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的诗和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①,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②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

①秋雁:喻李云。

②蓬莱文章:这里指李云供职的秘书省。

【简析】

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

2.【李白诗中的经典名句以及解析】

《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小诗,没有精美华丽的辞藻,更没有奇特新颖的立意.用一种叙诉的语调,表达了一种思乡的情绪.然而他却流传至今,耐人寻味. 客居异乡的人,总多多少少有些思乡情结.白日忙碌时也就罢了,每当夜晚仰卧于榻上,周围的一切都静了,只有头顶那一弯月冷冷清清地陪着.此时最能撩拨孤身远客的思乡情绪,看着自己身单影只,想着家乡的众多场景,不免感叹客况的萧条,年华易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 这是一首色彩浪漫、气势豪放的写景诗,诗人描绘了一幅景象壮观的“庐山飞瀑图“.掩卷遐想,人们不禁恍然领悟;此“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瀑布,岂非诗仙狂放不羁,豪迈恢宏之气慨于艺术领域中之写照乎? 李白——《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 诗人以行路之艰难比喻世路之艰险,抒发作者在坎坷仕途 上的苦痛和忧烦;然而他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绝不放弃 突破艰险以实现理想的信念.。

3.李白的古诗加赏析

古风(其三)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杨波喷云雷。 鯮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赏析】

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宾,后段为主。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扬,忽翕忽张,最后盖棺论定。

前段从篇首至“骋望琅邪台”,颂扬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头四句极力渲染秦始皇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风。不言平定四海,而言“扫”空“六合”(包天地四方而言之),首先就张扬了秦王之赫赫声威。再用“虎视”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觉咄咄逼人。起二句便有“猛虎攫人之势”。紧接着写统一天下的具体情事,也就有如破竹了。三句“浮云”象征当时天下混乱阴暗的局面,而秦王拔剑一挥,则寰区大定,一人“决”字,显得何其果断,有快刀斩乱麻之感。于是乎天下诸侯皆西来臣属于秦了。由于字字掷地有力,句句语气饱满,不待下两句赞扬,赞扬之意已溢于言表。“明断”句一作“雄图发英断”,但不管“明断”、“英断”也好,“雄图”、“天启”、“大略”也好,总算把对政治家的最高赞词都用上了。诗篇至此,一扬再扬,预为后段的转折蓄势。紧接“收兵”二句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所采取的巩固政权两大措施,亦是张扬气派。一是收集天下民间兵器,熔铸为十二金人,消除反抗力量,使“天下莫予毒也已”,于是秦和东方交通的咽喉函谷关便可敞开了。二是于琅邪台、会稽山等处刻石颂秦功德,为维护统一作舆论宣传。“会稽岭”和“琅邪台”一南一北,相距数千里,诗人紧接写来,有如信步户庭之间。“骋望”二字形象生动地展示出秦王当时志盈意满的气概。秦之统一措施甚多,择其要者,则纲举目张,叙得简劲豪迈。对秦王的歌颂至此臻极,然而物极必反,这犹如《过秦论》的开篇,直是轰轰烈烈,使后来的反跌之笔更见有力。

后段十二句,根据历史事实进行生动艺术描写,讽刺了秦王骄奢淫侈及妄想长生的荒唐行为。先揭发其骊山修墓奢靡之事。秦始皇即位第三十五年,发宫刑罪犯七十多万人建阿房宫和骊山墓,挥霍恣肆,穷极民力。再揭发其海上求仙的愚妄之举。始皇二十八年,齐人徐市说海上有蓬莱等三神山,上有仙人及不死之药,于是始皇遣徐市带童男女数千人入海追求,数年无结果。此即“采不死药”事。“茫然使心哀”是担心贪欲未必能满足的恐惧和空虚。这四句对于前段,笔锋陡转,真如骏马注坡。写始皇既期不死又筑高陵,揭示出其自私、矛盾、欲令智昏的内心世界。但诗人并没有就此草草终篇,在写其求仙最终破产之前,又掀起一个波澜。据史载徐市诈称求药不得,是因海中有大鱼阻碍之故,于是始皇派人运着连续发射的强弩沿海射鱼,在今山东烟台附近海面射死一条鲸。此节文字运用浪漫想象与高度夸张手法,把猎鲸场面写得光怪陆离,有声有色,惊险奇幻:赫然浮现海面上的长鲸,骤然看来好似一尊山岳,它喷射水柱时水波激扬,云雾弥漫,声如雷霆,它鬐鬣张开时竟遮蔽了青天……。诗人这样写,不但使诗篇增添了一种惊险奇幻的神秘色彩,也是制造希望的假象,为篇终致命的一跌作势。长鲸征服了,不死之药总可求到吧。结果不然,此后不久,始皇就在巡行途中病死。“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这是最后的反跌之笔,使九霄云上的秦王跌到地底,真是惊心动魄,以此二句收束筑陵、求仙事,笔力陡健,而口吻冷隽。想当初那样“明断”的英主,竟会一再被方士欺骗,仙人没做成,只留下一堆寒冷的骨灰,而“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让方士大讨其便宜。历史的嘲弄是多么无情啊。

此诗虽属咏史,但并不仅仅为秦始皇而发。唐玄宗和秦始皇就颇相类似:两人都曾励精图治,而后来又变得骄侈无度,最后迷信方士妄求长生。据《资治通鉴》载:“(玄宗)尊道教,慕长生,故所在争言符瑞,群臣表贺无虚月。”这种蠢举,结果必然是贻害于国家。可见李白此诗是有感而发的。全诗史实与夸张、想象结合,叙事与议论、抒情结合,欲抑故扬,跌宕生姿,既有批判现实精神又有浪漫奔放激情,是李白《古风》中的力作。

4.李白的诗及其赏析

李白的诗及其赏析:1、《南陵别儿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天宝元年(742),李白已四十二岁,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

他满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 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这不仅点明了归家的时间是秋熟季节,而且,白酒新熟,黄鸡啄黍,显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了铺垫。 接着,诗人摄取了几个似乎是特写的“镜头”,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

李白素爱饮酒,这时更是酒兴勃然,一进家门就“呼童烹鸡酌白酒”,神情飞扬,颇有欢庆奉诏之意。显然,诗人的情绪感染了家人,“儿女嬉笑牵人衣”,此情此态真切动人。

饮酒似还不足以表现兴奋之情,继而又“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一边痛饮,一边高歌,表达快慰之情。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闪闪与落日争辉。

这样,通过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几个典型场景,把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表现手法,用“苦不早”反衬诗人的欢乐心情,同时,在喜悦之时,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诗人曲折复杂的心情的真实反映。

正因为恨不在更早的时候见到皇帝,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跨马扬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遥远的路程。“苦不早”和“著鞭跨马”表现出诗人的满怀希望和急切之情。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诗从“苦不早”又很自然地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

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常常担柴走路时还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贫贱,离开了他。

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诗中的“会稽愚妇”,就是指朱买臣的妻子。

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自比朱买臣,以为象朱买臣一样,西去长安就可青云直上了。真是得意之态溢于言表 诗情经过一层层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涌向高潮。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多么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因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色。

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 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而又兼采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间之以烘托。

诗人匠心独运,不是一条大道直通到底,而是由表及里,有曲折,有起伏,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犹如波澜起伏,一波未平,又生一波,使感情酝蓄得更为强烈,最后喷发而出。

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又鲜明。2、《蜀道难》。

本文作者排斥《蜀道难》寓意旧说,认为中唐姚合《送李余及第归蜀》诗中“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即已说明此诗的主题。《蜀道难》极言蜀道之险恶,又写了“人恶”。

陈人阴铿《蜀道难》中有句“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已说明蜀道如同功名之道,如将“人恶”与“无成”联系,则主题逐步明朗化。诗中“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正是李白一再碰壁之后的愤激之词。

作者推断此诗是初入长安或诏赴长安后不久的作品。3、《行路难》。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

5.李白唐诗三百首赏析

1)桃花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中春怀 【唐】齐己 何物不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 2)梨花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初冬夜饮 【唐】杜牧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3)兰花 兰溪 【唐】杜牧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病起 【唐】贾岛 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

4)梅花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梅花 【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5)菊花 晚菊 【唐】韩愈 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 饮新酒 【唐】元稹 闻君新酒熟,况值菊花秋。

6)杏花 清夜怨 【唐】李商隐 绿池荷叶嫩,红砌杏花娇。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7)牡丹 白牡丹 【唐】白居易 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牡丹 【唐】王睿 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8)蔷薇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唐】李白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仙萼池亭侍宴应制 【唐】沈佺期 闲花开石竹,幽叶吐蔷薇。

9)海棠 蜀中春日 【唐】郑谷 海棠风外独沾巾,襟袖无端惹蜀尘。 春日书怀 【唐】薛能 垄月正当寒食夜,春阴初过海棠时。

10)茶花 红茶花 【唐】司空图 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 同朱庆馀宿翊西上人房 【唐】周贺 屋雪凌高烛,山茶称远泉。

11)荷花 韩翃舍人即事 【唐】李商隐 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绿房。 晓出净慈寺 【宋】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杜鹃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杜鹃花 【唐】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13)杨花 春感 【唐】李白 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 章江作 【唐】韦庄 杨花慢惹霏霏雨,竹叶闲倾满满杯。

14)桐花 桐花 【唐】白居易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唐】李商隐 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15)桂花 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 【唐】刘长卿 桂花寥寥闲自落,流水无心西复东。

送高三之桂林 【唐】王昌龄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6)茉莉花 法性寺六祖戒坛 【唐】李群玉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檀口 【唐】赵鸾鸾 衔杯微动樱桃颗,咳唾轻飘茉莉香。 17)石榴花 夏日 【唐】刘复 映日纱窗深且闲,含桃红日石榴殷。

石榴歌 【唐】皮日休 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 杜甫 )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 桃花: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贾至《春思》) 桃花细逐杨花落, 黄鸟时兼白鸟飞。

(杜甫《曲江对酒》)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王维《田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 僧志南)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 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明·王冕《题墨梅图》) 水仙:送内弟袁德师 (唐)窦群 南渡登舟即水仙,西垣有客思悠然。 因君相问为官意,不卖毗陵负郭田。

板桥晓别 (唐)李商隐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水仙操 (唐)李咸用 大波相拍流水鸣,蓬山鸟兽多奇形。 琴心不喜亦不惊,安弦缓爪何泠泠? 水仙缥缈来相迎,伯牙从此留嘉名。

峄阳散木虚且轻,重华斧下知其声。 檿丝相纠成凄清,调和引得薰风生。

指底先王长养情,曲终天下称太平。 后人好事传其曲,有时声足意不足。

始峨峨兮复洋洋,但见山青兼水绿。 成连入海移人情,岂是本来无嗜欲! 琴兮琴兮在自然,不在徽金将轸玉。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词释义 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毕竟 : 到底。

西湖 : 在浙江省杭州市区西。 古诗今译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名。

6.赏析李白诗将进酒,蜀道难的浪漫主义手法

李白一直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的.他渴酒“”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文“”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五岳寻仙,浪迹山水,就连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上神奇色彩.李白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布满着超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李白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般风流倜傥.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每每受挫.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他亲眼见到了封建官场的黑暗和宫廷生活的糜烂,这使他原来具有的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一下子化为泡影.”安能摧眉拆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一声大彻大悟者的呼喊,这是一个从旧营垒里出来的判逆者的心声.李白是一个让时代因其而幸运的人.活着让时代因他而骄傲,死后让时代因他而光荣.李白的时代无论怎样简化,这个人都将以一种最基本的元素的形态被保留下来,最终成为时代的标志.李白以自身的存在,昭示着一个汉语诗人所能达到的高度.这个人是一个用母语写作,最后又超越了母语的人.盛唐已经风流云散,而李白却在时代的灰烬中,以诗歌打造的金身岿然屹立,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以至世界的一道非凡景观.李白是星光灿烂的大唐夜空中一颗另类的星辰.冰心老人曾经公布过一个公式:“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妍,哪知她当初的芽儿,浸透了艰辛的汗水,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李白作为一个基本元素的现身过程布满了血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之辞.但在唐代,李白初进长安,确实对自己的前程布满信心.这在他的《行路难》略有表现: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泰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这首诗中,想“渡黄河”、“登泰山”,无奈巨冰塞川,大雪满山,要奔赴前程,可谓举步维艰啊.但并没有心灰意冷,相反,他还从姜子牙(曾辅佐周文王)和伊尹(曾辅佐商汤)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行路虽然困难,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时,到那时便可“直挂云帆济沧海”.“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面对滚滚东流的黄河水,不禁悲从中来.啊!黄河,来自天上的黄河,我看到了你,就感到宇宙的无穷,人生的短暂.想我李白,满腹经纶,有子牙之材、伊尹之能,谁料竟落得如此下场:年过半百,青丝成雪,浪迹江湖,一事无成.也罢,“人生自得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怀用世之才,本当位列卿相,治国安邦,却“抱利器而无所施”,而碌碌之辈反窃居高位,安享富贵.心理怎能平衡?说“富贵不足贵”决不是李白的由衷之言,而是他失望忧愤之极的反语.他在《江上吟》中说:“功名富贵若长在,江水也应西北流.”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怒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都是这种愤愤“不平”心理的反映.“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与酒难舍难分的传世佳作更是俯拾即是,如:《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7.关于诗仙李白的诗解析鉴赏《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诗文解释】 明月从天山升起,出没在苍茫的云海之中.长风吹过几万里,一直吹过玉门关.汉武帝曾经出兵白登,胡人窥视着青海湖.自古以来征战的地方,看不到几个人能够生还.战士们看到这一片凄凉景象,思念家乡多是满脸愁苦.想家中的妻子在高楼上,一定是叹息声不断. 【词语解释】 天山:甘肃祁连山.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玉门关:古代通西域要道,故址在敦煌西边. 下:出兵. 白登道:指汉高祖与匈奴交战,在白登山被困事. 胡:指吐蕃. 由来:从来. 戍客:驻守边塞的士兵. 苦颜:愁苦的容颜. 高楼:指高楼中的思妇. 未应闲:该是不会停止的. 【诗文赏析】 在本诗中,诗人李白没有把征人思妇之情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而是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反映出了诗人浩渺的胸襟.用宽广的时空做背景,把眼前的离愁别绪融合进去,从而产生更加深远的意境,这是一种高超的艺术手笔.诗人在本诗中描写了征战边疆的苦楚,展示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从而揭示出本诗反战的主题.本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感人肺腑。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