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夏季古诗配画主题
这里是五彩的乐园,这里是苗壮的土地,
这里是妈妈的希望,这里是娃娃的摇篮。
在这里谁拥有大禹的志向、尧舜的心?
在这里谁拥有万能的智慧、慈母的爱?
告诉我,你那一抹清泪为谁流淌?
告诉我,你那花一样的笑脸为谁绽放?
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光荣的幼儿教师。
用闪烁着智慧的灵光,用太阳般光亮的音容,
用饱含着浇灌的心血,用清风拂过那深情的泪珠,
为小苗抽芽,为绿叶撑伞,为花儿开放,为鸟儿飞翔,
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是我们光荣的幼儿教师,
在这里,在这里放飞着爱的梦。
记得那是12年前的八月,淑梅老师刚刚走完人生的花季,
几乎还带着少女的稚气和特有的憧憬,
离开了幼儿师范学校走进了幼儿园这块神圣的土地,
开始了和呀呀学语的孩子打交道。
可她没有想到,在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第一天,
在这充满洁净的工作考卷上,却画了一个大问号,
一个闹肚子的孩子便在了裤子里,
她拿着换下来满是浊物的裤子,不知所措。
是扔?是放?是洗?刹时,大脑里蹦满了小问号。
她含着眼泪拿着裤子跑进了洗手间,
脸上的的泪水连成了线,是选错了业?还是择错了岗?
她的内心充满了疑惑。
当她把洗净的裤子晾好时,
回头一望,只见园长正用慈祥、信任的目光在深情地注视着她。
“好样儿的”。一句轻轻的话语,送入了心田,
就这样淑梅开始了她幼儿教师的生涯。
记得那是一个细雨朦朦的夜晚,
快七点了,亮亮的爸妈还没有来接孩子。
全园只剩下这一个孩子了。
伟波老师带上亮亮,骑上自行车,奔向了通往亮亮家的路。
当她走进亮亮家门的时候,她惊呆了,
亮亮的爸爸妈妈全围在麻将桌上,
玩儿得昏天黑地,玩儿得忘记了时间,
他们已经麻木了,没有一句感谢的话儿。
我们的老师带着一颗伤感的心,急奔在回家的路上,
因为在家里,她那刚满周岁的小女儿,还在等着妈妈的回来。
雨水和泪水交融在一起,侵袭着她那颗伤痛的心。
还记得那天晚上,
倩倩的爸爸带着满身的酒气来接孩子,
倩倩哭喊着说:“爸爸为什么来晚了?”
此时失去理智的爸爸一手打在了倩倩的脸上。
老师急忙去呵护着倩倩,可倩倩的爸爸还在打,
打在了老师的脸上、打在了老师的身上,
可我们的老师还在死死地护着孩子,
老师流泪了,是心疼的泪,是不满的泪,还是愤恨的泪?
有谁能理解?有谁能理解老师的辛酸和苦泪。
小王霞在人生成长的路上,最需要关爱的时候,
失去了爸爸,又没有了妈妈。
在幼儿园里,她找到了温暖的家。
在这里有慈祥加严厉的园长,
在这里有情同手足的姐妹,有活泼可爱的孩子,
这是一个充满祥和快乐的家。
她暗暗地下决心:“从小失去母爱的我,要让母爱在这里升华。”
在她的班里,有这样一位小女孩,
因父母的离异,使她脸上无光,口中无语,
呆滞的目光总是望着远方,是那样的神情不定。
王霞老师走过去轻轻地问一声:“你在想什么?”
“老师,我在
2.古诗的主题
1.山中杂诗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2.竹里馆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3.峨眉山月歌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诗人把峨眉山月作为歌咏对象,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
4.春夜洛城闻笛 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热爱。
5. 逢入京使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赴任途中,遇到入京的人,立马叙谈,请他给自已家里带个口信,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6.滁州西涧 描写了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对当时民生的关心。
7.江南逢李龟年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此诗抚今思昔,世境之离乱,年华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凝结着四十多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人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
8.送灵澈上人 这是一首感情深沉的送别诗,也是一幅构图美妙的景物画。全诗借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意境闲淡,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这种诗能给人留下欣赏的余地和珍视友谊的启示.
9.约客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
10. 论诗 此诗前两句赞美谢灵运的诗歌风格,两句是对陈师道不描写现实,只是闭门觅句的创作方法的尖锐批评。
如你所愿,毕竟10首诗,字数还是很多的。
3.古诗《画》的讲解
195×255 14k gif
暂贴于此??古诗画(图)800×600 86k jpg
古诗画,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1024×768 228k jpg
意韵—古诗画1024×768 156k jpg
意韵—古诗画1024×768 218k jpg
意韵—古诗画800×600 66k jpg
意韵—古诗画800×600 86k jpg
意韵—古诗画400×90 12k jpg
沈周 赠华尚古诗画 卷-拍卖600×600 122k jpg
古诗画,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573×573 80k jpg
古诗画,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800×589 74k jpg
古诗画,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650×517 66k jpg
意韵—古诗画1000×756 84k jpg
意韵—古诗画700×525 120k jpg
古诗画,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650×500 58k jpg
意韵—古诗画400×400 42k jpg
古诗画,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645×540 404k jpg
意韵—古诗画645×540 368k jpg
意韵—古诗画645×540 328k jpg
意韵—古诗画
4.古诗词里的主题内容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
5.古诗《画》这首诗讲的是一幅什么画.画上有什么
《画》
作者: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这是一首画作欣赏诗,从诗中的描述来看,画中有山、水、花、鸟都是典型的中国画题材,而且肯定是一幅画得相当逼真、传神的作品。作者通过文字的描述,把一幅本是静止的画变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卷轴展现出来:苍翠的山,流动的水,绽放的花,欢鸣的鸟,一派鲜活的景象,把读者引入了无限的遐想之中。当读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的时候,才发现,画中的一切不过是一个个无生命的静物。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6.古诗画是一首什么诗
是王维写的一首描写山水的诗。
画
唐代: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
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把画景于实景对照描述,显示了画的形神兼备。
扩展资料:
鉴赏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7.古诗:画:的诗句
《画》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画》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注释 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 惊:吃惊,害怕。
2、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3、赏析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
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
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 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
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
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
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
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
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
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扩展资料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如: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