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要一首古诗的意思与赏析急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简析] 梅,古之“四君子”之一。
“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
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
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
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
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赠汪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这是除夕夜晚远离家乡亲人独宿逆旅感慨自身遭际的诗。全诗八句,40个字,押“十一真”韵,平仄合规则。
律诗的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 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如这首的颔联“一年”对“万里”,“将尽”对“未归”,“夜”对“人”;颈联“寥落”对“支 离”,“悲”对“笑”,“前事”对“此身”。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晚上,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天涯海角的亲朋好友们,在这个时候,你也和我一样,抬着头,看着天空中的这个月亮。
有感情的人们都会怨恨这漫漫的长夜,因为他会让你更加思念你的亲朋好友们。 烛光慢慢地暗下来,到最后熄灭了,美丽的夜色多么皎洁。
披上外套走到门外去看看吧,又会觉得露水太浓了,夜太黑了,晚上的风太凉了。 我既然不能飞到天上把月亮摘下亲手送给亲朋好友们,还不如回到屋子里,和他们在梦里相见为好。
2.古诗赏析及意思解释
简,白雪避花繁①、渠。青云羞叶密。王绩《春日》诗,然各有所本。
(此咏春日甘园,终得献金门④这是杜甫的《甘园》
赏析
在广德元年春作,言外感慨;三说是在宜都横碛(今湖北宜都县)所作(见康熙版《宜都县志》第12卷)。(。江淹《莲花赋》,非瀼西甘园也,结实埒于江南,) 结子上贡。【朱注】《益州方物赞》:橘非筒盛,沉水惭馥。李实曰:剑南眉:柑。”
本诗一说是在杜甫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避乱世所作。”此避字所本也,生果,故称边使。②【顾注】蜀为遐方,故从叶花说起、资等州,柑废:“雪避南轩梅;二说是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县)所作(见《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卷七):柑园在粹州城南十里、嘉等州:“历金门,味差薄。④扬雄《解嘲》,此句中着眼处,千甘二顷园,今犹名柑子铺,见大器晚成。)
①云羞雪避,当是筐字。后于桃李熟,上玉堂。《唐书》,岁贡柑,在秋来成熟时。
春日清江岸。结子随边使②开笼近至尊③,风催北庭柳。末二。”此羞字所本,不求早达也:“青悟羞烈。③《社臆》,盖梓州旧有甘园
3.古诗鉴赏,这是什么意思
(1)鉴赏口诀: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
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
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
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
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
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六.品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
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
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舰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六点看起来很分散,似把诗歌给拆开来读了,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这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过我把它稍做了一点修改:“师傅引对门,修行在个人。”
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的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二、诗歌内容、思想情感(一)、诗歌内容分类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
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
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二)、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年,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4.关于古诗的赏析
我认为是这样的(我自己就是这样写)
1.可以先将整首诗完整地翻译下来
2.把每句的描写内容及所表思想写下来
3.对古诗中个别字进行炼字(所谓炼字,就是将古诗中个别用地特别准确的,特别能反映主旨的,或特别生动形象地揭示思想意境的具体地赏析出来)
4.联系以上你所做的,疏通整首诗的成功之处以及值得借鉴的地方
5.结合亲身经历谈谈你赏析完整首诗的感受以及获得的启示
这就是我赏析古诗的方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啦~!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5.古诗 赏析
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6.关于秋的古诗和赏析、意思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红艳艳胜过二月的花。
赏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文解释】
一道残阳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诗文赏析】
这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对大自然的热爱。
7.古诗加赏析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这是一首悲伤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实也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文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
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
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古风(其三)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杨波喷云雷。
鯮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赏析】 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
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宾,后段为主。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扬,忽翕忽张,最后盖棺论定。
将进酒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简析】: 《将进酒》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内容多写宴饮游乐。诗中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但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取得出色的艺术成就。刘禹锡《秋词》 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
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孟浩然《春晓》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 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
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红艳艳胜过二月的花。
赏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文解释】 一道残阳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诗文赏析】 这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鸟鸣涧》 作者(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盛唐时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受佛学影响很深的大诗人,因其诗歌中多有禅宗意象,故后人将其和“诗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