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咏草
咏草
年代:【宋】 作者:【俞紫芝】 体裁:【七律】 类别:【】
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
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
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
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
咏草
年代:【宋】 作者:【苏泂】 体裁:【】 类别:【】
天涯随意绿匆匆,只与牛羊践踏空。
挽着便堪供药味,谁令汝不遇神农。
咏草
年代:【宋】 作者:【苏泂】 体裁:【】 类别:【】
芳草复芳草,青似青松树。
今年见汝黄,明年复如故。
今来古往人,南北东西路
2.古诗草大意是什么
选自《全唐诗》
作品名称:《赋得古原草送别》又名《草》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作品体裁:五言诗
这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是白居易未满16岁时在考场上所作, 当时有要求题目前面两个字需用“赋得”二字。 诗的前四句侧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作品译文
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芳香古老的道路上弥漫,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离别之情如茂盛的野草,充塞胸怀。
3.杨杰勿去草是什么体裁的诗,全诗的表现手法是
这是一首讲道理的警世诗,其中又包含了一个故事.全诗用“草”和客(故人)作对比,说客还不如草有情义.不过这首诗中的“客”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客不是一个概念.在宋朝,达官不养士,也没什么“门客”,这个“客”指有事无事登门趋奉的人,所谓“腿要勤”也.今有“三勤”之说,即嘴勤(多说顺耳的,歌功颂德的话)、腿勤(经常登门,表示亲热)、手勤(经常送礼,或者还包括替人当打手之意).这首诗中的“客”,即三勤之类.
【题解】
此诗借题发挥,抒写对世态人情的不满。诗中化用汲郑典故,对翻云覆雨的浇薄世风深表痛恨,并以人的无情和草的有情作一强烈对比。诗中又化用淮南小山《招隐士》及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句意,且对世人作出劝喻,点明“勿去草”的主旨,前后呼应。全诗“用意甚深厚”(陈衍评语),虽多议论,但以故为新,于平易处见奇,亦颇醒人耳目。
4.请问有那些咏草的古诗,谢谢了
咏草
年代:【宋】 作者:【俞紫芝】 体裁:【七律】 类别:【】
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
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
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
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
咏草
年代:【宋】 作者:【苏泂】 体裁:【】 类别:【】
天涯随意绿匆匆,只与牛羊践踏空。
挽着便堪供药味,谁令汝不遇神农。
咏草
年代:【宋】 作者:【苏泂】 体裁:【】 类别:【】
芳草复芳草,青似青松树。
今年见汝黄,明年复如故。
今来古往人,南北东西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