雁鹜池 三月北虏乱如麻 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 为君谈笑静胡沙 雷鼓嘈嘈喧武昌 云旗猎猎过寻阳 秋毫无犯三吴悦 春日谣看五色光 龙蟠虎踞帝王州 帝子金陵访古丘 春风试暖昭阳殿 明月还过喜鹊楼 二帝巡游俱未回 五陵松柏使人哀 诸侯不救河南地 更喜贤王远道来 丹阳北固是吴关 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烽火连沧海 两岸旌旗绕碧山 王出三山按五湖 楼船跨海次陪都 战舰森森罗虎士 征帆一一引龙驹 长风挂席势难回 海动山倾古月摧 君看帝子浮江月 何似龙骧出峡来 祖龙浮海不成桥 汉武寻阳空射蛟 我王楼舰轻秦汉 却似文皇欲渡辽 帝罢贤王入楚关 扫清江汉始应还 初从云梦开朱邸 更取金陵作小山 试借君王玉马鞭 指挥戎虏坐琼宴 南风一扫胡尘静 西入长安到日边 离情别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风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别情。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京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描写夏的古诗词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四)、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二、古诗词中的花鸟虫鱼 1、带“花”字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唐·李白《月下独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唐·杜甫《登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带鸟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3.【描写春天的诗句古诗】

⒈《绝句》 作者: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⒊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⒋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⒌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⒍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⒎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⒏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⒐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⒑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怎么形容古诗的优美

.品味关键词。

古诗词中的关键词最能体现古诗词丰富的内涵,慢慢品味,诗词的韵味顿生。 如刘禹锡的《秋词》, “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胜”,一个字便否定了古来的悲秋观念,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中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要领会一首古诗中的意境,至少要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①、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形象(即意象)。

②、这些景物形象引发的作者怎样的联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个意象,构成了一幅天涯苦旅图,写出了一个 背井离乡、长途跋涉的孤单旅人的愁苦心情。 常见诗歌意象及其意义:月——思乡,水、秋——愁绪 ,莲花——恋情 ,酒、柳、长亭——惜别,兰花——君子 ,菊花——隐士,梅花、蝉——高洁之士 。

常见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 领悟深层含义。

古诗词以含蓄委婉吸引读者,必须通过字面意思去深刻领会诗词的内容,意境。 如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 春早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梅雨连绵,这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来比喻、衬托无穷无尽的“闲愁”。《约客》前两句描写江南水乡梅雨之夜的雨景,也正是为下文抒写“闲”情作衬托,渲染气氛,只是它不露痕迹罢了。

“闲敲棋子”这一特写镜头,以具有鲜明个性的动作巧妙而含蓄地揭示了候客不至时寂寞、无聊的心情。一“敲”一“落”,含蓄地表现时间之久,企盼之殷,形象地揭示了候客时间之长和候人者怅惘失望的情绪。

了解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作者在诗词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张养浩《潼关怀古》中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直接抒发对统治者连征战或大兴土木而无视人民疾苦的痛恨之情。

2.借景抒情: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借助于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3.托物言志: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写梅花的目的就是言志,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 4.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怀旧空吟闻笛赋” ,“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作者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

“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作者借这个典故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家乡,仿佛有隔世之感。 三、归纳古诗词的题材和作者作品的风格特点。

古诗词的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初中阶段常见的古诗词题材及作者的写作风格有: 1.送别诗: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特别注意的是,李白的送别诗给人以回肠荡气的美感享受,丝毫没有送别诗所惯有的感伤与悲凉。 2.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大多是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

3.爱国诗: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如陆游、杜甫(沉郁顿挫)、文天祥(慷慨激昂 视死如归) 4.爱情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5.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6.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

常用的手法有托物言志,象征,比拟。如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7.田园诗:写村居田园生活,透露出隐逸思想,抒发闲适心态。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5.关于古诗的介绍

古诗在时间上说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代表人物: 李白、杜甫、白居易

时间划分: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类别: 古体诗、近体诗

建议参考?wtp=tt

6.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

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词有哪些? 1.《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3.《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4.《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5.《与小女》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 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 为嫌衣少缕金华. 6.崔道融《溪居即事》这么写:“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7.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这样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8.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9.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雷 震 10. 牧牛图 午后顺着小河走, 河水清清, 在我脚下流. 水中石头大如斗, 石边鱼儿轻轻游. 小小牧童竟怕羞, 赤身蹲在, 田边和地头. 口中唤着大花狗, 手里牵着老黄牛. 11.春山游骥图 人人说道, 牧童尚小. 那是我, 独享最好. 多梦季节, 知音非少. 看: 鸟儿唱, 鱼儿游, 马儿跑. 春光依旧, 红颜已老. 只可惜, 旧情未了. 朝思夜盼, 问君知否? 有: 片片云, 淡淡风, 青青草. 附: 我国古代有很多描写儿童的诗,它们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塑造了儿童的种种神态.笔者从常见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子家诗》等书中选得几首,以飨读者.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这样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全诗仅二十八个字,却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作者久居客地,重返家园,故乡的儿童们却不认识他,就笑着问他是哪里来的客人.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十分可爱. 同样是唐代的崔道融这么写:“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