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陋室铭 古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是(3)陋室,惟(4)吾德馨(5)。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9)谈笑有鸿儒(6),往来无白丁(7)。
可以调素琴(8),阅金经(9)。无丝竹(10)之乱耳(11)(16),无案牍(12)之劳形(13)。
南阳(14)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5). 孔子云:“何陋之有?”(17) 注释: (1)名:成为有名的(词位活用,名词作动词) (2)灵:成为灵异的(词位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3)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4)惟:只 (5)馨:散播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吾,我。 (6)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鸿,大.儒,旧指读书人,这里指知识渊博的人. 有学问的人。 (7)白丁:没有官职的人,平民。
这里借指没有学问之人。 (8)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素:不加装饰的 (9)金经:用金泥做成的经文,或《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这里泛指佛经。
(10)丝竹:琴瑟,萧管,这里指的是合奏乐器的声音。此处借指奏乐的声音。
乱耳,使听力紊乱。 (11)乱耳:乱,使……烦乱。
(12)案牍,官府的公文。 (13)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今义 样子;劳,使……劳累。 (14)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5)子云:汉代的扬子云(也作“杨子云”“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和前一句引用典故表明:“陋室不陋”) (1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琴瑟萧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之,助词。
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也有表舒缓语气的作用。 (17)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8)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0)何陋之有:宾语前置。
编辑本段译文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气;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屋子的主人)的品德高尚(屋子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平时和我交谈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学问的平民。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嘈杂的奏乐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心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西汉文学家扬雄)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是品德高尚的人居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编辑本段作品主题、立意以及主题思想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 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从立意看,《陋室铭》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全文9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
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
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也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
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我们说这不但不过分,更突出了陋室主人“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真是陋室不陋。
2.关于书香的古诗
1,《述怀次柴主簿》宋代 林景熙 书香剑气俱寥落,虚老乾坤父母身。
译文:书本香气和剑气都很寂寥落寞,天地变换父母身体都已经衰老。 2,《嘉禾幕中得鸿儿春闱捷音喜赋》清代 李文安 年少许交天下士,书香聊慰阿翁期。
天恩高厚臣家渥,不愧科名要慎思。 译文:年少的时候结交天下的文人,老年的时候只能用书香来安慰自己。
皇恩浩荡我家境殷实,要谨言慎行以免愧对功名。 3,《喜侄道煜、道坦、孙士缙同案入泮而作》清代 黄文灿 籍系乾宁四百年,书香袅袅指云烟。
译文:时间是唐朝乾宁四百年,书的香气像云烟一样缭绕升腾。 4,《过儿丘集》清代 赵对澄 荷锸村村遍,锄经迹已荒。
古风谈父老,遗俗重书香。 译文:每个村庄都种满了荷花,锄头锄过的土地已经荒芜。
父老乡亲在闲聊这淳朴的风俗,这边遗留下来的习俗是要重视书香。 5《得乐斋补弟子员信诗以复之》清代 许传霈 差慰书香不断传,归来先咏采芹篇。
译文:书香一直流传让人感到满意,回来后先朗诵采芹这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