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诸”字在古文的意思

基本字义 1. 众,许多:~位。

~君。~侯。

2.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渤海之尾。 3. 犹“之”:“能事~乎?”。

4. 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越”。 5.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照临下土”。

6. 姓。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

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同本义 [argue;dispute;debate] 诸,辩也。

——《说文》。按,者亦意辩词也。

诸诸便便,辩也。——《尔雅》 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敦煌变文集·燕子赋》 2. 又如:诸问(问辩) 〈形〉 1. 众;各 [all;various] 诸郡县苦秦吏。

——《史记·陈涉世家》 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道桥梁。

——《资治通鉴·唐纪》 2. 又 诸将皆失色。 诸越则桃李冬实。

(诸越,即“百越”,指两广地区。)——宋· 沈括《梦溪笔谈》 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仆必能从诸君子之后。(诸君子,指谭嗣同等)——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率诸少年。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诸余(诸般;种种);编辑部诸先生;诸恶(各种恶行);诸种(各种;各个种族);诸众(众多);诸相(佛教指一切事物外观的形态) 1. 代人,代事,代物,相当于“之” [he;her;they;it] 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 与诸乎?——《左传·僖公十三年》 诸人不知,瞒不得你。

——《西厢记》 2. 又如:诸处(别处);诸人(别人);诸方(别的地方) 3. 作定语,相当于“其” 无效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盟诸大夫!——《史记·楚世家》 〈助〉 1. 表示语气,相当于“啊”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诗·邶风·日月》 〈名〉 1. 干果 [dried fruit] 桃诸,藏桃也。

诸,储也。藏以为储,待给冬月用之也。

——《释名》 2. 古地名 [Zhu town]。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省诸城县西南 城诸及 防。

——《春秋》 3. 姓。如:诸葛(复姓) 1. “之于”的合音 君子求诸己。

——《论语·卫灵公》 投诸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穆公访诸 蹇叔。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谋诸漆工,作断纹焉。(诸:之于。)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又 谋诸篆工。 3. 又 匣而埋诸土。

4. 又 献诸朝。 献诸抚军。

——《聊斋志异·促织》 归而形诸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 “之乎”的合音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 王尝语 庄子以好乐,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子闻诸?——《左传》 〈介〉 1. 相当于“于” 宋人资章甫适诸 越。

——《庄子·逍遥游》 常用词组 1. 诸般 zhūbān [various;different kinds of;many] 各种;许多种 诸般方法 2. 诸多 zhūduō [a lot of;a good deal;great] 许多;多得难以应付 诸多不便 3. 诸凡百事 zhūfánbǎishì [everything] 〈方〉∶泛指一切事情 高大爷好像老实一点儿,诸凡百事都由陈大爷出头 4. 诸葛 Zhūgě [surname] ——复姓 5. 诸侯 zhūhóu [the feudal princes;dukes or princes under an emperor] 古时帝王所辖各小国的王侯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宋· 苏洵《六国论》 6. 诸君 zhūjūn (1) [ladies and gentlemen] 各位 诸君!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 诸君无意则已。 7. 诸如 zhūrú [such as] 举例用语,表示下面的例子不止一个 诸如缝纫、烹调这一类事情,她也是行家 8. 诸如此类 zhūrúcǐlèi [thinks like that;such;and so on and so forth] 像这一类有不少。

也表示其他以此类推 诸如此类,均在严打之列 9. 诸生 zhūshēng [a student called a scholar who went to school in the Ming Dy- nasty] 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 诸生学于太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诸生许用德。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0. 诸事 zhūshì [all;everything] 对个人产生影响的事物的总和 我希望你诸事顺利 11. 诸位 zhūwèi [Gentlemen!Sirs!everybody] 敬辞称各位 诸位父老乡亲,小人对不住了 12. 诸子 zhūzǐ [the exponents of the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pre-Qin times to the early years of the Han Dynasty;or their works] 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或他们的著作。

2.关于叶绍翁的古诗

1、《游园不值》描写春天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登谢屐亭赠谢行之》宋·叶绍翁君家灵运有山癖,平生费却几两屐。从人唤渠作山贼,内史风流定谁识。

3、《夜书所见》思念诗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4、《田家三咏》宋·叶绍翁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

5、《田家三咏》宋·叶绍翁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

黄犊归来莎草阔,绿桑采尽竹梯闲。

6、《田家三咏》宋·叶绍翁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

7、《表忠观韩小官人》宋·叶绍翁观里韩风子,无心似有灵。

绕廊时自语,扪虱故忘形。午暴松檐暖,晨餐。

8、《出北关二里》宋·叶绍翁脱衣命仆洗尘埃,篱落人家未见梅。出得城门能几步,船头便有白鸥来。

9、《大涤山》宋·叶绍翁倦身只欲卧林丘,羽客知心解款留。

泉溜涓涓中夜雨,天风凛凛四时秋。

10、《发长安堰》宋·叶绍翁夏老虫声切,晨兴草气香。买瓜依绿树,出水{左氵右旱}青身。

船聚知。11、《访龙井山中村叟》宋·叶绍翁雨打荒篱豆荚垂,柴门未启立多时。

客来自掘蹲鸱煮,旋拾枯松三数枝。

12、《访隐者》宋·叶绍翁开门迎客着山袍,井畔猕猴一树桃。儿向草间寻落果,妻从墙角过香醪。

13、《访隐者》宋·叶绍翁不作王门梦,来敲隐者关。

童先孤鹤化,云伴一身闲。碍笋新移路,低墙。

14、《赋葛天民栽苇》宋·叶绍翁叶碍渔舟入,丛分水国宽。低回藏鹭渚,仿佛钓鱼竿。

荡户和萍送,溪翁。15、《葛天民隐居》宋·叶绍翁种竹成新列,移兰即旧阴。

老铛犹有耳,古柳已无心。得句添杯满,贪炉。

16、《过崇德》宋·叶绍翁野塍泉自注,断岸柳空存。雨霁云开塔,船过犬吠门。

柴扉斜着水,草迳。17、《汉武帝》宋·叶绍翁殿号长秋花寂寂,台名思子草茫茫。

尚无人世团圞乐,枉认蓬莱作帝乡。

18、《寄湖上黄教》宋·叶绍翁门幽缘近寺,官冷未成家。楼借山为障,风吹水作花。

诗方酬北磵,经又。19、《寄赵眉翁二首》宋·叶绍翁两度驰书未报音,温陵尺纸定千金。

多应驿使曾相访,短艇烟波无处寻。

20、《寄赵眉翁二首》宋·叶绍翁君王未肯赐西湖,鸥鹭丛中借地居。憔悴风姿今钓叟,痴心犹望故人书。

21、《鹭》宋·叶绍翁无事时来立葑田,几回惊去为归船。

霜姿不特他人爱,照影沧波亦自怜。

22、《猫图》宋·叶绍翁醉薄荷,扑蝉蛾。主人家,奈鼠何。

23、《秋日游龙井》宋·叶绍翁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不雨云常湿,无霜。

24、《赏梅》宋·叶绍翁梅花宜雪犹宜月,水畔山边更自奇。十四字传和靖后,又传君际五言诗。

25、《送冯济川归蜀》宋·叶绍翁勇唤东吴万里船,皂囊来奏九重天。

一官岂为苏洵冗,诸老宁容贾谊先。

26、《题鄂王墓》宋·叶绍翁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如公更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

27、《题山间老友壁》宋·叶绍翁山间虽寂静,未得事全无。

锄地留莎草,添泉养石蒲。庭除风自扫,身世。

28、《题孙端甫别墅》宋·叶绍翁幽居地僻少人知,野水春风枳树篱。检历预寻移竹日,题墙闲记种花时。

29、《田舍小憩》宋·叶绍翁犬驯迎且吠,儿小笑还啼。

樱熟施鱼网,桑空卧竹梯。枯枝禽啄折,野草。

30、《西湖秋晚》宋·叶绍翁爱山不买城中地,畏客长撑屋后船。荷叶无多秋事晚,又同鸥鹭过残年。

31、《烟村》宋·叶绍翁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

只於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数花。

32、《谒半山祠》宋·叶绍翁归去田畴问老农,力行新法竟何功。已知供佛追前过,尚惜修书谢数公。

33、《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嫌屐齿印苍苔,十扣柴门九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4、《寓居》宋·叶绍翁云补青山缺,琴销白日长。鸥从雨外没,蛇入树间藏。

客久衣常黑,童蛮。35、《寓居》宋·叶绍翁无酒难留客,借书方入城。

洗衣知水落,贪睡畏窗明。野竹藤缠杀,枯枝。

36、《赞洞宾像》宋·叶绍翁捻吟髭,剑在前。心中月,天上圆。

37、《赠陈宗之》宋·叶绍翁官河深水绿悠悠,门外梧桐数叶秋。

中有武林陈学士,吟诗销遣一生愁。

38、《赠陈宗之》宋·叶绍翁十载京尘染布衣,西湖烟雨与心违。随车尚有书千卷,拟向君家卖却归。

39、《纸帐》宋·叶绍翁五色流苏不用垂,楮衾木枕更相宜。

高眠但许留禅客,低唱应难着侍儿。

40、《舟次崇德》宋·叶绍翁倦身只合卧家林,客里消磨感慨心。水国逢春梅未见,山城到午雾犹深。

3.形容君王的诗句

谁的眉眼念了谁的笑靥如花,谁的容颜乱了谁的家国天下,谁允了谁江河万里山川如画,谁弃了谁陌路红尘一丈天涯。

2、他夺得帝王霸业君临天下,她等到坟头草立枯骨成沙

3、如若为你权倾天下,我愿自此丢盔弃甲

4、你不过我红尘陌路,我不过你笑忘成书

5、我三军齐发、扬鞭策马、万里扬沙、兵临城下,只为睹你笑靥如花,只为望你绝代风华

6、我自问所向披靡天下无敌,唯独你一人却成了我此生最大的败笔

7、君若离去,请赐我百年无忧,允我此生无虑,可好?

8、你错将我的相思留了念想,我错将你的名字入了奏章

9、我别了繁华、弃了天下、负了子民、反了国家,只为陪你浪迹天涯、闲看落花。

10、你早已三宫六院佳丽三千,我还在长亭苦等掌灯门前。

11、君为帝,妾为民,帝民两不同,君妾怎相拥。

12、谁人哭泣谁人离,谁人自此无可依。

13、只怪你那日惊鸿一瞥,艳了我的难舍难别,自此便应了我永生永世的情劫。

4.关于白居易的古诗

经典之作 《放言五首》(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白居易拱谒画像[7]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背景】 唐元和五年(810),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其一),“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

过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下邽人(今陕西渭南县附近),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卒于武宗会昌六年。

贞元进士,官至校书郎、赞善大夫,后因宰相武元衡事贬江州。长庆年间(821年-824年)任杭州刺史,宝历二年(825年),调任苏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傅,因不缘附党人,乃移病分司东都。

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最后卒于洛阳的香山。 《池上竹下作》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

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简析]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

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琵琶行图》 忆江南(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又余,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哪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白居易诗词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怀禅微刻《长恨歌》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

5.关于杨万里的古诗

初夏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春晴怀故园海棠

【宋】杨万里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春晴怀故园海棠

【宋】杨万里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读严子陵传

【宋】杨万里

客星何补汉中兴,空有清风冷似冰。

早遣阿瞒移汉鼎,人间何处有严陵!

过杨村

【宋】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