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长亭的诗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竹亭阴合偏宜夏,水槛风凉不待秋。
独倚关亭还把酒,一年春尽送春时。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古代描写长亭的古诗
元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筳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道?
汉卓文君《寄司马相如书》:一别之后,两地悬念,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尽,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望孤雁,八月中秋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3.古诗中与《长亭送别》感情相近的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高适
4.长亭的长亭诗词
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唐王初《送王秀才谒池州吴都督》:池阳去去跃雕鞍,十里长亭百草干。衣袂障风金镂细,剑光横雪玉龙寒。晴郊别岸乡魂断,晓树啼乌客梦残。南馆星郎东道主,摇鞭休问路行难。
李叔同(弘一大师)《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5.长亭相送的诗词
《减字木兰花·长亭晚送》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小字还家,恰应红灯昨夜花。
良时易过,半镜流年春欲破。往事难忘,一枕高楼到夕阳。
《江亭赠别》
年代: 唐 作者: 马戴
长亭晚送君,秋色渡江濆。
衰柳风难定,寒涛雪不分。
猿声离楚峡,帆影入湘云。
独泛扁舟夜,山钟可卧闻。
《送杜季习四首》
年代: 宋 作者: 刘子翚
摇落难堪更语离,晓风吹月上征衣。
送君直到长亭去,只影愁寻旧路归。
《送人》
年代: 宋 作者: 夏竦
野色兼行色,长亭一送君。
束书登古路,重茧踏寒云。
山过天台小,溪临婺女分。
流光须强学,当宁正崇文。
6.诗歌中关于“亭(长亭)”的诗句及评析,至少10个诗句和它的评析
5、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7.求完整的“长亭送别”诗
送别 j.p.奥德韦曲 李叔同词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泊 李叔同根据英国奥特威所作旋律填词的一首著名的学堂乐歌。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
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
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就是李叔同的代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