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有云字的古诗句
1)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出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 》
2)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出处: 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3)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出处: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出处: 李白《独坐敬亭山》
5)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出处: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6)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出处: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7) 大风起兮云飞扬。 ——出处: 刘邦《大风歌》
8)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出处: 杜牧《山行》
9)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出处: 王安石《登飞来峰》
10)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出处: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1)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出处: 李贺《雁门太守行》
12)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出处: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13)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出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出处: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5)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出处: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6)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出处: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7)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出处: 李白《关山月》
18)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出处: 李白《长相思•其一》
19)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出处: 李白《渡荆门送别》
20)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出处: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1)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出处: 李商隐《嫦娥》
22)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出处: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3)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 ——出处: 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24)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出处: 李白《清平调•其二》
25)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出处: 杜荀鹤《小松》
26)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出处: 杜甫《春夜喜雨》
27)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出处: 崔颢《黄鹤楼 》
28) 天接云涛连晓雾。 ——出处: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29)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出处: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30)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出处: 刘禹锡《陋室铭》
2.关于写云的诗句 有名的 带注释
云 唐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 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 悠悠闲处作奇峰。 以下为诗的赏析: 夏云形状奇特,变幻不常。
“夏云多奇峰”,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但这首诗的作者似乎对悠闲作态的夏云颇为憎厌,这是因为作者的心境本来就并不悠闲,用意又另有所属的缘故。
首句撇开夏云的各种具体形象,用“千形万象”四字一笔带过,紧接着下了“竟还空”这几个感情份量很重的词语。原来,诗人是怀着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视着风云变幻。
对他说来,夏云的千姿百态并没有实际意义,当然也就想不到要加以描写。对事物关心的角度不同,描写的方式也自然有别。
这一句对夏云的描写尽管抽象,却完全符合诗人此时的感情。它写出一个过程:云不断幻化出各种形象,诗人也不断重复着盼望、失望,最后,云彩随风飘散,化为乌有,诗人的希望也终于完全落空。
“竟还空”三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愤。 次句写“竟还空”后出现的情形。
云彩虽变幻以至消失,但切盼甘霖者仍在寻觅它的踪影。它仿佛故意与人们捉迷藏:到处寻觅不见,蓦然低头,却发现它的倒影映入水中;猛然抬头,则又见它原来就隐藏在山后。
又好象故意在你面前玩戏法:忽而轻云片片,忽而重重迭迭。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云的容与悠闲之状,怡然自得之情,写出了它的故作姿态。
而经历过失望、体验过被作弄的滋味的诗人,面对弄姿自媚的云,究竟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第三句是全诗的背景,按自然顺序,似应放在首句。诗人把它安排在这里,一方面是使这首篇幅很狭的小诗也有悬念,有波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它在感情发展的关节点上出现,以便与第四句形成鲜明尖锐的对照,取得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
第三句明显地蕴含着满腔的焦虑、怨愤,提得很高,出语很重,第四句放下去时却很轻,表面上几乎不带感情。一边是大片旱苗行将枯死,亟盼甘霖,一边却是高高在上,悠闲容与,化作奇峰在自我欣赏。
正是在跌宕有致的对比描写中,诗人给云的形象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把憎厌如此夏云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一首不以描摹刻画为能事、有所托寓的咏物诗,总是能以它的生动形象启发人们去联想,去思索。
这首诗,看来并不单纯是抒写久旱盼雨、憎厌旱云的感情。诗中“云”的形象,既具有自然界中夏云的特点,又概括了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的特征。
那千变万化,似乎给人们以洒降甘霖希望的云,其实根本就无心解救干枯的旱苗。当人们焦急地盼它降雨时,它却“悠悠闲处作奇峰”呢。
不言而喻,这正是旧时代那些看来可以“解民倒悬”,实际上“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尊容。它的概括性是很高的,直到今天,我们还会感到诗里所描绘的人格化了的“云”是似曾相识的。
古代诗歌中咏云的名句很多,但用劳动者的眼光、感情来观察、描绘云的,却几乎没有。来鹄这位不大出名的诗人的这一首《云》,也许算得上最富人民性的咏云之作。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编辑本段]注释 ⑾.岳:此指东岳泰山。 ⑵.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⑶.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即山东地区。 ⑷.青:山色。
⑸.未了:不尽。 ⑹.造化: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⑺.钟:聚集。 ⑻.阴阳:阴指山北(水南),阳指山南(水北)。
割:划分。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
还指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⑼.荡胸:心胸摇荡。
⑽.决:裂开。眦:眼角。
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 ⑾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⑿.会当:应当。 ⒀凌:登上。
⒁.小:渺小。 赏析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眼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泰山的深远,巍峨。而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view/155521.htm#3 南池杂咏五首·溪云 唐 僧皎然 舒卷意何穷,萦流复带空。
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 莫怪长相逐,飘然与我同。
赏析 唐代诗僧皎然的《溪云》,更写出白云别种意蕴:“舒卷意何穷,萦流复带空。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
莫怪长相逐,飘然与我同。”皎然道出云即我、我即云的“云与我同”的玄机,“白云”中似有道不尽的禅意。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南朝齐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赏析 白云自由不羁,孤高邈远,既是隐士寄托幽怀对象,也可看作隐士自我象征。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做诗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
3.描写云的诗句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含有“云”的诗句,要诗人、诗名、朝代
以下都是唐朝的: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 《寻隐者不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 《凉州词》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王维 《观猎》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送友人》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 《早发白帝城》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 《黄鹤楼》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 《别董大》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 《望岳》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 《春夜喜雨》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杜甫 《赠花卿》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 《前塘湖春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杜牧 《山行》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刘禹锡 《秋词》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登飞来峰》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李白 《把酒问月》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古诗词中含云的连续两句诗句
沙上并禽池上暝,复云破月来花弄影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制跳珠未入船
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磷开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众鸟高飞尽百,孤云独去闲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长风破浪度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
纵使清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问载空悠悠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寄心海上云,千里常相见答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
6.古诗词中关于云的名句
云
【唐】杜甫
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终年常起峡,每夜必通林。
收获辞霜渚,分明在夕岑。高斋非一处,秀气豁烦襟。
云
【唐】杜牧
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
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云
【唐】杜牧
尽日看云首不回,无心都大似无才。
可怜光彩一片玉,万里晴天何处来?
孤云
【唐】贯休
将比鹭鸶还恐屈,始思残雪不如多。
清风相引去更远,皎洁孤高奈尔何。
云
【唐】郭震
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
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
云
【唐】韩琮
深惹离情霭落晖,如车如盖早依依。
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
莫向隙窗笼夜月,好来仙洞湿行衣。
春风淡荡无心后,见说襄王梦亦稀。
白云向空尽
【唐】焦郁
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乘化随舒卷,无心任始终。
欲销仍带日,将断更因风。势薄飞难定,天高色易穷。
影收元气表,光灭太虚中。倘若从龙去,还施济物功。
南池杂咏五首·溪云
【唐】皎然
舒卷意何穷,萦流复带空。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
莫怪长相逐,飘然与我同。
云
【唐】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云
【唐】李峤
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锦文触石来,盖影凌天发。
烟煴万年树,掩映三秋月。会入大风歌,从龙赴圆阙。
云
【唐】李峤
英英大梁国,郁郁秘书台。碧落从龙起,青山触石来。
官名光邃古,盖影耿轻埃。飞感高歌发,威加四海回。
齐梁晴云
【唐】李商隐
缓逐烟波起,如妒柳绵飘。故临飞阁度,欲入回陂销。
萦歌怜画扇,敞景弄柔条。更奈天南位,牛渚宿残宵。
7.描写“云”的诗句
1. 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
2. 翠楼含晓雾,莲峰带晚云。
3. 杳霭祥云起,飘飏翠岭新。
4. 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
5. 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
6. 尽日看云首不回,无心都大似无才。
7. 帝乡白云起,飞盖上天衢。
8. 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
9. 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
10. 晴晓初春日,高心望素云。
1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12.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3.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4.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15.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6.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7.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8.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19.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0.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