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1)本题考查平时积累,课内学习过的关于长城的古诗名句就有很多.(2)拟写关于宣传保护长城的标语,要注意此类标语的常见特点,主题突出,有号召力,高度凝练,易于理解和记忆.(3)要注意本题题干中“切实可行”的要求,不要泛泛而谈.从大的方面可以有立法、经费等,从小的方面可以选择控制游客数量,加强居民和游客的保护意识,保护长城周边环境等.答案:(1)示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示例:保护中华巨龙,弘扬民族精神.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爱长城非君子.为长城募集爱心,用爱心保护长城.长城的屹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长城的破坏将是中华民族的耻辱.(3)示例:颁布法规、文件对长城进行保护.提供保护长城的专项科研金费.控制游客数量.对附近居民和游客加强保护意识的教育.保护长城周边环境,改善土质,多种树.。
2.搜集长城诗词
0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唐·王昌龄) 02. 清晨控龙马,弄影出花林.躞蹀依春涧,联翩度碧浔. 苔流染丝络,水洁写雕簪.一御瑶池驾,讵忆长城阴. 【咏饮马应诏】(唐·杨师道) 03.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 【紫骝马】(唐·卢照邻) 04.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雨雪曲】(唐·卢照邻) 05.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送人之军】(唐·贺知章) 06.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塞下曲】(唐·王昌龄) 07.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唐·王昌龄) 08.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塞下曲】(唐·常建) 09.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 暮到河源日未阑.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 【骢马】(唐·万楚) 10. 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伯鸾.桃叶宜人诚可咏, 柳花如雪若为看.心怜稚齿鸣环去,身愧衰颜对玉难. 惆怅暮帆何处落,青山无限水漫漫. 【送子婿崔真父归长城】(唐·刘长卿) 11. 玉塞抵长城,金徽映高阙.遥心万馀里,直望三边月. 霜静影逾悬,露晞光渐没.思君不可见,空叹将焉歇. 【关山月】(唐·徐九皋) 12. 天下今无事,云中独未宁.忝驱更戍卒,方远送边庭. 马饮长城水,军占太白星.国恩行可报,何必守经营. 【送部四镇人往单于别知故】(唐·徐九皋) 13. 一门同秘省,万里作长城.问绢莲花府,扬旗细柳营. 词锋偏却敌,草奏直论兵.何幸新诗赠,真输小谢名. 【奉酬路五郎中院长新除工部员外见简】(唐·李嘉佑) 14.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蓟门行】(唐·高适) 15.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梅花落】(唐·刘方平) 16. 衔杯吹急管,满眼起风砂.大漠山沈雪,长城草发花. 策行须耻战,虏在莫言家.余亦祈勋者,如何别左车. 【送刘判官赴丰州】(唐·卢纶) 17.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登长城】(唐·李益) 18. 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塞下曲】(唐·李益) 19. 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统汉峰下】(唐·李益) 20. 雁塞日初晴,狐关雪复平.危楼缘广漠,古窦傍长城. 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 【度关山】(唐·李端) 21.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唐·武元衡) 22. 孤城笛满林,断续共霜砧.夜月降羌泪,秋风老将心. 静过寒垒遍,暗入故关深.惆怅梅花落,山川不可寻. 【长城闻笛】(唐·杨巨源) 23.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经檀道济故垒】(唐·刘禹锡) 24. 独向长城北,黄云暗塞天.流名属边将,旧业作公田. 拥雪添军垒,收冰当井泉.知君住应老,须记别乡年. 【送流人】(唐·张籍) 25. 将家难立是威声,不见多传卫霍名.一自元和平蜀后,马头行处即长城. 【邠州词献高尚书三首】(唐·李涉) 26. 临坛付法十三春,家本长城若下人.芸阁少年应不识,南山钞主是前身. 【题悟公禅堂】(唐·陆畅) 27. 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 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所从古无比,意气送君行. 【送邢郎中赴太原】(唐·姚合) 28. 日日风吹虏骑尘,年年饮马汉营人.千堆战骨那知主, 万里枯沙不辨春.浴谷气寒愁坠指,断崖冰滑恐伤神. 金鞍玉勒无颜色,泪满征衣怨暴秦. 【饮马长城窟】(唐·陈标) 29.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听筝】(唐·张祜) 30. 秦帝防胡虏,关心倍可嗟.一人如有德,四海尽为家. 往事乾坤在,荒基草木遮.至今徒者骨,犹自哭风沙. 【长城】(唐·朱庆馀) 31. 秦皇无策建长城,刘氏仍穷北路兵.若遇单于旧牙帐,却应伤叹汉公卿. 【送从翁中丞奉使黠戛斯】(唐·赵嘏) 32. 秦兴版筑时,翦伐不知谁.异代馀根在,幽人得手持. 细看生古意,闲倚动边思.莫作鸠形并,空将鹤发期. 【赋得长城斑竹杖】(唐·李频) 33. 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 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长城下】(唐·曹邺) 34.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杞梁墓】(唐·汪遵) 35.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长城】(唐·汪遵,一作褚载) 36. 独夜长城下,孤吟近北辰.半天初去雁,穷碛远来人. 月黯氛埃积,风膻帐幕邻.惟闻。
3.搜集一些关于长城的诗歌
1、《长城》【唐】汪遵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2、《登长城》【唐】李益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有日云长惨, 无风沙自惊。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3、《饮马长城窟》【南北】沈约 介马渡龙堆,涂萦马屡回。前访昌海驿, 杂种宼轮台。
旌幕卷烟雨,徒御犯冰埃。4、《统汉烽下》【唐】李益 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5、《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唐】武元衡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
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4.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和图片,童谣.诗歌
长城诗选 长城 罗邺 当时无德御乾坤,广筑徒劳万古存。
谩役生民防极塞,不知血刃起中原。 珠玑旋见陪陵寝,社稷何曾保子孙。
降虏至今犹自说,冤声夜夜傍城根。 长城 胡曾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长城 汪遵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长城 苏拯 嬴氏设防胡,帻沙筑冤垒。
蒙公取勋名,岂算生民死。 运畚力不禁,碎身砂碛里。
黔黎欲半空,长城舂未已。 皇天潜鼓怒,力化一女子。
遂使万雉崩,不尽数行泪。 自古进身者,本非陷物致。
当时文德修,不到三世地。 赠长城庾将军 李频 初年三十拜将军,近代英雄独未闻。
向国报恩心比石,辞天作镇气凌云。 逆风走马貂裘卷,望塞悬弧雁阵分。
定拥节麾从此去,安西大破犬戎群。 长城 鲍溶 蒙公虏生人,北筑秦氏冤。
祸兴萧墙内,万里防祸根。 城成六国亡,宫阙启千门。
生人半为土,何用空中原。 奈何家天下,骨肉尚无恩。
投沙拥海水,安得久不翻。 乘高惨人魂,寒日易黄昏。
枯骨贯朽铁,砂中如有言。 万古骊山下,徒悲野火燔 度关山 李端 雁塞日初晴,狐关雪复平。
危楼缘广漠,古窦傍长城。 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
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 塞下曲 李益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登万里长城(二首) 康有为 秦时楼堞汉时营,匹马高秋抚旧城。鞭石于峰上云汉,连天万里压幽并。
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且勿却胡论功绩,英雄造事令人惊。
汉时关塞重卢龙,立马长城第一峰。日暮长河盘大漠,天晴外部数疆封。
清时堡堠传烽静,出塞山川作势雄。百万控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
作者康有为(1858—1927),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世称“南海先生”。清末维新运动领袖,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转为保皇派。
早期诗歌能反映现实,风格雄浑,富有爱国激情。光绪十四年(1888),康有为进京应试落第,夏历八月单骑游居庸关万里长城,写下了这两首诗(《康有为年谱》)。
诗中着意描绘了莽莽群山、巍巍长城的壮阔景象。前诗结句,称颂秦始皇筑长城乃惊人壮举,这在文人古诗中,实属少见。
面对巍峨长城,自然使人忆及抵御外侮,而当时中国却正被列强四面蚕食。后诗尾句“百万控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正表现了作者当时这方面的复杂而悲凉心境。
长城歌 马徇 这是一首全面描写长城、肯定长城的长诗。作者马恂(1792~ 1865)是河北迁安人,字瑟臣,清道光八年 (1828)进士,曾掌锦州凌川书院。
自嘉庆十三年(1809)始撰《此中语》,每年一卷,直至同治三年(1865)止,共著五十六卷。 此诗共82句,是古代最长的一首长城七言诗。
诗歌开头便提出对秦代修筑万里长城的看法,“长城筑怨秦不知,崇墉万古长嶷嶷。长城备边秦不及,狐鸣蛇断群雄驰。”
借用秦人的话批驳秦筑长城是劳民的说法:“非秦谁使长城起”,“民筑长城且缓死”,“亭障罗列百万兵,牧马无人七百里。英雄举事必无穷,害在一时利万纪”。
指出后代正是因为失去了前代长城护卫的地域,才又促发了再筑长城的举动:“渝关险隳勇将怯,燕云地失雄图亡。遂今后代逞豪骏,百楼万雉营修忙”。
诗人以考古学家的姿态正确地指出:“敌台千里少保戚(明代戚继光创建敌台),马池再筑三目杨 (明代杨一清修长城再筑花马池城)”。并对雄伟的长城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述:“烽堠橹棚分向背,高高下下皆珠联。
连云岌上瓴?S,抵谷委折穷渊泉。迤逦列戍转蜗壳,星罗棋置黄云巅。
西北环抱烛龙脊,东南填压共工肩。关峻但闻通流水,势险直欲遏飞鸢。”
诗人对长城和秦修长城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在长城内外同属一家的情况下,长城作为一种象征,和巍峨的高山一样,在大同世界里永世长存:“唯见长城匹练纾,翠屏九曲叠云际。长城磊磊山峨峨,天下大同亿亿世。”
这样把长城看作伟大建筑和中国历史的载体而加以歌颂的诗歌,在古诗中还是绝无仅有的。 出嘉峪关感赋二首 林则徐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f峭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于占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东西尉侯往来通,博望星槎笑凿空。
塞下传笳歌敕勒,楼头倚剑接崆峒。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 作者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朝大臣,著名民族英雄。
1842年l0只,作者被遣戍新疆伊犁抵嘉峪关,赋诗四首。此即其中两首。
诗中全方位多角度描绘了嘉峪关景象。“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0n峭摩肩立”,见其雄阔险峻;“楼头倚剑接崆峒”,“古戍盘雕大漠风”,见其威严雄壮;“秦树”、“陇云”、“天山”、“崆峒”、“瀚海”,既勾画出了嘉峪关的重要地理位置,又见其雄阔磅礴。
两诗末尾分别以崤函与山海关做映衬,更突出了嘉峪关的雄伟高峻。而后诗中的占吏传说与风俗人情点染,又赋嘉峪关以瑰丽迷人色彩。
两涛堪称万里长城嘉峪关的一幅风光景物画。气势磅礴,雄浑壮丽,极富审美价值。
长城岭歌 。
5.收集长城的资料
万里长城简介
万里长城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东西横亘着一道绵延起伏、气势雄伟、长达一万多里的长墙。这就是被视为世界建筑史上一大奇迹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防御工程它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高度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非凡成就,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 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 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 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 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准确地说,长城不只有一座。在两千多年间,各代王朝在中国的北方修建了许多座长 城。其中,最”新”的而且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于中国明代(1368-1644)。
明长城是一座结构庞大复杂的边防堡垒,绵延6700公里。它是世界最伟大的人工奇迹。
明长城翻山越岭,蜿蜒迂回于崇山之间。看见它人们不由肃然起敬,感叹在如此险峻 的地方使用数量如此众多而且巨大的建筑材料。长城见证了古代中原农业文明和北方游 牧民族间剑拔弩张的激烈对抗。
明代长城是人类历史上耗费人力最巨,时间最久,物资最多的建筑。这使它成为一件 最大的历史文物。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保护长城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
万里长城
6.收集长城、兵马俑、唐诗、宋词、元曲的有关资料
1、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根据此前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兵马俑(Terracotta Army;Terra-cotta Figures;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
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
先后已有200多位国家领导人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3、唐诗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4、宋词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词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5、元曲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
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
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