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孝顺的古诗大全

《谁氏子》唐代: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白头老母遮门啼,

挽断衫袖留不止。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又云时俗轻寻常,

力行险怪取贵仕。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呜呼余心诚岂弟,

愿往教诲究终始。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2.《游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孟东野失子》唐代:韩愈

失子将何尤,吾将上尤天。女实主下人,与夺一何偏。

彼于女何有,乃令蕃且延。此独何罪辜,生死旬日间。

上呼无时闻,滴地泪到泉。地祇为之悲,瑟缩久不安。

乃呼大灵龟,骑云款天门。问天主下人,薄厚胡不均。

天曰天地人,由来不相关。吾悬日与月,吾系星与辰。

日月相噬啮,星辰踣而颠。吾不女之罪,知非女由因。

且物各有分,孰能使之然。有子与无子,祸福未可原。

鱼子满母腹,一一欲谁怜。细腰不自乳,举族常孤鳏。

鸱枭啄母脑,母死子始翻。蝮蛇生子时,坼裂肠与肝。

好子虽云好,未还恩与勤。恶子不可说,鸱枭蝮蛇然。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上圣不待教,贤闻语而迁。

下愚闻语惑,虽教无由悛。大灵顿头受,即日以命还。

地祇谓大灵,女往告其人。东野夜得梦,有夫玄衣巾。

闯然入其户,三称天之言。再拜谢玄夫,收悲以欢忻。

4.《短歌行》唐代: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百年三万六千朝,

夜里分将强半日。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短歌行,无乐声。

5.《陈遗至孝》南北朝:刘义庆

陈遗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

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而死者。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2.形容孝顺的古诗词

【别老母】

搴帏拜母河梁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

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

“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

青天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王安石《十五》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蒋士铨《岁暮到家》

爱子心无尽, 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 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 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 不敢叹风尘。

宋凌云《忆父》

吴树燕云断尺书,迢迢两地恨何如?

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

舆恭《思母》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倪瑞璿《忆母》

河广难航莫我过, 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 只恐思儿泪更多!

3.关于孝的古诗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1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2、《步虚》【唐】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13、《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唐】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4.孝道的诗句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1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2、《步虚》【唐】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13、《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唐】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为人子女: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从。

5.二十四孝诗原文

一、孝感动天虞舜 虞舜。

瞽搜之子。性至孝。

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

有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

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系诗颂之。 诗曰对对耕春象。

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

孝感动天下。 二、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 西汉文帝。

名恒。高祖第三子。

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

帝奉养无担母尝病三年。帝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汤药非亲尝弗进。

仁孝闻于天下。系诗颂之。

诗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玻汤药必先尝。 三、啮指心痛周朝曾参 周。

曾参。字子舆。

事母至孝。参曾采薪山中。

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

乃啮其指。参忽心痛。

负薪以归。跪问其母。

母曰。有客忽至。

吾啮指以悟汝耳。后人系诗颂之。

诗曰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四、单衣顺母周朝闵子骞 周。闵损。

字子骞。早丧母。

父娶后母。生二子。

衣以棉絮。闵损。

衣以芦花。一日。

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鞭。

父察知其故。欲出后母。

损曰。母在一子单。

母去三子寒。后母闻之。

卒悔改。系诗颂之。

诗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五、负米养亲周朝子路 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尝食黍薯之食。

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

南游于楚。从车百乘。

积粟万钟。累褥而坐。

列鼎而食。乃叹曰。

虽欲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百里之外。

不可得也。有诗为颂。

诗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六、卖身葬父汉朝董永 汉董永家贫。父死。

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

途遇一妇。求为永妻。

俱至主家。主令织布三百疋。

始得归。妇织一月而成。

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有诗为颂。 诗曰葬父贷孔兄。

仙姬陌上逢。织布偿债主。

孝感动苍穹。 七、鹿乳奉亲周朝郯子 周。

郯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目。

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

往深山群鹿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俱以情告。

乃免。有诗为颂。

诗曰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八、行佣供母后汉江革 后汉江革。少失父。

独与母居。遭乱。

负母逃难。数遇贼。

或欲劫之去。革辄泣告有母在。

贼不忍杀。转客下邳。

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

母使身之物。莫不毕给。

有诗为颂。 诗曰负母逃危难。

穷途贼犯频。告知方获免。

佣力以供亲。 九、怀橘遗亲后汉陆绩 后汉陆绩。

字公纪。年六岁。

至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

绩怀橘二枚。及跪拜辞堕地。

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

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有诗为颂。 诗曰孝悌皆天性。

人间六岁儿。袖中怀橘实。

遗母报深慈。 十、乳姑不怠唐朝唐夫人 唐。

崔南山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

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

乳其姑。奶不粒食。

数年而康。一日玻长幼咸集。

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

愿子孙妇。如妇之孝敬足矣。

有诗为颂。 诗曰孝敬崔家妇。

乳姑晨盥梳。此恩无以报。

愿得子孙如。 十一、恣蚊饱血晋朝吴猛 晋。

吴猛。年八岁。

事亲至孝。家贫。

榻无帷帐。每夏夜。

蚊多潜肤。恣取膏。

虽多不驱之。恐其去以而噬亲也。

爱亲之心至矣。有诗为颂。

诗曰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

恣取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十二、卧冰求鲤晋朝王祥 晋。王祥母丧。

继母朱氏。不慈。

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欲食鲜鱼。

时天寒地冻。祥解衣。

卧冰求之。冰忽自解。

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有诗为颂。 诗曰继母人间有。

王祥天下无。至今河上水。

留得卧冰模。 十三、为母埋儿汉朝郭巨 汉。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

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

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父母之食。

盍埋此子。及掘坑三尺。

得黄金一釜。上云官不得龋民不得夺。

有诗为颂。 诗曰郭巨思供亲。

埋儿为母存。黄金天所赐。

光彩照寒门。 十四、搤虎救父晋朝杨香 晋。

杨香年十四。常随父丰往田间获粟。

父为虎曳去。时杨香手无寸铁。

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

搤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

父方得免于害。有诗为颂。

诗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馋口中。

十五、弃官寻母宋朝朱寿昌 宋。朱寿昌七岁。

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

复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

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

谓不寻见母。誓不复还。

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已七十有余。

有诗为颂。 诗曰七岁离生母。

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后。

喜气动皇天。 十六、尝粪忧心南齐庚黔娄 南齐。

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

忽心惊流汗。及弃官归。

时父疾始二日。医曰。

欲知愈剧。但尝粪。

苦则佳。黔娄尝之。

甜。心甚忧之。

至夕。稽颡北辰。

求以身代父死。有诗为颂。

诗曰到县未旬日。桩庭遘疾深。

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十七、戏彩娱亲周朝老莱子 周。老莱子至性孝。

奉养二亲。备极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常取水上堂。诈跌卧地。

作婴儿啼以娱亲。有诗为颂。

诗曰戏舞学骄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气满庭帏。

十八、拾桑供母汉朝蔡顺 汉。蔡顺少孤。

事母至孝。遭王莽乱。

岁荒不给拾桑。以异器盛之。

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

黑者奉母。赤者食。

贼悯其孝。以白米三斗。

牛蹄一只与之。有诗为颂。

诗曰。

6.懂得孝敬双亲的诗句

父母原来树木同,那能免得落秋风,劝君尽力生时养,死后悲啼总是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二十四孝歌天边海角无人到,古典新闻识得透,华夏三皇及五帝,历朝出了廿四孝。

虞舜第一大孝子,尧帝让伊为天子,二位公主都配伊善人厚福万般好,大舜居帝尚耕田,侍亲尽孝起五更,汲井焚廪感上苍 乌鸦啄草代犁田。第二孝子汉文帝,可怜父皇早去世,母后悲伤病在床文帝忧愁寝食废,暝日侍奉老母亲,手喂药共点心,上天感他心至孝,传位二百四十年。

第三曾参孝无比,母子情深世间稀,一旦曾参去砍柴,忽然心肝痛不止;原来家中娘女尔病,腹痛难忍咬手指,母亲手指连子心,飞步赶回不延迟,第四孝顺是闵子,父亲尚在母早死,再娶继母生两儿,奉敬双亲复如斯,继母待伊心肝残,父怒欲休闵子拦,母去必将孤二子,留她只我一身寒。第五子路大孝心,游历四方念双亲 菜籽充饥父母苦,闻知速即赶回程,携米万盅走百里,回家奉养父母亲,双膝跪地表歉意,天下称孝扬美名。

第六董永孝道深,卖身葬父家寒贫,养老送终行善事,路头遇着仙女人;知他孝顺人忠厚,意爱共伊结婚姻,赠给黄金三百锭,还有百丈花织锦,第七剡子孝于亲,娘女尔爱吃鹿乳甜,将身假装做鹿仔,取乳回家奉母亲,返转路上遇老虎,鹿衫未脱诉衷情,虎感剡子至孝心,放伊逃生出奇情。第八江莘孝有余,娘女尔年老是寡居,无期叛贼犯城池,背母夜奔不延迟,途中偏遇许贼兵,跪地求饶心有悸,毕竟孝子天佑护,贼也不忍加害伊。

第九陆续六岁时,年幼奉母孝出奇,娘女尔爱吃许红柿,偷拿回家好计智,母舅袁术闻此情,笑贺乃甥大孝心,自幼聪明兼伶俐,果然长大称良臣。第十唐氏贤且美,太姑年老嘴无齿,五谷不吃要食乳,媳妇喂伊不迟疑,唐氏用奶喂婆家,亏仔腹饥哮呵呵,世间孝妇谁如此,可钦可敬品尚高。

十一吴孟八岁时,家庭穷困无帐楣,六月天热蚊虫多,老爸被叮痒不止;吴孟年少有孝心,见父受苦心不忍,脱衫上床去喂蚊,蚊饱不再咬父亲。十二孝子是王祥,卧冰求鲤美名扬,心焦欲治老母病,虔诚何怕身冻僵;神仙云游河边过,看见王祥大惊奇,闻知实情赞不已,化作双鲤跳出来。

十三孝子名郭巨 父亲早逝母寡居,单生一子年三岁,祖母惜如掌上珠;家贫如洗难养子,孙儿抢吃妈碗头,郭巨无奈抱去埋,得黄金转回头。十四杨春打老虎 孝子名扬千万古,随父上山去耕地,无期遇虎惊糊涂;杨春年纪正十四,赤手空拳少武器,救父胆壮力无穷,猛虎活活给打死。

十五孝子朱寿昌 为官在外心不畅,暝日思念老娘亲,弃官寻母转故乡;归途行至清风亭,遇着老妇心骇然,母子相认喜不胜,热泪交流回家庭。十六黔娄做官时 一日忽然汗淋漓, 知是家父身染病,立刻辞官无延迟;回家见父卧床上,张口即把粪尿尝,断症处方复煎药,祈望严亲寿延长。

十七戏彩老菜子 身穿斑衣扮童子,为求双亲悦且乐,堂上取食滑一倒;跌倒卧地已惊奇,假装婴儿掩脸啼,年过古稀不称老,引逗父母笑嘻嘻。十八蔡顺实孝心 采摘桑葚奉母亲,色黄留给自己食,皮乌娘吃味更甜; 路上遇贼问因由,细说衷情贼钦敬,赠给一双猪脚蹄,再送白米三十斤。

十九黄香孝万千 年方九岁极精灵,娘你去世老爸在,奉养父亲真孝贤;夏日摇扇招凉风,冬天铺床温暖热,得着此子福泽大,长成人人称豪杰。二十庞氏大孝心 日日担水到江滨,太姑爱喝江水甜,爱尽打骂无怨心;为求活鲤奉太姑,蛟龙作浪心不惊,上山捡柴遇姜诗,夫妇重逢喜不胜。

廿一王茂孝为楷 挂念双亲丧阴台,知娘生前畏雷公,听闻雷声苦哀哀;连夜冒雨去山顶,跑到墓前就跪拜;仔我守候在身边,娘亲且莫心惊骇,廿二孝子是丁兰 纪念父母重如山,雕成木像来供奉,日夜焚香泪不干;妻小故将像戳透,谁知像破血直流,丁兰见状气冲天,大骂恶妇心不孝。廿三孟宗大孝子 哭竹英名垂青史,严冬求笋奉母亲,霜寒雪冻不推辞;孝子心虔泪汪汪,感得神仙来帮忙,即时赐伊竹出笋, 千古奇闻传四方。

廿四孝子黄庭坚 为官在外念家庭,闻知娘亲染重病,辞职返乡不迟延;尽心奉侍夏复冬,暝早为母洗尿桶,世间孝道千百样,此举委实稀且罕。二十四孝唱至此,唯愿子孙个个贤,仔儿媳妇尽行孝,太平天下万万年。

7.关于德孝的古诗

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

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

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

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有诗颂曰: 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

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心中非常悲痛。

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太行山。

他登上山顶向下看着云,对他的随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

有诗颂曰: 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

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

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

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

有诗颂曰: 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 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二十四孝_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

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

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

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

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

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二十四孝_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

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

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 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

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

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

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 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二十四孝_鹿乳奉亲 周朝时,有一位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顺。

他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

于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这样去取得鹿乳供奉双亲,没想到被打猎的人发现。 正当猎人举起了弓箭要射杀他时,他急忙喊道:”我为了取得鹿乳,给患有眼疾的双亲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采取鹿乳。”

猎人知道原来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没有射他,并且对他这种孝敬父母的行为赞叹不已。有诗赞曰: 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二十四孝_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

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

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吓得四散逃命。

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

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

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