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古代诗词歌赋改编的的歌曲
1、李清照《一剪梅》改编成歌曲《月满西楼》,由安雯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李清照作词,苏越谱曲。此曲2010年1月10日发行,收录于专辑《水乡·伶人》中。
2、苏轼《水调歌头》改编成歌曲《水调歌头》,为2003年首播的电视剧《飞刀又见飞刀》插曲,该歌曲由出演电视剧《飞刀又见飞刀》中女主角薛彩月的台湾著名影视歌三栖女艺人林心如演唱。
3、柳永《雨霖铃》改编成歌曲《雨霖铃》,辛晓琪演唱的歌曲,由柳永作词,程沧亮作曲,收录在滚石唱片1994年发行的群星专辑《新滚石九大天王之年度大选》中,该曲也是电视剧《侠义见青天》的插曲。
4、李煜《虞美人》改编成歌曲《问君能有几多愁》,是一首由谭健常谱曲,李煜填词,费玉清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几多愁》中,2005-08-24发行于。
5、陆游《钗头凤》改编成歌曲《钗头凤》,是曹颖演唱的歌曲,由陆游作词,杨秉忠作曲,收录于2006年4月12日发行的专辑《虞美人》中。
2.改编古诗词的歌有什么
《花非花》(白居易)、《杏花天影》(姜夔)、《我住长江头》、渭城朝雨浥轻尘(忘记那首歌叫什么了,反正不是原诗名),呵呵,我一年前开始也对古诗词歌曲很感兴趣,这几首歌我都唱过,不过这种歌一来艺术性太强,有的还是直接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谱子,并不符合大众口味,连我自己刚开始都觉得怪怪的,其他人更是说难听,直到现在听多了才觉得好听,二来演唱都很有难度,有的是用美声唱的(如张也演唱的我住长江头),歌曲的难度也不小,结合这两点,可谓吃力不讨好。唱古诗词歌曲的权威有姜嘉锵老先生,我觉得美声唱的古诗词改编的艺术歌曲中国味不够,中国味够的唱的又很不专业,姜先生可谓是结合了两者的长处,既韵味十足又功底深厚(他是优秀的男高音歌唱家),他本人也是因唱这类歌出名的。此外,推荐你一本书,我现在在用的《中国艺术歌曲教程》,上海教育出版社,里面有不少这类歌(不全是),我现在也看到有些更好的书专门是这类歌的,你也可以去买。真羡慕你啊,我当时感兴趣的时候,由于周围没人知道,完全自己摸索,不知浪费了多少时间,现在很高兴与你分享~
差点忘了!!还有红楼梦系列的歌曲!绝对首首经典!如《葬花吟》《枉凝眉》《秋窗风雨夕》(这几首歌也是我自己在唱的~),一共有十几首,你可以搜。上面说的都是很严肃的艺术歌曲,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代歌曲的原貌,这几首是今人做的,不过中国音乐特征很明显,也是正儿八经的古诗词歌曲,不是那种“中国风”的流行歌曲,而且广为传唱、为大众所喜爱
3.古诗词赋的音乐歌曲
仙剑3和外传是王世颖写的,仙剑3代、外传的主策划,负责写剧情,在《大众软件》采访中谈到各首诗词的含义。
1代估计是“仙剑之父”姚壮宪写的,制作初期,他一人负责全部工作,包括写剧情、画图、变成、写音乐,后来有其他人加入,但剧情是姚壮宪写,在他的采访中谈到在中学时喜欢写作。2代不是姚壮宪编剧,由多人完成,“六易其稿”,诗词很少。
– 《仙剑奇侠传三》诗词歌赋之章 作者:王世颖(仙剑3主策划) 提到音乐,在中文游戏中做得最出色的就是“仙剑”了,就算和欧美大作相比,“仙剑”也决不逊色。即使过了这么多年,在很多个人主页上依然可以听到《情怨》或《蝶恋》的优美旋律。
而动人的诗词则是“仙剑”系列的另一个保留节目,也是最能体现“仙剑”文化底蕴的特色之一,很多玩家至今依然能背诵“仙一”中的诗词。“仙三”作为“仙剑”系列的新起点,自然会无一例外地予以保留。
新诗旧梦 仙魔斗法前生梦,剑胆琴心今世盟。 奇缘纠葛轮回落,侠骨缠绵柔情中。
定场诗念罢,在下在此鞠躬开讲! 《仙剑》系列少不了诗词,但诗词最难写,灵感、心情、创作欲缺一不可,否则不会有好诗。想当初做《仙剑客栈》时,时间就太过仓促,有过半个小时就要我写一诗一词的纪录,因此品质也就平平。
这次决不能重蹈覆辙,因此我很早就开始了酝酿和准备工作。 说到写诗词,我可是驾轻就熟,但我的个性不喜欢对仗工整的律诗或绝句,词最合我意!自由度比较大,长短句的错落更有韵律感,而且不同的词牌天生就有不同的感情色彩,用来衬托情节最合适不过了。
虽然决定了以词为主,但诗也少不了要应景,先来一首七律,说说整个游戏的脉络。 苍茫蜀山觅仙踪,挥剑难断未了情。
千载之下同晓梦,死生不渝共鸳盟。 永忆江湖初相逢,欲回人间共行影。
海枯石烂心不弃,誓补情天鬼神惊。 冥思苦想之际,头脑中突然冒出一句“飞琼神仙客”,出处却想不起来了……赶紧去查,发现是史达祖的一首《风流子》。
风流子?这词牌不错,非常应景,与“仙剑”好衬。前半阕是这样的:飞琼神仙客,因游戏,误落古桃源。
藉吟笺赋笔,试融春恨,舞裙歌扇,聊应尘缘。遣人怨,乱云天一角,弱水路三千。
还因秀句,意流江外,便随轻梦,身堕愁边。把其中的四句拿出来,恰是一首好诗: 飞琼神仙客,误落古桃源。
乱云天一角,弱水路三千。 很能说明“仙三”主角景天的经历哦!从神仙贬落人间,历经坎坷,弱水三千,只饮一瓢。
好像是千年前的古人特意为“仙三”创作的呢!所以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就看有没有一双发现的慧眼了! 豆蔻词工 “仙三”中要用的诗词很多,没有那么幸运能找到现成的,绝大部分还是要自己动笔写才最能契合游戏的情境。这次时间很充裕,自然要求精益求精。
首先找来词谱,不仅在字句上严格按照词牌要求去写,在对仗、用韵平仄上都力求做到一丝不苟。惟有用韵方面,为了读起来顺口并且照顾广大玩家的接受程度,没有按照古韵而是使用了今韵。
词牌方面也尽量决不重复:诉衷情、一剪梅、眼儿媚、采桑子、谒金门、御街行、宜男草……宛如一串跌落玉盘的珍珠。注意到了吗?我们选取的词牌名称都是3个字的,这是为了和“仙三”的章节名称对应。
三代一共七大章,每章又分若干节,七大章的名称分别是:旖旎情、寥落风、朦胧雾、凄凉雪、萧瑟霜、失魂雨、流转虹。至于为什么章节的名称都带有气候名词,那是因为主角们的名字都来源于植物啊!植物对应天气的变化,不是更有花自飘零、人生无常的伤感吗? 游戏开始,男主角景天和女主角唐雪见在一个很特别的情景下相遇,两个人不仅有了意外的身体接触,景天还被雪见误伤,此时景天的心境恐怕只有这首《诉衷情》可以概括了: 星沉月落夜闻香,素手出锋芒。
前缘再续新曲,心有意,爱无伤。 江湖远,碧空长,路茫茫。
闲愁滋味,多感情怀,无限思量。 词相比于诗,少了一分拘束,多了一丝意境,更适合表现细腻感情与心理变化。
因此在三代中,凡是表现感情的重头戏都少不了词的衬托,于是“仙剑”系列那种古典与婉约的气氛,便如兰麝之幽香,浓郁而绵密地散发出来。 吟诗作对,古往今来都是相伴而行,三代中也不例外。
之前介绍过,三代中所有的店铺都有各自不同的名称和来历。作为商铺,当然少不了可作为招幌的对联,游戏中文人雅士也不少,普通民居中有趣的对联字画更是比比皆是。
话说渝州城西北有间“逍遥客栈”,其中有一对联:“仙传神技,入江湖天涯仗剑;酒润柔情,伴红颜且自逍遥。”耶?似乎内藏深意,可是客栈老板既不姓李,客栈也不在余杭,到底有什么内情呢?大家玩过游戏就知道了。
雷州酒楼“临风楼”,从一楼到二楼,两根大柱一幅长联,写的是: 酒当吃醉时,笑也真,说也真,露出真机,便带几分仙气; 仙到修成后,天可乐,地可乐,得来乐趣,岂止一个酒狂。 是不是又勾起大家对“仙一”的无限回忆了? 游戏后期,渝州新建铁铺“万刃堂”中有一对联: 连城价值无尘剑;倾国钱财流云刀。
这下大家知道一代中“无尘剑”的来历了吧? 这些对联多数是现成的,信手拈来,。
4.给推荐几首带有古典诗词韵味的经典歌曲
邓丽君《在水一方》——《诗经》中的《蒹葭》 王力宏《盖世英雄》中的《花田错》——选自《花田错》 刘德华最近的MV《继续谈情》中也加入了粤剧元素,曲风悲怆雅致,歌词更唱出“泪似帘外雨点滴到天明”这句经典的粤曲唱词。
《新鸳鸯蝴蝶梦》——部分选自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 王菲的《但愿人长久》 徐小凤的《别亦难》 《烟花三月》,《朝云暮雨》均为吴涤清演唱 毛宁的《大浪淘沙》。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有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映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后来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
但这些多属于声乐作品的范畴,与流行隔着一段距离。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
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要说的是,很多拿来主义的诗词歌曲,较为普遍地被运用在反映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恰到好处来表现或烘托剧中人物的一种情绪或胸怀。
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岳飞的《满江红》,在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和其他一些与岳飞相关的影视作品中都曾被谱曲配唱,最有名的可能要数张明敏的那个版本到了。香港的武侠剧和历史剧中是最爱用这类作品的。
而大陆方面,则多在表现某一主题的文艺活动中,喜欢讲一些相关的唐诗宋词谱曲演唱,比如孟郊的《游子吟》等,来表现一种既定的主题,籍诗词的影响力与歌曲的感染力来引导听众进入状态,从而受到预定的效果。另外一首广为传唱的则是徐小凤的那首《别亦难》,用的是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诗宋词构成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并成为其创作的一种表达方式. 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体的广泛性.许多现代的流行词作人,更是希望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而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有两个人,一是台湾的琼瑶,她的很多歌词里都喜欢借用一些唐诗宋词中的名句,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几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这与她一贯苦恼经营的古典婉约女子的形象是十分吻合的,也非常配合她所创作出的各种形象,一派的诗情画意,不食人间烟火状。
另一个是大陆的陈小奇,他是大陆歌坛岭南派创作人的领军人物。他又一个颇有吴市影响的的“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毛宁)、《白云深处》(廖百威)和《巴山夜雨》(李进),单从歌名上来看,已经是和古诗词有扯不断的联系了。
《涛声依旧》中他分别用到张继的《枫桥夜泊》(“留下一盏渔火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白云深处》则分别用到“白云深处有人家”还有杜牧的《山行》(“坐在路口对着夕阳西下,白云深处没有你的家,你说你喜欢这枫林景色,其实这霜叶也不是当年的二月花”,“等车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画,卷起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等车的你为什么还惨不破这一霎那?别为一首歌把你的心唱哑”。后来他又写了《烟花三月》,《朝云暮雨》(均为吴涤清演唱),还有一首毛宁的《大浪淘沙》,他是大陆词作家里古风最重的一个,喜欢讲古诗词中的名句或典故经过演绎与现代人的情感相结合而成歌词,由此而形成他独特的陈氏风格,也为中文流行歌词创作形成一个典范。
不过他主要是以描写个人情感为主. 后来有一个冯小泉,因为他本身史学民族乐器出身的,所以对民族文化自认就有很深的兴趣与植根,他的词作中也较多运用古诗词典故或名句,多是以古诗词来营造一种氛围,表现一种气魄,表达一种情怀,更偏重于一种社会责任和民族情怀的东西,比较熟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