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翻字开头的诗词和解字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琴曲歌辞•蔡氏五弄•渌水辞》李贺

今宵好风月,阿侯在何处。

为有倾城色,翻成足愁苦。

东湖采莲叶,南湖拔蒲根。

未持寄小姑,且持感愁魂。

《仙人》李贺

弹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

手持白鸾尾,夜扫南山云。

鹿饮寒涧下,鱼归清海滨。

当时汉武帝,书报桃花春。

===============

《清平调词三首》李白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2.关于送别的古诗大全

1、《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7、《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8、《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9、《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10、《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1、《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2、《山中相送》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13、《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4、《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5、《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16、《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7、《送朱大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18、《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9、《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二十首很短的古诗,短一些,急求

短的古诗如下:

1. 《山村咏怀》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 《画》

唐代: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咏鹅》

唐代: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 《春晓》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 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9. 《赠刘景文》

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0. 《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1.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2. 《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636f7079e799bee5baa631333365653935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3.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4. 《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5. 《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6.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7. 《敕勒歌》

南北朝:乐府诗集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8. 《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9.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0. 《望天门山》

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赠别的古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宦 读huàn,官史、当官7的意思。)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湿润.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唐代文化人送别往往赋诗相赠。赠诗以贴近其人其事其情为佳。

套用西方理论所讲的”这一个”来说,送别也必须写出”这一回”。元二其人,史籍难考,大抵只是王维的一般朋友,不见得很”哥们”,不见得属”死党”。

使安西其事,固然要吃苦,但也荣耀。王维送元二其情,由前面两点推导,应以表达拳拳的祝愿与略略的遗憾为宜。

我们且照着诗句看王维怎么处理: 下笔从朝雨写起,其实是写了出使日的好天气:那雨轻轻湿润了大地,让阳关路上那些讨厌的尘土不致漫天飞扬。这对于没有红旗轿车可坐的元二来说,可算是天公的特别照顾了。

有天公照顾,以后在马车上的行程想必安全、舒适、快捷些吧–王维没说”一路平安”和”旅途愉快”,但这些意思却都包含在诗句里了。 第二句写元二将要离开的客舍,虽然柳枝是等待人们折来送别的,见到柳毕竟会产生一点离情别绪。

但王维显然要淡化那离情别绪,所以强调柳色是一片青青,在细雨清洗下更焕发着新的神采。作者用这句创设的氛围是开朗而非沉重的。

读诗至此,应该把握住作者的主导情绪:他没有理由在后面两句表现悲戚,否则前后就太不协调了,作为一首七绝就失败了。 这样读下去,后面两句一”转”一”合”其实都没太大的激动,不过是表示毕竟有点遗憾,今朝还能一起喝酒,”你”出了阳关,再聚一回已不知要等多久了。

世人总把”西出阳关无故人”作脱离全诗且脱离盛唐背景的解悟。盛唐以后,许多小文人陷在个人的感情圈子里出不来,见花流泪,对月伤心,把离愁别恨铭刻在小肚鸡肠内,完全不知道世间还有”壮别天涯未许愁”的场合。

西出阳关虽无故人,但西出阳关还有功业嘛!怎能在临歧饯别之际作儿女子态呢!用小文人的胸襟是量度不出盛唐诗人的怀抱的。然而不幸,”研究”古典文学的偏多染着小文人习气。

有人竟说,读到”西出阳关”便心中流血。本人在此谨衷心祝愿他以后不会读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或”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以免心脏爆炸。

我们有些很不经大脑的偏见,以为在诗里传出的一定要是深情,却不知道,人际之情,深浅是因关系而定的。该深的固然要深,关系不深却写得深,便显得矫情而且有阿谀谄媚之嫌,作者人格会因此而掉价。

王维他们是视人格为命根的,他怎肯对一位普通朋友送上一份超越普通之情呢? 一般朋友的送别实在只应以表达拳拳的祝愿和略略的遗憾为度。此诗一出,许多别宴便以唱”阳关”代替各自赋诗。

这现象正好说明王维所写内容情调具有普泛性,最适合一般朋友表达感情的度。试想想,假如只是泛泛之交,离别时,某甲对某乙竟流泪而执手;或者某丙要去做大生意,某丁却说希望路断车轮生四角,这不都成大笑话么!至于后来,听唱阳关三叠会有断肠之感,那是因为音乐起了诗歌原所没有的作用造成的. 王维送元二,大抵只是应酬。

人在官场,少不免有应酬。但应酬要写诗时,却又要显出独特修养来才好。

《送元二使安西》,技巧一流。这类应酬诗,王维其实写得并不少.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

5.关于月的古诗

关于月亮的古诗

1、《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相见欢》

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4、《月》

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5、《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6、《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7、《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送别的古诗

..呵呵,那我就选我喜欢的了

送别

无名氏

杨柳青青着地吹,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这首就比较熟悉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下面是我找的:

一、送朋友:

【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①董大:可能是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兰庭。②曛(xūn):日色昏黄。〕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注:①淮上:指今江苏江都。②扬子江:长江在今江苏、扬州与镇江之间的一段。③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④离亭:即古时驿站。⑤潇湘:指今湖南。⑥秦:指今陕西。〕

二、送客人:

【崔橹·三月晦日送客】: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

【张籍·送客游蜀】:行尽青山到益州,锦城楼下二江流。杜家曾向此中住 ,为到浣花溪水头。

三、送外宾:

【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注:①扶桑:古代用于称日本。②师:对敬龙和尚的尊称。〕

四、送亲属: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注:①外弟:表弟。②言别:告别。③一:加强语气的助词。④沧海事:指世事变化很大。⑤巴陵: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岳阳。〕

五、送官人:

【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六、送文人:

【苗发·送司空曙之苏州】

盘门吴旧地,蝉尽草秋时。归国人皆久,移家君独迟。广陵经水宿,建邺有僧期。若到西霞寺,应看江总碑。

七、送将军:

【郎士元·送彭将军】

双旌汉飞将,万里独横戈。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注:①双旌:仪仗用的旌旗。②黄云:喻风卷沙尘入空,弥漫如云。当今的沙尘暴。③长河:黄河。④天骄:指匈奴。〕

八、送从军:

【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九、送回归:

【李白·送杨山人归蒿山】: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注:①嵩山:在今河南登封。②玉女峰:太室山二十四峰之一。③掇仙草:采取仙草。④菖蒲:传说嵩山的一种仙草。⑤紫茸:紫色的花朵。⑥骑白龙:此指飞升成仙。〕

十、送壮别:

【陆龟蒙·别离】: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7.带有讽刺的古诗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 一名官差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 红尘,把荔枝送到黄帝和贵妃避暑的华清宫。

嗜食荔枝的杨贵妃 尝着鲜美清凉的荔枝,嫣然而笑。可外人谁能想到,那奔驰的驿 马是为了进呈荔枝而来。

驿马匆匆,人们以为是在传送国家大事,又有谁知道那些奔 波只是为了给妃子送荔枝。诗人将这两个镜头巧妙地组合在一起, 揭露黄帝为宠爱妃子而无所不为的荒唐,鞭挞了唐朝统治者骄奢 淫逸的生活。

朝天子 咏喇叭 喇叭,唢哪,曲儿小,腔儿大。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仕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译文】 喇叭锁哪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 【简析】 我们知道这首小令是诗人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的种种恶行后的借题发挥之作,显然是有所寄托。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寄托是否成功。

喇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_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张声势)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作者在对宦官害民的现实黑暗进行揭露的同时,也向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其批判锋芒是很尖锐的。

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思想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通读全篇,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它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分明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咏物之中。

作品分明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这就是“不即不离”。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千里辽阔的江南莺啼燕语,绿叶映衬红花,处处春意浓,水乡山城,酒店前的小旗迎风轻轻摆动。

啊,昔日南朝建造的一座座寺庙,如今都隐现在一片迷茫的烟雨之中。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

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

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桂枝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 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 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简析】 词人在金陵胜地,登高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 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涌凝笔端,写成了名 篇佳作,历久长新,此等例真是举之不尽,而王安石的这一阕 《桂枝香》,实为个中翘楚。 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南朝古都金陵胜地,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揽胜,凭高吊古。

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

以下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而出。

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

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个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色。

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彩舟云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写的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

“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 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

此处用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之名句,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