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宋词三百首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陆游: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秦观: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岳飞: 满江红 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李煜: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林逋: 长相思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
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头潮已平。 王观: 卜算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康与之: 长相思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
春来愁杀侬。 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骢。
相逢九里松。 辛弃疾: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破阵子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满意请采纳。
2.唐代古诗三百首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 明代名臣,民族英雄。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祖籍考城(今民权县),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乡于庄村。于谦的曾祖于九思在元朝时离家到杭州做官,遂把家迁至钱塘太平里,故史载于谦为浙江钱塘人。于谦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
于谦少年立志,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十二岁时于谦即写下明志诗《石灰吟》。永乐十九年(1421年)成为进士。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州起兵谋叛,于谦随宣宗朱瞻基亲征。授御史,后官至兵部侍郎。
正统十四年(1449年)秋,瓦剌也先大举侵犯边疆,宦官王振建议英宗亲征。八月英宗在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京师震动。皇弟郕王朱祁钰监国,将于谦擢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向南迁都避敌,于谦挺身而出,驳斥了各种投降主义的论调,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坚持保卫北京,继续抗敌。九月郕王即帝位,为明景帝。十月,也先挟持英宗破紫荆关威胁京师,于谦分遣诸将列阵九门迎敌,并亲自督战,击毙也先弟孛罗及平章卯那孩,取得京师保卫战的胜利。
景泰元年(1450年),也先请求议和,同意归还英宗。八月,明朝接回英宗,安置南宫,称上皇。当时闽浙有叶宗留、邓茂七起义,广东有黄肃养起义,湖广、广西、贵州等地均有少数民族反抗,都被于谦镇压。
景泰八年,将军石亨、宦官曹吉祥等,趁景帝病重,发兵拥立英宗复辟。英宗复位后,石亨和曹吉祥等诬陷于谦制造不轨言论,要另立太子,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萧维祯审理案件,判定于谦犯谋逆罪,判处死刑。英宗以于谦对国家有功,不忍心杀他,徐有贞奏道:「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遂以「意欲」谋逆罪处死,其子于冕充军,发戍山西龙门,其妻张氏发戍山海关。《明史》载于谦「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籍没时家无馀资。锦衣卫发现于谦的正屋大锁牢牢锁著,里面放著皇帝御赐的蟒衣、剑器,看了也忍不住落泪。成化年间,其子于冕获赦,上疏为父平反,明宪宗亲自审理,弘治二年(1489年),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葬于杭州西湖三台山麓,赐祠于其墓曰“旌功”。万历年间,明神宗改谥号「忠肃」。留有《于忠肃集》。后世尊于谦为民族英雄。
3.唐诗三百首有哪些诗
1、《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2、《春晓》——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3、《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4、《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5、《望岳》——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6、《山中送别》——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4.古诗三百首带唐唐宋元明清各两首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杜牧:赠别二首之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春 日 秦 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元
赠吴王
金陵使者过江来,漠漠风烟一道开。
王气有时还自息,皇恩无处不昭回。
信知海内归明主,且喜江南有俊才。
归去叮咛频嘱咐,春风先到凤凰台。
史天泽诗词二首
愿洗干戈作太平[1] [元] 史天泽
使相函香至此诚,愿将海水救群生。
慈悲可谓消诸恶,征伐容将息大兵。
金色圆光开宝髻,玉毫妙相络珠缨。
手中示现杨枝露,愿洗干戈作太平。
明
石灰吟1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诗人以石灰自喻,表示宁为玉碎,不断瓦全的志气。
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1
陈子龙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2,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 故国王孙路3。春无主4,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
1.借惜花怀人,为亡国哀痛与复国希望。
2.“几番”句:指清兵地下后的一系列事变。
3.“王孙”,对尊礼、思慕者的称呼,如淮南小山招隐士的“王孙游兮不归”,这里疑指鲁王、唐王。
4.“春无”三句:叹复国不易。
清
〔清〕 弘历
宿少林寺(用唐沈佺期韵)
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
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
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
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
〔清〕 顾嗣立
宿少林寺
山游访古刹,荆棘苦蒙密。
入寺眼忽明,当门拱少室。
老柏翠参天,疏影漏斜日。
碑版多唐宋,斑驳映玉质。
广庭岚气袭,单衣骤凛栗。
何处发钟声,凉飙助萧瑟。
5.唐诗三百首中最著名的十首诗
唐诗三百首中最著名的十首诗,家喻户晓,经典至极如下: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在平时的登高望远中就能表现出来不凡的胸襟抱负,从侧面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短短二十个字,却让人感觉到对友情的珍重,真可谓绝句之中的佳品。
《静夜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短短二十字,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烘托出诗人羁旅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以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凉州词》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诗以豪迈旷达之笔,描写了边关将士们的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
《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言简意赅,情真意切,突出表达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为唐诗开辟了新的风气,豪迈的气象离别之作首次出现在唐朝诗坛。
《春望》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是老杜的代表作。
《凉州词二首·其一》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整首诗苍凉慷慨,悲而不伤,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豁达广阔。
《渭城曲》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没有极力渲染送别的不舍,只是截取了一个片段,却让人感受到那份依依不舍的朋友情。
以上供参考。
6.唐诗宋词三百首有哪些
唐诗宋词三百首主要有:唐诗包括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年间的诗歌,宋词包括北宋、南宋的诗歌。
唐诗主要收录五言古诗,如张九龄《感遇三首》、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月下独酌》《春思》杜甫《望岳》《赠卫八处士》、王维《送别》《青溪》;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常建《宿王昌龄隐居》、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七言古诗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颀《送陈章甫》、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丹青引》、韩愈《山石》、柳宗元《渔翁》、白居易《长恨歌》;五言律诗如唐玄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张九龄《望月怀远》、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王湾《次北固山下》以及刘昚虚、戴叔伦、卢纶、李益、司空曙、刘禹锡张籍、白居易、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等诗作,
宋词则以词牌名,如李清照、范仲淹、柳永、欧阳修、李清照、晏殊、王观、晏几道、王诜、周邦彦、苏轼、苏洵、苏辙等人的大作,代表作品有包括:《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 赤壁怀古》、《雨霖铃·寒蝉凄切》、《浣溪沙》灯。
7.古代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
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
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
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早在唐代,流传的唐诗选本就已有了不少品种,宋元明清各代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和版本的唐诗选本。
清蘅塘退士依照以简去繁的原则,从中选取了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辑录而成《唐诗三百首》。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常人难以全读;此后 沈德潜以《全唐诗》为蓝本,编选《唐诗别裁》,收录诗一千九百二十八首,普通人也难以全读。
于是,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以《唐诗别裁》为蓝本,编选《唐诗三百首》收录诗三百一十首,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普及读本。《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祖籍安徽休宁。
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
乾隆十六年(1751)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
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
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
《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唐诗三百首》被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
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
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
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
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
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
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
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公元7世纪,孙季良开始编纂唐诗选本,至辛亥革命前,一千二百余年间,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诗选本问世。
众多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适中的篇幅、通俗大众的观点、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成为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材、了解中国文化的模范读本,对中国诗歌选编学、中国人的心理构成都有很大的影响。
人们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三百首》影响之大。
《唐诗三百首》向来有几种注释本流行,如清章燮的《唐诗三百首注疏》,清李盘的《注释唐诗三百首》等,其中以陈婉俊的《唐诗三百首补注》教为简明。在古代的唐诗选本中,清人孙沫的《唐诗三百首》最为流行。
今人喻守真有《唐诗三。
8.唐诗三百首都有哪些诗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客中作 (李白)
清平调·其一 (李白) 晚泊浔阳望庐山 (孟浩然)
桃源行 (王维) 闺怨 (王昌龄)
清平调·其二 (李白)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落花 (李商隐)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必背 登岳阳楼 (杜甫)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塞下曲·其二 (卢纶)
八阵图 (杜甫)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必背
山居秋暝 (王维) 嫦娥 (李商隐)
丽人行 (杜甫) 渭城曲 (王维)
送别 (王维) 塞下曲·其一 (卢纶)
登高 (杜甫) 秋夜曲 (王维)
终南山 (王维) 佳人 (杜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