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思绪凌乱的诗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我自岭中来,穿行千里雾.若闻泉水鸣,是我来时路.”(《红峪山庄答登山人》).“谁负素心逃市井,我怀醉眼赏农耕.光阴莫让闲中度,风雨平生满腹情.”“生如叶落华时少,友似星稀聚不多.成败从来千古事,十年一梦付吟哦.”(《苦旅》)“成败从来千古事,十年一梦付吟哦”“花凋叶舞九山秋,不掩城郭富贵羞.燕岭沉疴何足喜,滦河易岸正堪忧.长堤已换前朝柳,静野难耕故地幽.明日风开千里雾,青天朗朗大江流.”“天际雁鸿凌锦字,城中显贵醉金楼,平湖十里悠悠水,难载心中一叶舟”明日风开千里雾,青天朗朗大江流”,斗胆临屏欲问天,世间公正乃虚传.堂皇台上析廉耻,边树楷模边敛钱.”(《七绝·有感某官》。

2.形容文章要千锤百炼才好的诗句有哪些

1. 贾岛的《题诗后》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2. 【苦吟】卢延让

莫话诗中事, 诗中难更无.

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

险觅天应闷, 狂搜海亦枯.

不同文赋易, 为著者之乎.

吟安:把一个字琢磨推敲得安稳了,有的写成“吟成一个字”,就是这个意思.整句是说:为了一个恰当的字,不知不觉捻断了好几根胡子(用脑思索时不自觉的动作)

3.形容思路清晰的成语

1、张本继末: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2、达地知根:指根底清楚、明白。

3、惇信明义:惇:重视;信:诚实。重视信实,明白理义。

4、耳聪目明:聪:听觉灵敏;明:眼力敏锐。听得清楚,看得明白。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5、明白易晓:晓:知晓,明白。形容明白清楚,容易弄懂。

6、明白晓畅:晓:知晓,知道;畅:畅达。形容非常明白清楚。

7、罕譬而喻:说话用不着多比方,都能听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

8、漆桶底脱:漆桶脱了底才能透光亮。比喻彻底明白清楚。

9、朗若列眉:朗:明亮;列眉:明白。形容非常明白。

10、顿开茅塞: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11、不愤不启: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12、拨云见日: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13、人心如镜:人的心就像镜子似的透亮明白。

14、博物通达:通达:明白人情事理。形容常识渊博,通晓事理。

15、牙清口白:牙齿洁白,口齿清楚。比喻说话清楚明白。

16、不明事理:明:明白,懂得。不懂得事物的道理。

17、真相大白:大白:彻底弄清楚。真实情况完全弄明白了。

18、昭昭在目: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19、豁然确斯:指明白透彻。

20、洋洋洒洒: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洒洒:明白、流畅的样子。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4.形容思路很清晰的成语

、称心如意:称,适合。

如,适合。恰合心愿,心满意足。

24、承前启后:承,承接。启,开创。

承接前人的,开创今后的。多用于学问、事业等。

25、惩恶扬善:惩治邪恶,鼓励从善。(注:“惩”的读音为chéng)26、触景生情:触,触动。

看到眼前的景象受到触动而激起某种情感。27、重蹈覆辙: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

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用于劝说、希望和警告的场合28、春华秋实:华,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比喻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29、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比喻利害密要相关。30、当之无愧:当,承当、承受。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31、道听途说:道,道路。

途,道路。从道路上听来的,马上就在路上传播给别人。

指没有根据的传闻。32.得陇望蜀: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

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33、滴水穿石:穿,破、透。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

34、断壁残垣:壁,围墙。垣,墙。

形容建筑物倒塌残废的现象。35、耳濡目染:濡:(rú)沾湿;染:沾染。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指不知不觉地改变。

5.形容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古诗句有哪些

1、《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2、《书院》

宋: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译文:努力学习就像是用力气去耕田,勤劳、懒惰只有自己会知道,即便书的 种类很多,终究会有熟读、理解的那一天。

3、《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4、《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5、《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光,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已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译文: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6.形容茫然的诗句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浇)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7.描写文章写的好的诗句

一、宋代大诗人王安石写《泊船瓜洲》时,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先由“到”改“过”,又换“入”,再换“满”,最后,终于炼出“绿”字,才心满意足。

使诗歌意境徒然升华,那更是千古绝唱。 二、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就曾对他的优秀弟子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其他类似的都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三、宋词人宋祁对其《玉楼春》一词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也是反复锤炼,对“闹”字也数次改动,先由“到”而“浓”,最后炼字为“闹”,更是使满词生辉,在文坛上留下万代佳话。 清人刘公勇在词话里对宋祁炼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刘赞到:“一闹字卓绝千古”。

四、我国唐代诗人贾岛为诗句“鸟栖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僧敲月下门”一句究竟是用“推”还是用“敲”冥思苦想,无法定夺,竟然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马队,是他和韩愈一起反复“推”、“敲”,才定下用“敲”字的。 一个“敲”字,铿锵有声,使意境充满迷人的芬芳。

五、唐卢延的《苦吟》诗,“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更是道尽了炼字推敲的甘苦,让人感动。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