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A千树万树梨花开没有体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故B符合题意,C没体现,D体现的是深远持久的特点,故答案应选B。
点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考生一定要注意二者的区别:潜移默化是指文化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强调过程是不知不觉发生的;深远持久是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故强调时效久远。难度适中。
2.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
B
潜移默化,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题中信息显然没有涉及文化氛围,故排除A。从少小到老大,时间跨度较大,但文化对人的影响载体乡音没有发生改变,可见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持久,故B入选。C选项观点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没有传承性,而且题目不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不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巨大,故排除C。D观点正确,但这一观点是相对经济政治而言,文化本身只有相对独立性,本题显然没有涉及与经济政治的比较,故排除。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必修三文化生活-文化的特点
3.中国古典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格律诗词发展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喜欢,尽管现在新诗是诗歌创作的主流,但有一点不容置疑:读古诗词的人还是比读新诗的人多,而且人们读新诗的目的多半停留于表面的欣赏,而读古诗词则在于心灵的深度陶治。
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诗词的发展与继承是可喜的。 一、保持中华民族的独特个性和精神风尚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作为古代科举考试的必修课目,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正统文学,直接或简接地却都是深刻地影响并塑造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在气质。
写景状物,抒情言志,寓理载道,可以说诗词涵盖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国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最生动、最集中、最具体的体现。可以说,一部中国的诗歌史,就是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和文明史,因而诗词的至尊地位是其它门类的艺术无可替代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中国人历来崇尚诗歌。古代的儿童进学伊始首先背的就是《三字经》,如今的小孩还未上学就会背唐诗;屈原在做完《离骚》之后悲 愤 跳 入汩罗江,陆放翁在题壁《示儿》之后瞑目,现代有很多 烈 士写下就义诗;古代墓志有诗,当今碑铭有诗,等等,都说明中国人与诗有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
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毛泽东说:旧体诗“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特性和风尚。”
因此可以说,诗歌造就了中国文化,也造就了中国的人文气质,否定古代诗歌,就等于是否定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体系。 二、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需要 现在有很多人一提到传统二字,就以为不时尚、不现代,但事实上他们并不懂得时尚与现代的内涵,其实,真正的时尚、真正的现代是来自于传统的自然延伸。
从理论上说,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素养,就根本没有资格讨论时尚与现代。于此我又想到从央视十套知道的一个事例:西方科学家承认,现在很多高端科技产品(如手机)与著名建筑的设计灵感居然是来源于中国古老的《易 经》,由此可知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的精深与博大,而传统文化的经典要义就在于古典诗词,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学习、不继承行吗?说得再具体一点,传统文化是用来塑造心灵与人格的,自古及今让我们崇敬的很多学问大师、仁人志士、贤良淑女都是因为他们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而今天很多让我们鄙 夷的金 钱至上而厚 利 薄 义的人、专门利己毫不利人的人、无所寄托无所顾忌的人、没有同情心没有使命感的人、以 欺 骗 他人为乐事的人,多半是由于缺乏传统文化的滋养而导致最终恶 果。
从长远来看,没有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不可能产生这样的社会环境。 三、古典诗词可以陶冶情操和提高情趣 情感是人类永恒的精神主题,人群与狼群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与人之间是有情感的,而诗词就是情感最深厚的载体。
在中国,自周秦汉魏到唐宋元明清,从帝王将相到渔樵歌 伎,从繁华都市到贫困乡村,凡有情处皆有诗,凡有诗处皆有情,不管是诗人之间的相互酬答还是山乡男女的山歌对唱,都是在传递着一种情感,一种心灵。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很有道理的,可想而知一个没有传统修养的人,穿着再高档的西装、涂着再昂贵的脂粉,也不过是一个漂亮的躯壳而已。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反而说不清楚,而用一两句诗词不但立竿见影,而且深化了主题。我想,作为一个社会人,不管我们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也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如果我们不想拒绝优雅与高贵,不能不学一点古典诗词,只有这样才会产生一些由内而外的书卷气味,才会减少一些由外而内的俗气、脂粉气。
四、学习诗词是提高汉语水平的最佳途径 汉语就是诗的语言。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汉语就是在诗的氛围中成长的,在与诗的相互交融中各自得到了丰富,形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汉语的每一个字都有丰富而独特的含义,同时音有同字,字有同音,毫不夸张地说,汉语字字句句都是诗,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都无法比拟的,而诗词就是汉语语言的浓缩精华,不学诗词的人怎么能知道汉语的精深与精彩!我不只一次地请教过很多英文不错的朋友,请他们为我翻译一句我们认为最简单的诗:“白日依山尽”,很意外的是都说不会翻译,后来认识一个毕业于英国白金汉大学并且从小就在美国长大的朋友,把她翻译的英语译成中文是这样的:白色的太阳顺着山落下去了。简直让我哭笑不得!这还叫诗吗?我真的想不到那些大翻译家是怎么翻译中国诗词到外国去的,我很担心中国诗词在外国人看来简直是神 经 病在说话。
因此,想提高汉语水平,你的外语再好也是不行的,最佳的途径就是学习古诗词。现在一些所谓的记者不要说写文章,连一个标题也拟不好,比如“……值得堪忧”这样的标题,其汉语水平可见一斑!如果不补上古典诗词这一课,我看再写二十年也不过如此。
相反,曾经有一篇反映盲目引进冰箱生产线的通讯,它的标题是《阿里斯顿九兄弟,几家欢乐几家愁?》,怎么不叫人拍岸叫绝! 五、贵在熟读深思之后的读写相长 如果我们随便到街上去问路人:你喜欢古诗词吗?得到的多数答案肯定是这样一些:喜欢,但不懂;喜欢,但不。
4.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影响因素: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体 现:交往时的行为、语言和器物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是在认识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体现各种文化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思维方式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影响的过程看)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②要选择健康的文化生活,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点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并不意味着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只有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才会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2)深远持久的影响(从影响的效果看)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长期性的、较为缓慢的,但一旦内化成人们的态度和信念,就会持续地影响人们的畅骸扳缴殖剂帮烯爆楼行为选择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和行为。
②要自觉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