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吊古伤今的古诗和赏析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摘自网络(三联阅读)可自行查找学习。

2..形容谷穗的诗句

守望不老的麦穗

我用布满阳光的双手

捧起一盘金黄色的麦穗

捧起十月不老的情结

麦穗是从收获的季节里走来的

麦穗是从镰刀的总结声中走来的

麦穗是从曾镶嵌过痛苦的土地走出来的

麦穗是从那片红色的泥粒中分孽出来的

麦穗从此构成了我们坚硬的骨骼

像不屈不挠的长城

像巍峨雄壮的泰山

麦穗从此涌动成我们澎湃的血液

像惊涛裂岸的黄河

像跌宕汹涌的长江

麦穗不止一千次一万次地

愈合我们的伤痛

不止一千次一万次地

告诫和矫正我们蹒跚的脚步

是麦穗的力量让我们不止一千次一万次地

穿越沟壑 穿越荆棘 穿越磨难

不止一千次一万次地穿越粮食

穿越生命穿越时空的伟岸与光华

才让我们记住了十月的道路

记住了十月的道路上历史的车轮下

碾压着浑浊的昨天

记住了十月的道路上血雨腥风的痛楚

记住了十月的道路上走来的

雄纠纠气昂昂的队伍

记住了独立寒秋中那页诗稿脱稿时

苍茫的星辰

以及遗落在窑洞前的那一声声歌谣

是麦穗几经周折翻山越岭

点亮秋收起义后中国光明的灯盏

是麦穗几经磨难跳涧越溪

扶起石碾边老乡与伟人的情感

是麦穗几经反思越洋过海

在一片苦焦的土地上写上了一首

用水泥和钢筋直起的诗篇

麦穗生长在春天

根却深扎在秋天

与秋菊一起烂漫着十月芳香着十月

构成十月豪迈而又遒劲的风骨

在天安门前在红五星映照下的两串麦穗

是共和国最神圣的麦穗

那是生命的热血永远澎湃的麦穗

那是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

那是照彻千秋辉映万代的麦穗

两串麦穗是血浓于水的麦穗

两串麦穗是让三月灿烂十月金黄的麦穗

两串麦穗是让理性成熟智慧闪光的麦穗

两串麦穗是让梦想穿越太空

让汗水铸成金牌的麦穗

这两串神圣的麦穗是让五星灿烂

让国徽闪耀让国旗猎猎飘扬

火一般的烈焰的麦穗

正是两串麦穗

让冷月闪烁出了无限光芒

让寒夜流溢出了万道金光

正是两串麦穗

才照彻了无私无畏映亮了智慧和勇敢

才吹溶了僵化的思想激发了创造的灵感

正是两串麦穗

才使勤劳流动不竭的吟唱

才使大地产生不朽的乐章

正是两串麦穗

才让旭日染红三月的一江碧水

才让夕阳浸润十月的满目青山

正是两串麦穗

才让小鸟找到了快活的树林

才让青年拥有了爱情的夜晚

十月,我们置身于所有的谷物

缕缕稻香让我们在田野醉卧不起

高粱和玉米加重我们对家园的爱

麦穗是用血水和汗水浇灌出来的

但她远远超出了血水和汗水的含义

风一吹过那悲壮的啸吟

便让人怀想起许多往事

以及往事中那些用青春的手指

深刨和平的根而献身的年龄

秋雨的手臂在撩拨往事的云烟

麦穗的情结在盎然着我们不老的缠绵

走上十月的广场我发现

五十五朵鲜花正为团结和繁荣而绚烂

3.别董大 诗句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者简介,

高适,字达夫,又字仲武,沧州(今河北景县)人。他半生漂泊,熟悉边疆生活,是一位有政治才能的诗人。主要成就是边塞诗。他的诗歌语言质朴、精炼,气势雄健、高昂、粗犷、豪放、遒劲有力,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岑参齐名,世称“高岑”。

【译文】

满天都被阴沉沉的云笼罩着,太阳也显得暗暗的,

北风呼啸,群雁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向南飞去。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途上没有知心朋友,

天下有谁不认识你呢?

4.求意境很豪迈的诗词

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辛弃疾的《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 》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5.吊古伤今的古诗加赏析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词语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⑵前:过去。⑶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⑷后:未来。⑸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⑹念:想到。⑺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⑻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2-3]⑼涕:眼泪。白话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赤 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诗: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我把它仔细磨洗,认出是三国的遗迹。

倘若当年,东风不将周瑜助,那么铜雀高台春光深, 深锁住,江东二乔,沦为曹公妾。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