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浪淘沙九首(其二、四、七)诗句意思
浪淘沙九首 作者:刘禹锡 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二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
无端岸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偎。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九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全部注释 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
织女把支机石送给张骞。骞还。
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从嫁了牛郎,就中断了织锦。
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 2.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
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 3.琼砂:美玉般的砂砾。
4.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5.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
虎眼文:文通纹。形容水波纹很细。
6.鸭头春:唐时称一种颜色为鸭头绿,这里形容春水之色。此诗言及汴水、清淮,刘禹锡曾于长庆年间任和州刺史,和州北临淮河流域。
7.鹦鹉洲: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唐诗人崔颢《黄鹤楼》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
8.青楼:旧称歌女、妓女所居之处为青楼。 9.狂夫:不合时俗、放浪形骸之人。
10.濯锦江:又名浣花溪,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古代因洗涤锦缎而得名。 11.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缎。
12.匹晚霞:与晚霞比美。匹:匹敌。
旧写作”疋”,故一些版本误作”定”。 13.澄洲:江中清新秀丽的小洲。
14.江隈:江湾。 15.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16.迁客:遭受贬谪客居他乡的人。 17.漉:过滤。
18.潇湘:潇水和湘水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北会合。此借潇湘泛指湖南带。
刘禹锡曾谪居朗州十年,此云”忽忆”,可知此诗作于其后。 19.迎神:迎神曲,湖南一带民间祀神歌曲。
评析 《浪淘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来刘禹锡、白居易等改创为诗题、词牌。此组诗当为作者后期之作,且非一时一地。
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与《竹枝词》相比,此组诗中民歌情味减少,文人气息增多。
第一首演绎神话传说;第二首用象征手法表现爱情经受磨难;第三、九两首写世事流变之理;第四首写游子情怀;第五首描绘锦江风情;第六首揭示劳作与享受的不平;第七首描绘钱塘江潮;第八首写迁客情怀。
2.浪淘沙古诗
《浪淘沙九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原文:浪淘沙九首 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二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其九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译文:其一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其二 洛水桥边春天的太阳西斜,碧流又清又浅看得见水底的琼砂。路上无端刮起急剧的狂风,惊得鸳鸯逃出了水中浪花。
其三 汴水往东流去,河水泛着很细的水波纹,清清的淮河早晨显出鸭头绿的春色。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过了人世间多少人。
其四 鹦鹉洲头波浪卷着泥沙,青楼上少妇凝望春光,直到夕阳西下。衔泥的燕子都争着回巢,只有那冤家就一点也不想家。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开满了鲜花,春风吹拂着水面,波浪正冲刷着沙砾。女郎剪下一段鸳鸯锦,投向濯锦江中流与晚霞相比美。
其六 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布满江滨。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从沙中浪底淘来的黄金。
其七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其八 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其九 江中流水一刻不停歇地冲刷着沙砾,前面的波浪尚未退去后面的波浪已经生成。使人忽然回忆起昔日漫步潇湘洲头的往事,不禁和着迎神曲调唱了几声。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
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
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
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赏析:“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
淘:用水冲洗。簸:摇动。
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这首诗通俗易懂,常见诸儿童读物。刘禹锡写诗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
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
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一不留神就会落后于诗人的思路。
3.浪淘沙浪淘沙的诗句
浪淘沙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其一)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其二)浪淘沙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暗迎神三两声.
(其三)浪淘沙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四)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五)浪淘沙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六)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七)浪淘沙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八)浪淘沙
鹦鹉洲头浪淘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其九) 浪淘沙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4.《浪淘沙》的诗句
浪淘沙
(唐)白居易
白浪一望,没有边际,与海相连。
平地一望,也没有边际。
一年一年的过去了,但平地里的沙子却淘不走。
于是东海变成了桑田。
白色的浪潮一望无际,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从不停歇的淘着沙子,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浪淘沙 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意思是,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急浪一样深得使人无法脱身,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下沉。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
诗人屡遭贬谪,历尽坎坷,但斗志不衰,精神乐观,胸怀旷达,气概豪迈,在边远的贬所虽然经了千辛万苦,到最后终能显示出自己不是无用的废沙,而是光亮的黄金。诗句通过具体形象的比喻,概括了从自我经历获得的深刻感受,坚信被谗言所害的人,终有一天会真相大白,洗清罪名。后两句也可以用来比喻做学问要精心筛选,去其糟粕,才能取其精华。
5.《浪淘沙》全诗句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zduanhong 《浪淘沙》——白居易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山西)。
他生活在唐代末年,经历了很多艰辛,所以他的诗很多是在讽刺当时的社会,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茫茫暮朝浩浩淘桑田遂令白浪茫茫与海连白茫茫的浪花与大海相连平沙浩浩四无边平沙:水中可以作为田地的地方四无边:没有边际,十分辽阔水中间的田地十分辽阔,也是看不到尽头的。暮去朝来淘不住海水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冲刷着大地遂令东海变桑田于是叫东海变成了桑田揭示了世间万物变化无常的深刻道理。
浩瀚的大海也会变成桑田,更何况是人生。人生的道路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一些挫折与坎坷。
面对大海我站在江岸上,见到……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