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超字打头的诗句
“超”字开头的诗句有:
1. 超览堂中遗爱在,几人同恋津亭别。
2. 超名累岁与君同,自叹还随鹢退风。
3. 超遥散漫两闲暇,挥霍纷纭争变化。
4. 超然可继义勇后,恰似有志行天刑。
5. 超凡入圣非由我,地狱天堂总在君。
6. 超腾若飞雪。
7. 超超出犹奔。
8. 超然无俗事。
9. 超遥闻风雨。
10. 超彼托良缘。
一、诗句
1. 诗句,读作:shī jù 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
2. 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
3. 中国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
4. 宋元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后,诗句内容逐渐扩充和演绎。
5. 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期,诗句演变成没有了字数的限制的自由体诗歌。
2.求“好”字开头的诗句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好随汉将收胡土,莫遣胡兵近汉疆。
好是梨花相映处,更胜松雪日初晴。
好丹与素道不同,失意得途事皆别。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转缺霜轮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未曾行处不风流,好花长与万金酬。
贫穷老瘦家卖屐,好事就之为携酒。
闲客不须烧破眼,好花皆属富家郎。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欲倾琥珀杯浮尔,好把茱萸朵配伊。
半是半非君莫问,好山长在水长流。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休将薜荔为青琐,好与玫瑰作近邻。
恰似金梭撺碧沼,好题幽恨写闺情。
也知绛灌轻才子,好谒尤常醉少年。
3.是 字开头的诗句
是离愁 —— 五代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非成败转头空 —— 明 ·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气所磅礴 —— 宋 · 文天祥《正气歌》是殆有养致然尔 —— 宋 · 文天祥《正气歌》是处红衰翠减 —— 宋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以见放 —— 先秦 · 佚名《渔父》【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相见欢 【内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 【注释】:[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2]离愁:指去国之愁.[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无言独上西楼”:“无言”,无尽思绪,无可倾诉;“独上西楼”:登高问月,无人倾诉、心境落寞的行为观照;“月如钩”:寂寞清愁的意象,月圆必缺,载荷着人生的无常之悲.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种着梧桐树的寂静庭院为秋色笼罩(梧桐,古有“梧桐树,三更雨”、“疏雨滴梧桐”等句),“寂寞梧桐”,似有人树泯合之感;“深院”,庭院深深,音讯隔绝杳无;“清秋”:背景,为通篇充溢的“离愁”愁起之由.全句摹画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别是一般滋味”指离愁,即“离愁在心头”之意.如果说前文还用“剪”和“理”的动作对离愁加以形象摹刻,本句则将离愁写得无可形状、无以陈述,为更深一层的写法。
【原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释】 淘尽:荡涤一空。渔樵:渔父和樵夫。
渚:水中的的小块陆地。【鉴赏】 这是杨慎所做《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
“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 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 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
下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全词似怀古,似物志。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
下片则具体刻画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此句甚为豪迈、悲壮,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含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澹泊、轻视。
临江豪迈的英世伟业的消逝,像滚滚长江一样,汹涌东逝,不可拒,空留伟业。而我认为此句比起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更有悲壮和凄婉之情。
尽管当初英雄们意气风发,春风。
4.一字开头的诗句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北复征蛮。他年觅得封侯印,愿学幽人住此山。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古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山底见青山。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溜枕前觉,一夜颜妆镜中来。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一山还一水,无国又无家。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