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赏析古诗词中,意境 和意象是什么意思
意象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2.具有象征意义的诗并赏析那句关键句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以两个美女来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构思奇特;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孤烟直上,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雄奇壮观。对仗工整,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直表现孤烟之高,圆表现落日之低写出塞外的空旷。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比喻,表示自己虽然已成“落红”甚至“化为春泥”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并不因此减退,今后仍将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尽自己的责任。境界高远,比喻精妙。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包含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含有人生哲理)
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句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此句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台湾回归大陆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7、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
8、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主旨句)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痛恨和对贫苦百姓的同情。
3.如何鉴赏古诗分析意境
古典诗歌语言高度凝炼,寥寥数语,便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画面,并蕴含着无限的深情。意境其实就是古诗意义在人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专业的说法是: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即通常所说的情景交融。
诗歌鉴赏常用术语: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 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鉴赏诗词的意境。意境是指诗词中情感、观念与环境、气氛的统一体。诗词一般都有优美的意境。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首诗中,初平的水面,低低的云脚,早来的莺儿,暖和的树木,新到的燕子,春潮涌动的泥土,迷人的乱花,矮嫩的小草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这首诗写出了早春所特有的环境气氛,这是诗歌的“境”,同时抒写了诗人热爱迷醉的情怀。这是诗歌的“意”,这首诗中“最爱湖东行不足”的“最爱”是作者抑制不住的感情流露。类似的有优美意境的诗还有王维的《山居秋暝》、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
另附一篇详解你下载了看吧。
4.描写环境的诗句意思和表达的意境
这类诗句甚多,只能简要说说. 所谓诗词的意境,“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如: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析】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谁亡,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开头描写阴雨、江草、鸟鸣,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这首诗营造的是一种凄婉愁怨的意境.。
5.古诗的意境怎么表达出来
一、了解背景。古诗语言精练,篇幅短小。诗人一般不可能交待写诗的目的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就必须向老师、家长或书本求教,为理解诗意、进入意境扫清障碍。如学习《梅花》一诗,如果了解了这首诗是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复杂心情的表白,那么你对诗中梅花凌寒独自怒放的意境就会有更为深刻的体会。
二、理解词句。要进入诗的意境,必须准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古诗的意境,往往是选用表现力强的词语构设的。因此抓住这类词语,分析、理解其所蕴涵的意义,就能进入诗的意境,打开诗人情感的大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被人称好,为什么?如果换用其他同义词,就没有“绿”字那么形象、生动。看到这个“绿”字,就让人似乎看到一阵春风刚过,随即出现一片翠绿,整个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从中折射出诗人思念春光旖旎的江南,急欲回去的心情。此类例子很多,如:“月出惊山鸟”的“惊”,“僧敲月下门”的“敲”等,举不胜举。由此可发现,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大多数是动词。因此在鉴赏时应多注意动词。优秀的古诗中一般有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些名句往往是理解内容的关键。
三、想象补白。诗歌的思路具有跳跃性的特点,这给理解诗意和体会意境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同学们要善于展开想象来填补因“跳跃”而形成的句与句之间的空白,从而更好地“入情悟境”。如学习《寻隐者不遇》一诗,针对“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一句,大家可以提出“谁问”“问什么”“言者是谁”“‘师’是何人”等问题进行补白。
四、品析修辞。古诗中有不少诗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同学们应仔细品析这些修辞手法,进入诗人的意境。如学习《暮江吟》一诗,大家可以通过细细品析“露似珍珠月似钩”这一比喻句,来领悟全诗的意境。
五、赏析体会。古诗具有独特的音韵美、节奏美和状物抒情之美。通过赏析诗句以及自己练读,可以加深对意境的理解、体会。如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初步进入诗的意境之后,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随着配乐朗诵的录音,在脑海中自然地形成一幅生动形象的送别图。除了欣赏范读外,大家还要定准思想感情的基调,把握好朗读的语速、语气、节奏、重音,准确地读出诗的韵味。大多数古诗,总是有感而发的。有的是借物抒情,如《咏柳》;有的是借景抒情,如《望庐山瀑布》;有的是借事抒情,如《赠汪伦》;有的直接抒发感情,如《前出塞》。
品味古诗的意境,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有利于培养自己独立的思维辨别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受益终身。
6.如何鉴赏古诗的意境
古典诗歌语言高度凝炼,寥寥数语,便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画面,并蕴含着无限的深情。意境其实就是古诗意义在人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专业的说法是: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即通常所说的情景交融。
诗歌鉴赏常用术语: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 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鉴赏诗词的意境。意境是指诗词中情感、观念与环境、气氛的统一体。诗词一般都有优美的意境。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首诗中,初平的水面,低低的云脚,早来的莺儿,暖和的树木,新到的燕子,春潮涌动的泥土,迷人的乱花,矮嫩的小草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这首诗写出了早春所特有的环境气氛,这是诗歌的“境”,同时抒写了诗人热爱迷醉的情怀。这是诗歌的“意”,这首诗中“最爱湖东行不足”的“最爱”是作者抑制不住的感情流露。类似的有优美意境的诗还有王维的《山居秋暝》、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
另附一篇详解你下载了看吧。
7.古诗赏析及意思解释
简,白雪避花繁①、渠。青云羞叶密。王绩《春日》诗,然各有所本。
(此咏春日甘园,终得献金门④这是杜甫的《甘园》
赏析
在广德元年春作,言外感慨;三说是在宜都横碛(今湖北宜都县)所作(见康熙版《宜都县志》第12卷)。(。江淹《莲花赋》,非瀼西甘园也,结实埒于江南,) 结子上贡。【朱注】《益州方物赞》:橘非筒盛,沉水惭馥。李实曰:剑南眉:柑。”
本诗一说是在杜甫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避乱世所作。”此避字所本也,生果,故称边使。②【顾注】蜀为遐方,故从叶花说起、资等州,柑废:“雪避南轩梅;二说是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县)所作(见《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卷七):柑园在粹州城南十里、嘉等州:“历金门,味差薄。④扬雄《解嘲》,此句中着眼处,千甘二顷园,今犹名柑子铺,见大器晚成。)
①云羞雪避,当是筐字。后于桃李熟,上玉堂。《唐书》,岁贡柑,在秋来成熟时。
春日清江岸。结子随边使②开笼近至尊③,风催北庭柳。末二。”此羞字所本,不求早达也:“青悟羞烈。③《社臆》,盖梓州旧有甘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