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天和冬天的古诗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描写春天的古诗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描写春天的古诗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描写春天的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描写春天的古诗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描写春天的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2.关于冬天的古诗大全

关于冬天的古诗有:《江雪》、《雪梅·其一》、《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夜雪》等。

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二、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其一》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文人骚客难以评论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三、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译文: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贫穷。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四、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译文: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悄悄潜逃。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五、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白居易《夜雪》

译文: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3.冬天的古诗大全300首

1、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原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释义: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将至,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2、唐代崔道融的《梅花》

原诗: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释义:

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画的传神。 花香中别有韵致,清雅的都不知道冬的寒冷。心中愁苦之人不愿听那哀怨的笛声,病躯倚着梅枝独看这风景。北风如果理解我怜悔之意,就请不要轻易的摧残它。

3、唐代柳宗元的《江雪》

原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释义: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4、宋代王安石的《梅花》

原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释义: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5、唐代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原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释义: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贫穷。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4.关于冬天的古诗大全/

1.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王安石 【作品】: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4.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6.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7.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 8.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1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 16.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17.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18.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1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将进酒》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杜甫《野望》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

——杜甫《阁夜》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杂霞雪。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王维《老将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李颀《古从军行》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白居易《长恨歌》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祖咏《望蓟门》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三》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卢纶《送李端》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6、《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7、《北风行》【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8、《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0、《冬夕》【唐】岑参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11、《冬夜答客》【唐】鲍溶 冬日诚可爱,不如夜漏多。幸君霜露里,车马犯寒过。

学耕不逢年,稂莠败黍禾。岂唯亲宾散,鸟鼠移巢窠。

独见青松心,凌霜庇柔萝。壮日贱若此,留恩意如何。

因忆古丈夫,一言重山河。临风弹楚剑,为子奏燕歌。

12、《早冬》【唐】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13、《负冬日》【唐】白居易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14、《冬夜》【唐】白居易 家贫亲爱散,身病交游罢。

眼前无一人,独掩村斋卧。 冷落灯火暗,离披帘幕破。

策策窗户前,又闻新雪下。 长年渐省睡,夜半起端坐。

不学坐忘心,寂莫安可过。 兀然身寄世,浩然心委化。

如此来四年,一千三百夜。 15、《观放白鹰其一》【唐】李白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

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 16、《守岁》【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17、《风雪中作》【唐】白居易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

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

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

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

5.关于春,夏,秋,冬天的古诗各一首

子夜吴歌 ( 一作子夜四时歌 )

春歌

秦地罗敷女。

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

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

五马莫留连。

夏歌

镜湖三百里。

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

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

归去越王家。

秋歌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冬歌

明朝驿使发。

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

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

几日到临洮。

6.我需要一些有关春天的古诗、夏天的古诗、秋天的古诗、冬天的古诗,

一、春季: 孟浩然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

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

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译文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

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点评:作者观察细致,比喻新颖,想象别致,语言浅近流畅,字里行间溢出浓郁的春意。

二、夏季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 江南又到了可以采莲的季节了,叶子浮出水面紧密相连。 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儿在莲叶东面嬉戏,鱼儿在莲叶西面嬉戏, 鱼儿在莲叶南面嬉戏,鱼儿在莲叶北面嬉戏。

(注:后五句意义相同,都是说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意思。东、西、南、北并列,铺陈其事,这是诗经中的“赋”的手法,) 【释】: 本篇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

诗歌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问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格调清新健康。

诗歌的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显得活泼、自然、有趣。

句式复沓而略有变化,是《诗经》的传统手法,用在这里,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体裁:【七绝】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注释](1)净慈寺:在今杭州西湖南岸。(2)毕竟:终究,到底。

(3)四时:四季。 [译文]到底是六月的西湖,特有的风光就是与别时不同。

莲叶满湖,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荷花帖水映日,显出与众不同的艳红。 三、秋季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全诗通过枫叶,写出了晚秋的热烈气氛。 [赏析] 此诗写山中所见秋景,这最后两句尤为优美。

所以黄生《唐诗摘钞》说“诗中有画”,是一幅《秋山旅行图》。诗中“坐”字作因为解,并非坐下之意。

“霜叶红于二月花”,前人赞为“真名句”,因为它申足前意,将一片枫林秋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你看,在秋阳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灿若朝霞,艳如去锦,岂不比二月春花还要美丽!透过这片红色,使人看到了秋天具有春天一亲的魅力,能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天 净 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小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 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第一幅画共18个字九个名词,其间无一虚词,却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作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让九种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象电影镜头一样以“蒙太奇”的笔法在我们面前依次呈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

我们可以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

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