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诗句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后句即景生情: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

这与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思相近,但却脱口而出、自然浑成,意境也更加雄浑壮阔。前句写“望月”,后句写“怀远”,紧扣诗题,但却丝毫不露痕迹。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

这里指诗人自己。“遥夜”,长夜。

“竟夕”,通宵。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

这首诗是五言律诗,按照律诗的格律,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这一联是流水对,一气呵成、自然流畅。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承接颔联,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 “怜”,爱怜。

“滋”,沾湿。上句写诗人徘徊于室内。

吹灭蜡烛,更加爱怜洒满一地的银色月光。下句写流连于庭院中。

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沾湿了披在身上的衣服。这就把彻夜难眠的情境形象传神地描绘出来。

这一联对仗工整,描绘细致。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进一步抒写了对友人的一片深情。

“不堪”,不能。“盈手”,满手、一满把。

“佳期”,重逢之期、欢会之期。我不能捧一把月光赠给远方的友人,只希望能在梦中与你重相聚。

这里暗用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馀辉,揽之不盈手”诗意,并且进一步升发,表现出绵绵不尽的情思。 这首诗抒写了对远方友人的深挚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2.古诗《秋思》和《长相思》的意思是什么

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游子还在浪迹天涯. 《秋思》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解释详细: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岂无风雪?但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在家中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长相思》。

3.诗句含义

字面意思是:不要发愁未来的道路上没有知己,看天下有哪个人不认识你啊 原诗伟: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4.9月9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忆:想念。 3.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4.异乡:他乡、外乡。 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9.茱萸(zhūy):一种香草。

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译文】 独自在他乡作外乡客,每逢佳节到来就不禁加倍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登高的地方,插遍茱萸只少我一个人。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这首诗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 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