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赏牡丹古诗带拼音
shǎng mǔ dān
赏牡丹
唐 刘禹锡
tíng qián sháo yào yāo wú gé , chí shàng fú qú jìng shǎo qíng 。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wéi yǒu mǔ dān zhēn guó sè , huā kāi shí jié dòng jīng chéng 。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注释
妖:艳丽、妩媚。
格:骨格。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作者称其“无格”。在这里,无格指格调不高。
芙蕖:即莲花。
国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绝,艳丽高贵。
京城:指唐朝的京师长安,长安是唐代的首都、京城。
译文
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长安城。
2.赏牧丹带古诗拼音版
shǎng mǔ dān
赏牡丹
táng liú yǔ xī
唐 刘禹锡
tíng qián sháo yào yāo wú gé ,
庭前芍药妖无格,
chí shàng fú qú jìng shǎo qíng 。
池上芙蕖净少情。
wéi yǒu mǔ dān zhēn guó sè ,
唯有牡丹真国色,
huā kāi shí jiē dòng jīng chéng 。
花开时节动京城。
《赏牡丹》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七绝,是一首托物咏怀之作。此诗描绘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以芍药“妖无格”的和芙蕖“净少情”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其中也蕴含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全诗用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写出了当年牡丹花盛开能引起京城轰动的巨大效应。
3.南宋陈与义写的的古诗牡丹的诗意
牡丹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作者陈与义是南北宋相交时的著名诗人.这首诗是作者南渡后于绍兴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与乌镇隔水相望)时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说离自己的家乡洛阳(伊水、洛水)是路途遥远,也是说家乡被金兵占领的时间也已经很长久了(十年).在这首诗里,作者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我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作者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4.古诗《菊花》的拼音是什么
jú huā
菊 花
táng yun zhěn
唐 元 稹
qiū cóng yào shè sì táo jiā
秋 丛 绕 舍 似 陶 家,
biān yào lí biān rì jiàn xié
遍 绕 篱 边 日 渐 斜。
bù shì huā zhōng piān ài jú
不 是 花 中 偏 爱 菊,
cǐ huā kāi jìn gèng wú huā
此 花 开 尽 更 无 花。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
5.爱莲说的古诗带拼音板
ai lian shuo 作者:zhou dun yi shui lu cao mu zhi hua,ke ai zhe shen fa n. jin tao yuan ming du ai ju. zi li tang l ai,shi ren shen’ai mu dan. yu du ai lian zhi chu yu ni er bu ran,zhuo qing lian er bu yao,zhong tong wai zhi,bu man bu z hi,xiang yuan yi qing,ting ting jing zhi,ke yuan guan er bu ke xie wan yan. yu wei ju,hua zhi yin yi zhe ye; mu dan, hua zhi fu gui zhe ye; lian,hua zhi jun zi zhe ye.yi!ju zhi ai,tao hou xian you wen. lian zhi ai,tong yu zhe he ren? mu dan z hi ai,yi hu zhong yi! 以下为汉字: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 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 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 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无相偈》古诗拼音
无相偈
身是菩提树(1),心如明镜台(2)。
时时勤拂拭(3),勿使惹尘埃4)。
作品注释
(1)菩提树:梵文意译,亦作“觉树”“道
树”。音译则为“毕钵罗树”,印度产常
绿乔木,树子可作念珠。据传南朝梁僧智
药自天竺移植中国,多产于广东。南方佛
教国家信徒常焚香散花,绕树作礼。相传
释迦牟尼在毕钵罗树下结咖趺坐,经过静
思,排除蛊惑,终于大彻大悟,即证得菩
提(觉悟),成为“佛陀”。后世遂称毕
钵罗树为菩提树,用“菩提”表示对佛教
真谛的彻悟或功德囻满,修道成佛。
(2)明镜:禅宗寺庙的禅堂中多悬挂大目录
子,作为佛徒坐禅修行的辅助物。《竹
TA
记》云:“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
イ丁
(4)尘埃:佛教认为各种尘埃都是污染人的
性情的东西。《浄心戒规》云:“云何名
尘,沾污浄心,触身成垢,故名尘。”且
有四尘、五尘、六尘之说。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偈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
第八节,有明确的记载:五祖弘忍在挑选
法嗣拟传授衣钵作禅宗第六祖时,“一日
唤门人尽来”,先令门人“各作一偈”,
以鉴别门人佛学修养之优劣。弘忍的上首
弟子神秀首先在寺中南廊壁上题了这首无
相偈,弘忍阅后,认为神秀对佛法领悟不
深,而是“只到门前,尚未得入”因而另
选惠能传授衣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