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 锦瑟 的意思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先说典故。

锦瑟:瑟的美称。无端:没来由的。

五十弦:古瑟有五十弦。柱:弦的支柱。

华年:美好的年华,指少年。两句写:听锦瑟的弦声,想起年轻时的往事,怅惘难言。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

“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相思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

晚唐诗人司空图曾引戴叔伦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蓝田山位于陕西蓝田,是著名的产玉之地。

传说此山在阳光之下,蕴藏其中的玉气,冉冉升腾,但美玉之精气远观如在,近观却无。故“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恍如隔世了。

我最怕的就是最后一句,“已”一字,可怕至极。若非年少无知,何至如此!然人人最感叹之事,便是少年时景。

全部注释1.朱注:《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古瑟大小不等,弦数亦不同。义山《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有”锦瑟惊弦破梦频”;《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有”雨打湘灵五十弦”。

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此隐隐有悲伤之感,乃全诗之情感基调。

历代解义山诗者,多以此诗为晚年之作。商隐享年不足五十,故此借”五十弦”起兴,暗喻生平,引发以下”一弦一柱”之思忆。

2.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3.望帝句:《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

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

“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一九《杜鹃》诗注引《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

“4.沧海句:《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闫立本如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5.蓝田句:《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文选》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困学纪闻》卷十八:司空表圣云:”戴容州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义山玉生烟之句盖本于此。

“6.可待:岂待,何待。此诗是义山诗之代表作,然颇难解说。

宋刘攽《贡父诗话》云:”《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也。”《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二引黄朝英《缃素杂记》曰:”义山《锦瑟》诗云……山谷道人读此诗,殊不解其意,后以问东坡。

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

‘案李诗’庄生……’,适也;’望帝……’,怨也;’沧海……’,清也;’蓝田……’,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

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然。”元好问《论诗绝句》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以上咏”青衣”(艳情)说乃小说家言;咏锦瑟说颇得宋人赞同。明人胡应麟于此二说皆疑之。

其后说者纷纭,大抵有”自伤生平”(清何焯、汪师韩、薛雪、宋翔凤)说、”悼亡”(清朱鹤龄、朱彝尊、何焯、冯浩、程梦星、姚培谦、近人张采田、孟森等)说、”政治寄托”(清杜诏,近人张采田、岑仲勉等)说、”诗序”(清何焯、王应奎、)说、”寄托不明”(清屈复、近人梁启超)说、”自寓创作”(钱钟书)说等。其中持”悼亡”或”自伤”说者较多。

然”悼亡”实际上也是”自伤”的内涵之一,故”自伤”说似更圆通。兹引刘、余《集解》以备参读:”自伤身世之说,较为切实合理。

……首联谓见此五十弦之锦瑟,闻其弦弦所发之悲音,不禁怅然而忆己之华年往事。……颔腹二联,即承’思华年’而写回忆中之华年往事,……’庄生’句系状瑟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用意在’梦’字’迷’字。

而此种境界亦即以象征诗人身世之如梦似幻,惘然若迷。……’望帝’句系写瑟声之凄迷哀怨,如泣鹃啼血,着意在’春心’字、’托’字。

‘春心’本指爱情之向往追求,常用以喻指对理想之追求。……’望帝’句殆谓己之壮心雄图及伤时忧国、感伤身世之情均托之哀怨凄断之诗歌,如望帝之化鹃以自抒哀怨也。

杜鹃即作者之诗魂。……’沧海’句写瑟声之清寥悲苦……正含沧海遗珠之意。

……’蓝田’句似写瑟声之缥缈朦胧……或以喻己所向往追。

2.古诗《锦瑟》表达什么意思的

具有多重寓意,自古诗中寓意堪为一绝。具体有以下几种说法:

1表现对昔日故人的怀念

2表示对年华易逝,青春不在的惋惜

3表达了现实与梦境虚幻无知,自己分不清是醒是梦

以上几条为简单通俗答案,是本人经上网搜索以及个人理解后所提炼的,仅供参考 【注释】:

古瑟有弦五十条。柱,调整弦的音调高低的支柱;思读去声,古代著名的美玉产地。

【简析】:

本诗属于一首晚年回忆之作,虽然有些朦胧,却历来为人传诵。

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无端,

诗的颔联与颈联是全诗的核心。在颔联中,庄周梦蝶的故事见《

颈联紧接颔联,《 新唐书·狄仁杰传》载:“(狄仁杰 )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

这首诗在艺术上极富个性 ,运用了典故、比兴、象征手法,诗中蝴蝶、杜鹃是象征,珠、

————————————–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

(《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

玉溪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

3.李商隐的《锦瑟 》是什么意思

话说好多人问这个问题(会不会是同一人呢?)

言归正传。

李商隐的诗作大多朦胧,让人难以捉摸,其中最为最难读懂的诗大概就数《锦瑟》吧。

但众多版本的解释中我最认同的,就是《唐之韵》里的解释。

不妨于你共享。

以下材料摘自《唐之韵》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用第一句的头两个字做标题,实际上还是无题诗。诗中用了四个典故:“庄生晓梦迷蝴蝶”,用庄周做梦变为蝴蝶的故事:“望帝春心托杜鹃”,用古代蜀国国王望帝变成杜鹃,每到春天就悲啼,直到嘴里流血为止的故事:“沧海月明珠有泪”,用海中鲛人哭泣时眼泪化为珍珠的故事:“蓝田日暖玉生烟”,用蓝田出产美玉的故事。典故好说,一查就查清了,但诗人在这首情绪哀伤的诗里到底是在诉说什么,却还是叫人摸不着头脑。于是后人纷纷猜测,或说是写爱情,或说是悼亡,或说是自伤身世,等等,等等,但怎么说也有说不圆的地方。这里最棘手的,就是“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一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赏析,都难过这一关。

看来这应当是悼亡诗。妻子死时,李商隐三十九岁,正在长安做官。从其它诗里看得出来,他妻子是在长安死的。当时长安埋葬死人,都是在终南山,而终南山的余脉就是蓝田山。因此他妻子必定是埋在终南山,甚至可能就是蓝田山。这是夏秋之间的事。这年冬,他就到四川去给人当幕僚。这首诗,就是第二年春在四川怀念亡妻时写的。锦瑟应当是他妻子弹奏过的,如今人亡物在,睹物思人,因此借以起兴。锦瑟为什么是二十五根弦,二十五个弦柱呢?这五十弦柱妻子都曾摸过,都会使人想起逝去的美好年华。然而,夫妻相处的岁月像庄子说的蝴蝶梦一样短暂而又空虚。如今诗人远在四川,寄人篱下,身世凄凉,只能像望帝化作杜鹃那样惨叫,却无法回到长安去守着妻子的坟墓。由于自己不得志,总是东奔西走,不能和妻子长年相守,致使妻子经常对月伤心哭泣,泪珠儿流成沧海,终于抑郁地死去,像一块玉一样埋在蓝田山,终究会化作烟尘。这种伤感的心情,岂是死别以后去回忆时才产生的,当年生离之时就早已存在了。

4.锦瑟的诗意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自宋元以来,诗家囿于“五十弦”而引发出种种猜测。

或以为诗人写此诗时“年近五十”;或以为“瑟本二十五弦,一断而为二,则五十弦矣。故曰无端,取断弦之意也”。

其实,义山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并无特殊的内涵。起句是以“锦瑟”为兴感 2、颔联的上句“庄生晓梦迷蝴蝶”,用的是《庄子·齐物论》中的寓言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此典故常为后人用来表示浸沉于一种虚幻的痴迷之态。

义山的诗里也常常“飞”出这样的蝴蝶,“怜我秋斋梦蝴蝶”(《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枕寒庄蝶去”(《秋日晚思》)等等。显然,义山用其典,隐约包涵着一种美好的境界,这境界让诗人品尝到的是“自喻适志”之况味,即愉悦而惬意。

然而,这一境界最终又如虚缈的梦幻。纵观李商隐一生,唯一能让诗人心性欢愉的生活际遇,便是他与王茂元女儿的婚姻。

传说两人婚后琴瑟和谐,情深意笃。义山极富盛名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便是一个明证。

可惜的是,这种幸福只给了诗人十三年的时间,王氏便突然病逝,如蝴蝶一样飘然而去,不知何往。既往的美好也就成了缠绕在诗人心头永远挥之不去却又迷离朦胧的梦。

3、下句“望帝春心托杜鹃”,用的是有关“望帝”的传说,说的是望帝称王于蜀,起用荆州人为相,后又禅位退隐,于西山修道,不幸国亡身死,则“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义山的诗中,时有这样的哀鸣传出,“蜀王有遗魄,今在林中啼”(《井泥四十韵》),“蜀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燕台四首·夏》),“堪叹故君成杜宇,可能先生是真龙”(《井络》)。

诗人将自己难言的哀怨寄予望帝托付于杜鹃。“人言此鸟,啼至血出乃止。”

由此可见,其怨情之痛之深。义山的婚姻是幸福的,可也正是这短暂的幸福,使他无意中坠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他不但仕途上偃蹇不遇,坎坷终身,而且人格也备遭诋毁,“放利偷合”、“诡薄无行”(《新唐书·李商隐传》)等等罪名被集于一身。

“新知遭薄俗,旧友隔良缘”(《风雨》),便是诗人现实生活中孑然孤立处境的写照。心中的冤屈何以倾诉,也唯有“托物寓哀”了。

4、颈联的上句“沧海月明珠有泪”,是引晋张华《博物志》卷九,“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

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盆以与主人”的传说。“泣而成珠”已具悲之意韵,而将其化为“珠有泪”便更为悲切了。

“沧海月明”其境虽高旷皓净,却实在凄寒孤寂,悲伤之怀也就溢于言表。诗人之悲,从何而来?义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素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登安定城楼》)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虽然,他从来没把自己看成是什么党派一员,虽然,他也无意借党争捞取什么,虽然,他一直对令狐父子早年对自己的提携感恩戴德。他曾屡次写诗寄赠令狐陶,其中一些篇什,或近迹陈情告哀,或希求汲引推荐,有的甚至可以说“词卑志苦”,但令狐陶始终没有放弃对义山的打击。

在令狐陶的眼里,义山就是 “忘恩负义”的代名词。沧海桑田,月明依旧,以至于后来,义山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诗人沉沦之痛,迟暮之伤,触物之悲,可见一斑。

真是鲛人垂泪独对月,杜鹃啼血自悲鸣。 下句“蓝田日暖玉生烟”,是由晋代陆机《文赋》里的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而引发出来的联想。

传说,玉埋于地,难为人识,但那温润的玉气会在秀美的群山和温煦的阳光下,透过泥土,轻烟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显然,义山赋予了这个说法非同寻常的意义,玉埋蓝田,常有玉气升腾,以昭显其清明。

当然,玉的光气是一般目力所不能及的,“玉生烟”的前提还得“日暖”,因此,诗句的背后还隐伏着义山内心深处的愿望,那就是将来能遇识玉者,还玉之清白。义山以被埋之玉自况,寄希望未来,其间几多惆怅,几多无奈呀。

尾联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收束全篇。“此情”二字,既与首联的“华年”相呼应,又是颔联、颈联内容的概括,具体地说也就是两联里,所传达出的琴瑟之欢、曲解之冤、沉沦之悲、清明之愿。

这些“情”,环环相扣,虽曲折多变,但层层相进,无不弥漫着浓重的悲凉和迷惘。至此,连义山自己也不油自主地滋生出深深的感叹:这样的情怀,哪里是到今日回想起往事才倍感无尽的怅恨,当时身临其境,早已令人不胜惘惘了。

那么,今朝追忆,那万丈的怅恨,又能如何?义山的至苦之情,厚积而不散。

5.李商隐《锦瑟》一诗中用了哪些典故

李商隐的《锦瑟》诗,《锦瑟》诗历来有各种不同解释.这里先对各种不同解释加以评论,再加分析,原文较长,因此分段.第一段评何焯《义门读书记》的解释.何焯认为《锦瑟》是悼亡诗,即悼念妻子王氏的诗.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借素女弹五十弦的瑟而悲,表达悲思.次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从庄周梦里化为蝴蝶,望帝的魂化为杜鹃鸟,说明王氏化去,即王氏死去.三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是哀悼她不能复生.末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说“追忆”,跟“思华年”,想念她的年轻时,这是明显的悼亡诗.何焯又引程湘衡说:这是李商隐把它放在诗集的开头,来讲他的诗的,即有以这首诗代序的意思.次联讲作诗的旨趣,即庄生晓梦化为蝴蝶,表示得意;望帝托杜鹃鸟哀鸣,表示哀怨.中联讲它的匠巧,即讲他的诗的技巧,像珠的有泪,玉的生烟.何焯认为李商隐原本的集子已经亡失.现在流传的集子,出于后人搜编,不是李商隐自定,那末程说实无根据.何焯讲程湘衡说比较简单,钱先生找出程的原话来看.程说:首联指出平时做的诗,一言一语都是追忆生平.次联指出集中的诗,有的是自伤的,有的是托讽的,即把望帝托杜鹃鸟的哀鸣比自伤,把庄周梦里化为蝴蝶说成托讽.中联指诗写得珠辉玉润,说明它的技巧.末联指出诗里讲的,不堪追忆,可供研讨.钱先生指出何焯否定程说是不对的.即使李商隐诗集不是原编,但把《锦瑟》这首诗放在全集的头上,还当是有所本的.钱先生再驳斥何焯的悼亡说.“庄生”句是用《庄子·齐物论》梦蝶事,原文说:“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自得貌)蝴蝶也.”讲他做梦变成蝴蝶,栩栩自得,跟悼念亡妻无关.不是用《庄子·至乐》鼓盆事,原文说:“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讲“鼓盆”是指妻死,讲“化蝶”与妻死无关.不能因为都是庄子的事,就把“化蝶”拉扯到“鼓盆”上去.好比《孟子·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家掩鼻而过之.”西施用不洁而有臭气的帽子戴在头上,人皆掩鼻走过.孙夷疏:吴王夫差有令,西施入市,有人愿看西施,交金钱一文.这是关于西施的两件事,不能把“蒙不洁”牵扯到“交一文”.再比方汉人直不疑,有人疑他偷金子,有人疑他偷嫂子,这也是两件事,不能胡扯.讲到庄子,还有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桥上观鱼之乐,庄子见髑髅的感叹,凡是漆园小吏庄子的事,无不可以用作猜谜,何以独知为鼓盆呢?即“梦蝶”不是“鼓盆”,与亡妻无关.这是驳何焯的说法. 第二段引张采田说,讲“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认为唐宰相李德裕贬官到珠崖,死在那里,与珠海同枯,所以称“沧海”句.说用蓝田产玉比令狐綯的入相,《诗·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用太师尹氏的地位比南山的高.房以这里用蓝田山产玉来比令狐綯入相.“日暖”比令狐綯的威势.钱先生认为这样解释“沧海”句,可比“拜佛西天”之谑:“董若雨《西游补》第五回,孙行者化身为虞美人,与西施、绿娘等联句,脱口而出曰:‘拜佛西天.’诸女哗怪,行者强颜文饰曰:‘文字艰深,又费诠释.天者夫也,西者西楚也,拜者归也,佛者心也;盖言归心于西楚丈夫也.”按李德裕死在珠崖,不在沧海,与珠有泪也无关.“蓝田”句拉扯到今狐綯,蛮凑强攀,更无道理. 第三段引施国祁注元好问《论诗》的“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的注,引厉鹗说.钱先生又称冯浩注《锦瑟》后半首:“浩曰:此悼亡诗定论也.”“余为逐句笺定,情味弥出矣.”“今者抚其弦柱而叹年华之倏过,思旧而神伤也.”次“取物化之义,兼用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义山用古,颇有旁射者.”“五句美其明眸,六句美其容色,乃所谓追忆也.”“当时睹此美色,已觉如梦如迷,早知好物必不坚牢耳.”这里有新解,即认为“五十弦”“剖为二十五弦,是即其人生世之年”.按李商隐在开成三年(838)与王氏结婚,大中五年(851)王氏死,计共经历十三年.如王氏为二十五岁死,必十二岁出嫁始合,不近情理.所以这个新说不合.至于把“化蝶”变成“鼓盆”,钱先生已经驳过,不用再驳了.至于“物化”说,庄周梦中化为蝴蝶,醒来还是庄周,并没有“物化”,所以“物化”说也不合. 第三段讲汪师韩说,可说是不得意说.即五十弦的古瑟,不合时尚,比自己怀才不遇.“晓梦”“喻少年时事”.按晓梦指“栩栩然蝴蝶也.”栩栩是自得之貌,与“不得意”之说不合.“春心”指“壮心,壮志消歇”.按“托杜鹃”指哀怨,光说“壮志消歇”,似还不够. 第四段钱先生来解释这首诗,用程湘衡说,即认为这诗放在集首,有代序言之意.钱先生按照这个意思来解释《锦瑟》篇.李商隐曾讲他的诗:“星势寒垂地,河声晓上天.夫君自有恨,聊借此中传.”冯浩笺:“‘星势’二句,言声光在此而感发在彼,方引起谢(指先辈)自有恨,借我诗传之,故纪念甚多也.”这是说,他的诗写的是声光在此,而感发在彼,即写的是锦瑟,而另有感发.这种感发不光是他自己的,也包括先辈的在内,所以先辈自有的恨,也可借他的诗来传达.说明他的诗。

6.李商隐《锦瑟》的涵义

李商隐被称为朦胧诗之祖,其诗大量运用典故与比喻,且比喻多为隐藏本体的借喻手法,往往将心中的朦胧情感,化为恍惚迷离的独特意象,观之如雾里看花,思之则飘渺难寻。《锦瑟》一诗尤为突出。该诗成为千古诗谜,甚至被称为中国文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主要原因是中间两联典故描绘出的四幅画面,包含丰富的象征意义,涵蕴着人生的几乎所有境界。而该诗之朦胧,也主要由颔联颈联氤氲而出――人生之大,莫若死生无常;处世之困,莫过真幻不分;情感之扰,莫非或喜或悲;学成之惑,莫如或用或藏。生与死,真与幻,悲与喜,用与藏,都是鲜明对立而易于分别的概念,但《锦瑟》一诗却有意羼杂之混淆之,故其不朦胧也难矣。

“庄生晓梦迷蝴蝶”,其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周梦蝶”的典故主要表现了庄子“齐物”的思想。人生在世,连梦与现实都不能分辨,连自己是人还是虫豸鸟兽都无法判定,又怎能确切地界定身外之物呢?此为朦胧之第一重。

“望帝春心托杜鹃”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口中流血,动人心腑,名为杜鹃。为人的望帝早已仙逝,为鸟的悲啼依然挥之不去。无论从佛家的轮回转世说来看,还是从情感与精神两层面来看,孰能断言望帝是死是生?此为朦胧之第二重。

珠生于蚌,蚌成于海。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而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沧海月明珠有泪”,眼泪因悲伤而坠落,却化为价值连城的珍珠,此处“悲”与“喜”相反相成,而老子的辩证法亦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且这两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明月朗照,沧海微澜,鲛人有感,泪落成珠。孰能断言这璀璨的“泪珠”,是悲大于喜,还是喜多于悲?此为朦胧之第三重。

玉是君子的爱物,是才华的象征。《礼》曰:“君子必佩玉”,要求君子时刻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规范道德,用鸣玉之声限制自己的行为举止。蓝田是有名的产玉之地,蓝田玉跻身三大美玉之列,驰名至今。“蓝田日暖玉生烟”,此句写蓝田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美玉深埋地下,对士子而言意味着不受赏识,或是不愿出仕。而其上若有若无的烟气,又隐隐暗示着李商隐对入朝为官的悠然神往和对湮没无闻的心有不甘。

从个人身世看,李商隐卷入了晚唐有名的“牛李党争”。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都没有机会晋升。官场失意和晚年丧偶使他笃信起了佛教,后不久即病故。李商隐原想置身于牛李党争之外,结果却两边不讨好。年少才高,却被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进退维谷,怀才不遇,竟致终生潦倒无为,经历之惨可谓古今罕见。古代的读书人,多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理想,连“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李白,也有“仰天大笑出门去”、“五侯七贵同杯酒”的得意与夸耀,何况命途多舛的李商隐呢?然而严酷的现实,似乎又让他萌生了退意。真可谓欲走还留,欲说还休。此为朦胧之第四重。

《锦瑟》所呈现的,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暖玉生烟。死生无常,真幻不清,或喜或悲,或用或藏,这是自然人、社会人、情感人、学问人最大的困惑。从另一角度看,“庄生梦蝶”和“沧海珠泪”体现了李商隐的道家思想(前者体现庄子的“齐物论”,后者体现老子的“辩证法”),“望帝啼鹃”流露出他的佛家思想(轮回转世说),而“用”与“藏”的困惑其实就是儒家“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纠结。由此可见,通过本诗,李商隐从唐代盛行的“儒释道”三教的角度,对自己的坎坷人生进行了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列出了自己曾经百思难解的“四大困惑”。

本诗的主旨历来有多种解读,但无论“悼亡说”、“恋情说”还是“自伤身世说”,往往只涉一点,不及其余,自然难免聚讼纷纷,莫衷一是。如“悼亡说”主要依据“望帝啼鹃”,“恋情说”主要依据“沧海珠泪”,“自伤身世说”主要依据“暖玉生烟”,都不能对全诗进行整体解读。关于本诗的主旨,作者其实已经进行了明示:尾联中的惘然,指的就是这四大困惑。

7.锦瑟是什么意思

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出自:《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此诗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

原文:

锦瑟

唐代: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

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

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

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

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

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之笔。

赏析:

《锦瑟》实际上是对李商隐一生的阐述和概括,是他因听瑟而对自己人生产生的伤怀之作。“锦瑟”是一种乐器,首联用这二个字点题并兴起,这实际是一种虚写。

“一弦一柱思华年”这句话点明了本诗的主旨思想。其后的诗句体现了作者对自己生平遭遇的伤怀之感。“庄生晓梦迷蝴蝶”采用庄生梦蝶的典故。

“庄生”具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是诗人自己的自谓,一方面是回忆追寻自己青年时期的生活。“迷蝴蝶”是用来比喻进入仙游之境。

暗示了作者在年轻时候有过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憧憬,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都幻化为泡影,现在回忆往事颇为辛酸。

“望帝春心托杜鹃”是使用望帝杜宇的典故,用这个典故,表达听瑟二产生的悲哀之感。旨在表达因听瑟曲而产生的悲哀、凄凉之感,瑟声中将悲伤往事带入回忆,令人伤感不已。

“沧海月明珠有泪”选取了沧海遗珠的说法,就是说沧海的遗珠经常对着明月流泪。在哀怨的瑟曲中e68a84e799bee5baa631333431346333,将失意之情淋漓尽致展现出来,触动人内心的共鸣之感。

“蓝田日暖玉生烟”引自“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蓝田的美玉,在暖和的天气就会产生烟。

所以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可望而不可及的怅然和无可奈何之情。前面的诗句都是对文章的铺垫和渲染,为最后尾联的直接抒情奠定了基础。

“此情可待成追忆”这七个字,“此情”是指最初所说的“思华年”的对青春的追忆之情,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这句诗是说这样的情怀岂待今日回忆。

才感觉到悲伤无限,纵使在当时也会令人十分怅然、迷惘,体现了诗人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了厚重无法言说的悲伤与痛苦,多年后追忆起来才更加幽深悲戚。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