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胡马有关的诗句
《房兵曹胡马诗》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调笑·胡马》
年代: 唐 作者: 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题胡马图》
年代: 明 作者: 倪岳
大碛飞沙白于雪,北风怒号海冰裂。
髯胡把控正愁寒,地上骐驎汗成血。
骐驎元出洼水中,朝刷天河暮崆峒。
飘飘四骏尽龙种,风神各异筋骨同。
紫燕飞兔思腾踏,走狗苍鹰气萧飒。
雄姿自足画图传,奇材岂与驽骀合。
一匹虽瘦标格存,试出还空冀北群。
伏枥谁能保终惠,行边犹解策高勋。
可怜共饱沙场草,无由一骋千里道。
天涯霜露莽萧条,只恐骅骝易衰老。
髯胡髯胡不敢骑,好从重译献彤墀。
玉台阊阖阅清峻,却看黄帕盖鞍时。
《胡马图》
年代: 明 作者: 王弼
夜醉葡萄倚壁眠,眼中胡骑忽翩然。
谁知惨淡寒绡里,中有黄榆万里天。
2.《房兵曹胡马》诗意和诗句
房兵曹胡马诗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译文;
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像蹄不践地一样。
这马奔驰起来,从不以道路的空阔辽远为难,骑着它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驰骋沙场,甚至可托生死。
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3.解释房兵曹胡马古诗意思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点击此处查看/隐藏全部注释
1.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房兵曹不详为何人。
2.胡:此指西域。大宛:汉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国境内,盛产良马。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马。
3.锋棱:锋利的棱角。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4.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峻:尖锐。这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5.堪:可以,能够。托死生:马值得信赖,对人的生命有保障。
6.骁腾:健步奔驰。
注*:标题“房兵曹胡马”分节为:房/兵曹/胡马 (兵曹为职位)
此诗约作于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时杜甫在洛阳。杜甫本善骑马,也很爱马,写过不少咏马诗。此诗”前半论骨相,后半并及性情”(《唐诗别裁》语),可谓传神写意,自寓抱负,所以前人说是”为自己写照”(《读杜心解》)。首联写其出身不凡,傲骨铮铮;次联写其峻健敏捷,颔联写其忠诚勇猛的品性;尾联期望骏马立功于万里之外,当是与房兵曹共勉之意。整首诗写得矫健豪放,沉雄隽永。《杜诗详注》引明张綖语:”此四十字中,其种其相,其才其德,无所不备,而形容痛快。”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注家一般认为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自然非凡马可比。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六法”,第一为“气韵生动”,第二即是“骨法用笔”,这是作为气韵生动的首要条件提出来的。所谓“骨法”,就是要写出对象的风度、气格。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像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诗人刻画细致,维妙逼真。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这一部分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正如张彦远评画所云:“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历代名画记》)这就是所谓“写意传神”。
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颈联承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历块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这难道不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的形象吗?尾联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最后宕开一句:“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这一联收得拢,也放得开,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盛唐时代国力的强盛,疆土的开拓,激发了民众的豪情,书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业,封侯万里。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骏马来表现确是最合适不过了。这和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表现忧国之情,真不可同日而语。
南朝宋人宗炳的《画山水序》认为通过写形传神而达于“畅神”的道理。如果一个艺术形象不能“畅神”,即传达作者的情志,那么再酷肖也是无生命的。杜甫此诗将状物和抒情结合得自然无间。在写马中也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写马,这样一方面赋予马以活的灵魂,用人的精神进一步将马写活;另一方面写人有马的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形象的表现。前人讲“咏物诗最难工,太切题则粘皮带骨,不切题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钱泳《履园谈诗》),这个要求杜甫是做到了。
4.房兵曹胡马是杜甫什么的诗句
房兵曹胡马是杜甫的五言律诗。
《房兵曹胡马》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首联写其出身不凡,傲骨铮铮;次联写其峻健敏捷,颔联写其忠诚勇猛的品性;尾联期望骏马立功于万里之外,当是与房兵曹共勉之意。整首诗写得矫健豪放,沉雄隽永,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卓尔不群的志向与锐于进取的精神。
作者托物寓意,借马喻人,抒写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朝气蓬勃的英勇气概。
房兵曹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5.关于马的古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金秋。”《马诗》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
“香车宝马照九陌,家家花下扶醉人。”
“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诗经小雅车攻》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楚辞离骚》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白马饰金羁,边翩西北邓。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蹀足绊中愤,摇头枥上嘶。
南朝梁萧纲《系马诗》
懔懔边风激,萧萧征马烦。
隋虞世基《出塞》诗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诗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诗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唐刘禹锡《始闻秋风》诗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
宋柳咏《少年游》词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五月四日风雨大作》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元刘因《山家》诗
马嘶落日青山暮雁度西风白草新。
明王越《与李布政彦硕冯佥宪景阳对饮》诗
四山旗似晴霞卷,万马蹄如骤雨来。
清徐《大猎》诗
6.描写马的古诗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一马不跨双鞍。 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人奔家乡马奔草。 人怕理,马怕鞭,蚊早怕火烟。
人要炼,马要骑。 人是衣裳马是鞍。
小马儿乍行嫌路窄。 千里骡马一处牛。
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
马不打不奔,不人激不发。 马至滩,不加鞭。
马行十步九回头。 马屁拍在马腿上。
马看牙板,树看年轮。 马群奔驰靠头马。
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牛头不对马嘴。
心急马行迟。
7.古诗房兵曹胡马带拼音
fáng bīng cáo hú mǎ shī
房兵曹胡马诗
táng dài :dù fǔ
唐代:杜甫
hú mǎ dà wǎn míng ,fēng léng shòu gǔ chéng 。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zhú pī shuāng ěr jun4 ,fēng rù sì tí qīng 。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suǒ xiàng wú kōng kuò ,zhēn kān tuō sǐ shēng 。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xiāo téng yǒu rú cǐ ,wàn lǐ kě héng xíng 。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白话译文:
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像蹄不践地一样。
这马奔驰起来,从不以道路的空阔辽远为难,骑着它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驰骋沙场,甚至可托生死。
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注家一般认为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自然非凡马可比。
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
“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象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诗人刻画细致,维妙逼真。
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颈联承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历块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
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这难道不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的形象吗?尾联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最后宕开一句:“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
这一联收得拢,也放得开,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房兵曹胡马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