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欣赏的作文,要有诗意,赏析古诗句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于向命运挑战,不屈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誉为“诗仙”.生性浪漫旷达,豪放不羁.李白的许多诗都充分表现了他非凡的抱负,及奔放的热情.他希望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日,也曾被朝廷召去供奉翰林,但因反权贵和腐败,而遭受排挤.《行路难》这首诗真是他遭受谗毁后,在被贬长安的途中所写的.全诗表达了他用于向命运挑战,不屈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政治抱负,虽被贬谪,但他的报国之志并没有消退,他希望有“长风破浪”之日,“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更表明了他旷达豪放,积极的人生态度.虽屡受挫折,却难抵内心的悲愤,他仍以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态度激励自己.含蓄的语言,昂扬的斗志.好一个“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人读起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达到激励人心的效果,鞭策了很多失意之人的奋进.古典诗词,化作一只彩蝶,在我身边飞舞;古典诗词,变成一朵小花,在我桌前飘香;古典诗词,更如一帘幽梦,让我沉醉其中……古典诗词,如幽梦,夹杂着浓郁的花香,向我袭来.这里有“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这里有“莫怨东风当自嗟”的芙蓉,这里有“丝垂翠缕,葩吐丹砂”的海棠,这里有“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梅花……白花的娇媚,在古典诗词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花谢花非花满天”花雨纷飞,馨香的空气中夹着黛玉的丝丝哀伤;“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花无语,陪着人一起伤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落红一地,与凭窗眺望的人一样凄苦……在古典诗词中,我感受到了花的美丽,花的高贵,花的凄婉……古典诗词如幽梦,携着皎皎月辉,向我走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的月是豁达的,他知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用开阔的胸襟,容纳了他的月亮,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若说苏轼的月亮是一轮圆圆的满月,大气,那么柳永的月亮就是一弯细细的娥眉月,娇美.在“暮蔼沉沉”时,词人朦胧的身影出现在江边,他“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然后,词人发出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感慨.一弯残缺的细月静悬空中,散出了孤独凄冷的光.江南水乡是多情的,柔情的.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曾描绘了江南春景:千里江南,莺飞草长,绿叶红花,鸟语花香,山村傍水,城郭依山,春风浩荡,酒旗飘拂.其中有山水,花草,禽鸟等自然景观,还有城郭,村庄,酒旗等人文现象.江南不仅极其秀美,而且人烟稠密,十分富庶.可见江南水乡对人是多情的,柔情的!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桥与水把江南演绎的如诗如画,浑然天成.水是江南水乡流动的梦,潺潺的流水技术展开柔弱的丝绸,在微风下飘扬飞舞,在大地上欢快的奔跑.而水是江南水乡停住的梦,奇巧的身姿就是精灵飞舞的轻灵的翅膀,在阳光下透明而朴质,在细雨中清雅而迷离.江南水乡对水,桥是多情的,柔情的!江南的雨是有灵性的,灵性的河是有诗情的,那雨从久远久远的历史的时空里落下来,有些凝滞但也有些明丽.江南的雨落在瓦砾上.就像丝竹的声音,忧“怨”急“缓”.那河里有江南的思绪,也有江南的灵魂,要不烟雨里江南怎么会是另一番情韵呢?当你撑着雨伞走过小桥,走过长长的古巷.一定会让你生出一点淡淡的惆怅,生出一种隐约的怀想.丝竹声里评弹又是江南的另一景观,长长的古巷,古老的石桥,悠悠的碧水承载着历史的感怀.江南的灵魂在水,在石桥,在古巷,在人的内心深处.这就是江南,如诗如画的江南,引起诗人思绪和诗性的江南,它是多情的,柔情的.也难怪有白居易的这首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20首古诗带赏析

行宫 唐代: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送上人 唐代: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诗人送僧人归山,两个人的关系亲密吗?言语间颇有调侃的味道,充满了惜别与挽留之情。这首诗风趣诙谐,意蕴深厚,妙趣横生。

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以野鹤喻灵澈,恰合其身份。

后二句含有讥讽灵澈入山不深的意味,劝其不必到沃洲山去凑热闹,那地方已为时人所熟知,应另寻福地。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玉台体 唐代: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两种喜兆接连出现。诗的后两句写女子对喜兆的反应。

这首诗,文字质朴无华,但感情却表现得细致入微。通篇描摹心理,用语切合主人公的身分、情态,仿旧体而又别开生面。

新嫁娘词 唐代: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古时常言新媳妇难当,在于夫婿之上还有公婆。夫婿称心还不行,还得婆婆顺眼,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三日入厨下”直赋其事,同时也交待出新婚的特定程序。“洗手”本是操作中无关紧要的环节,写出来就有表现新妇慎重小心的功效——看来她是颇为内行,却分明有几分踌躇。

原因很简单:“未谙姑(婆婆)食性”。 诗人写到“尝”字为止,以下的事情,就要由读者去补充了。

这样反觉余味无穷,体裁的限制转化为表达的优长。相思 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哥舒歌 唐代: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这是唐代西北边民对唐朝名将哥舒翰的颂歌。

此诗从内容上看,是颂扬哥舒翰抵御吐蕃侵扰、安定边疆的;同时也通过这个形象寄寓了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理想和愿望。“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第一句是起兴,诗人用高挂在天上的北斗星,表达边地百姓对哥舒翰的敬仰。“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牧马,就其含意而言,也就是代指一切侵扰活动。

自从遭到哥舒翰的抵御,吐蕃再也不敢越过临洮进行骚扰。宫词·故国三千里 唐代: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诗总共只有二十个字。

作者在前半首里,以举重若轻、驭繁如简的笔力,把一个宫人远离故乡、幽闭深宫的整个遭遇浓缩在短短十个字中。后半首诗转入写怨情,以一声悲歌、双泪齐落的事实,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诗中人埋藏极深、蓄积已久的怨情。

这后两句诗也以强烈取胜,不以含蓄见长。宫词 / 宫中词 唐代: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这首宫怨诗,构思独特,新辟蹊径。

一般宫怨诗,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宫女。但这首诗却写两位宫女,足见失宠者并非一人。

诗从写景开篇,以景衬情,以热衬冷。百花盛开的阳春,应是热闹非凡,然而宫门却寂寂锁闭。

宫女赏春,本是欢欣乐事,然而久已失宠,感怀无限,心中郁闷,极愿互吐,却恐鹦鹉饶舌,竟不敢言。怨深怨重,裸露无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为有 唐代:李商隐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诗歌一、二句“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描述一对宦家夫妇的怨情。

三、四句“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通过少妇的口说出“怕春宵”的原因。

这首绝句含蓄深沉而又富于变幻。前两句一起一承,一因一果,好像比较平直。

但着一“怕”字,风波顿起,情趣横生。隋宫 唐代: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此诗讽咏隋炀帝奢侈嬉游之事。

首二句写炀帝任兴恣游,肆行无忌,且滥杀忠谏之士,遂伏下杀身之祸。次二句取裁锦一事写其耗费之巨,将一人与举国、宫锦与障泥和船帆对比。

3.20首古诗加赏析

2.江 雪 千山鸟飞约,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

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诗中所写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

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这幅画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艺术作品中,绝不会有“纯粹”的风景诗或风景画。在它们里面总是要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容的。

事实上,风景诗中的极品,尽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这首诗,也不例外。

只要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3、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4。

清平调词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

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

“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象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5,清平调 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那里及得到当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

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

后人据此就编造事实,说杨妃极喜此三诗,时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认为大辱,就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李白诗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瞒不过博学能文的玄宗,而且杨妃也不是毫无文化修养的人。

据原诗来看,很明显是抑古尊今,好事之徒,强加曲解,其实是不可通的。 6.清平调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

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恨都为之消释。

4.推荐值得赏析的古诗词

古诗词赏析题是近几年中考必考的一种题型,尽管不少学生把诗词背得烂熟,但赏析起来却不知道如何入手.下面仅谈一下个人对诗歌赏析的一些观点,供初四复习的同学参考. 对于诗歌这种体裁来说,背诵是必要的,背诵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需要,但对于赏析来说,仅仅会背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诗歌有深刻的理解,同时还要了解诗歌的有关背景,了解诗人的思想状况,唯有这样,你都能够进行赏析.从近年来诗歌赏析命题情况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命题: 第一、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比如让考概述诗歌的内容,归纳诗歌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例如:《望岳》中“阴阳割昏晓”一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答:突出泰山原雄伟高大的特点.)用比喻句的本体与喻体,例如:《过零丁洋》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诗句隐含的意义,如《登飞来峰》诗中的“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答:指的是困难、挫折、防碍等),等等. 第二、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包含的哲理.如范仲淹的《渔家傲》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和情怀?请简要回答.(答: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再如《登飞来峰》,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答: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第三、对诗歌中一些名句的理解与赏析.既要写出诗句的意思,又要写出诗句在表达的特点和效果.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答: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和工事的对仗,生动形象地揭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四、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表达作用的分析.如《饮酒》,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答:“见”为无意所见,形象生动地写出作者悠然闲适发表的心境).再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答:“秋”点明了是“秋高马壮”的时候,也预示着战无不胜的前景). 第五、描述诗句描写的画面,欣赏诗歌意境.如品味《诗经·关雎》的诗句,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答案略),再如《春望》,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参考答案: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而不住挠头叹息.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了.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诗人忧国思乡的情怀.) 第六、赏析诗歌的写作方法、艺术特色.如《夜雨寄北》,本诗构思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答案:身在此地写想彼在之思此地,当今日写想他日之忆今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再如《天净沙 秋思》,“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结合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答案: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反衬出游子的孤独、凄凉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从近年来命题情况来看,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上六个方面.不论从哪个方面赏析,都要在读懂诗歌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做回答,避免所答非所问的现象出现.诗歌欣赏题有规律可循,只要认真复习,精心准备,拿满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5.优美的古诗词,附欣赏和评价.

新凉 年代:【宋】 作者:【徐玑】 体裁:【七绝】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蝶恋花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晌,双纹翠簟铺寒浪.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采莲曲二首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体裁:【七绝】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峨眉山月歌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秋夜喜遇王处士年代:【唐】 作者:【王绩】 体裁:【五绝】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惜牡丹花二首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绝】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以下省略一万首。

6.【怎样欣赏古诗词】

如何欣赏古诗词 当今年青人受了某些刺激,或者有某些心灵冲动,不管诗写得如何,都要写上一首诗词,以发泄自己的感情.但是要说读诗的人恐怕就少得可怜,能欣赏古诗词的人那是凤毛麟角的.特别是年青的父母,当孩子呀呀学语的时候,却又填鸭式的硬要孩子死记硬背许多的古诗词,结果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对小孩的智力启迪根本没有什么好处.常言说“读诗使人灵秀”,这个“读”按本人理解,应该就是要用心去欣赏它,若是没有带着欣赏的心去读诗,恐怕是读者的心是灵秀不起来的.下面我很想用我读诗的一些心得体会,与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探讨.一.读诗要带心境去读,就会有联想,也必然会与诗人的心情和作品的思想产生共鸣.读诗最重要的是读者要带着一颗心去读,不管是喜悦的心还是幽怨的心.同时不要拘泥于前人的说法和评介,要用自己自由想像的翅膀去遨游作品.用心去读诗,去欣赏作品,你就自然会享受诗人以及作品的思想(或者说是心情),这时你的心情就会得到极大的释放.有了心境去读,读者对诗歌作品就会产生联想,就会对作品产生共鸣.比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们就会有好多的联想.春天的季节,春天的景象,春天的人们的心境.假如,再延续展开联想,我们又可以把春天的季节做更多的遐想,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百花盛开的季节,春天暖风细雨季节等等.有了春天的联想,我们反过来再想想,这个雨下得多么的及时,因为万物的复苏需要春雨的滋润,特别是农民在播种的季节里,更是对春雨的渴望与企盼.因此,我们有了这心境去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对诗人,对农民,对万物的需求春雨的急待和迫切,也就自然领会了.再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是诗人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诗歌.假如我们是一位远走异乡的游子,读这首诗的感受和身在故土的人的心境就大不一样.往往身在异乡的人感觉月亮也是故乡的圆,故乡的亮,因为这就是心境的不同.试想,一个远离故乡,远离亲人的人,也许孑然一身,漂泊在异乡远土也许有同样的小桥,同样的枫树,但它不可能是同样的位置和同样的形状,总有差别和不同,只有月亮是客观实在的一样.因此诗人也好,读者也罢,看见月亮也就油然而生地对家乡一片思念.这种思念化作自己主观的想像,也就有了“月亮是故乡圆”,会更进一步激发诗人与读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又比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时是苏东坡对亡妻的一种怀念!我们读此句,会感觉一种骨肉难分的亲情,一种生死不渝的爱情的可贵.诗人的爱妻虽然离开人世已经十年了,但她的形象,她的温情,不但在词人的笔下出现,也会给读者对亲人的敬爱烙下亲情的印记.读者的心自然而然地会被词人对亡妻的深情怀念而打动.当然,心境又不止是对诗人或作品的内心感受的联想和共鸣,有时又是对诗人或作品在自然事物表现上的一种审美.比如:杜甫的“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诗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山水画.我们用审美的心境去读他,去理解他,就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住所的位置,和环境的优雅.根据古人房屋的座向一般是座北朝南,就知道诗人的房前房后都有水流,也许房前还有小桥哩!诗人站在家门外,还天天能见到天上田野群群的白鸥或飞翔或觅食,可见这里的生态是多么的优美.再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如果读者的心境的是淡泊的话,读此诗便感觉这是一幅与世隔绝的仙境图.我们不妨看看,这个地方没有鸟来,没有人往,只有一叶小舟,在寒冬飞雪的地方,有一位老者拿着一根钓竿在钓鱼,这是何等的清静的地方.我们暂且不去理论诗人的心情,就这首诗的风光景象就能让我们大饱眼福,令我们遐想一番.又比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前面的四句,把秋天的美丽写得淋漓尽致!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想像一番吧!刚下完秋雨的山没有云雾弥漫,整个山清新自然,天空明朗,月光的银辉照在山上的松林间,把那石上流动的泉水照得明亮的.这二十个字里面,有山,有大雨,有月亮,有松树,有石头,有泉水这是明写的,还有埋伏着阴云散尽,天空明朗等伏线.同时把整个秋天黄昏的至晚上的时间写得隐中欲明,不明写,却能让读者感受得到时间的流动.物体的动静也十分的分明,月照,清流把松间与石上的对比,产生的动态美感.。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