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翻译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葛蔓青又密,爬谷又铺地,叶繁碧萋萋.黄鸟舞戏戏,灌木鸟群集,婉转鸣唧唧.葛蔓青又密,爬谷又铺地,叶繁碧萋萋.煮葛抽丝急,织布缕相系?悠悠做成衣.心思告女师,我回娘家去.内衣洗干净,再把外衣洗.何物还当洗?问安行大礼.○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颓。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采采卷耳秧,采呀不满筐.心里总想他,竹筐放路旁.骑马上山梁,眼看马累伤.喝酒解乡愁,少来把家想.骑马上山冈,马疲人玄黄. 喝酒解乡愁,使他少怀伤.骑马石山上,马嘴白沫淌.仆从也病倒,悲酸满愁肠.○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南山树冠伏,葛藤缠上树.和乐君子啊,安乐又幸福.南山树冠伏,葛藤爬上树.和乐君子啊,福禄其相助.南山树冠伏,葛藤绕上树.和乐君子啊,成就你福禄.○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蝈蝈绿翅振,聚来鸣好音.你的众子孙,多得连成群.蝈蝈绿翅振,轰轰唱好音.你的众子孙,绵长如彩云.蝈蝈绿翅振,相聚共纷纷.你的众子孙,多得如星群.○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叶翠欲滴,桃花花儿密.新娘嫁过来,甜蜜好夫妻.桃叶翠欲滴,硕桃压枝低.新娘嫁过来,美满好夫妻.桃叶翠欲滴,桃叶葱葱密.新娘嫁过来,如意好夫妻.○兔罝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免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密密张兔网,丁当敲木桩.武夫雄赳赳,卫士守四方. 密密张兔网,设在要道上.武夫雄赳赳,公侯好伴当.密密张兔网,设在郊野上.武夫雄赳赳,心腹守国邦.○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示颉之。
来采车前草,采呀采起来.来采车前草,采呀采起来.来采车前草,捡呀捡起来.来采车前草,捋呀捋下来.来采车前草,兜呀兜起来.来采车前草,衣襟兜回来.○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南山乔木高又奇,所憾树下不能息.汉水游女真美丽,无法求到我痴迷.汉水宽宽水漓离,游到对岸不敢提.大江浩浩长又长,没法绕过心里急.江树长得高又杂,割取荆草一把把.姑娘如果要出嫁,好好喂饱拉车马.汉水宽宽滚浪花,想到对岸是自夸.大江浩浩长又长,绕到那边没办法.江树长得杂又高,割取筐筐嫩蒌蒿.姑娘如果要出嫁,快把马驹来喂好.汉水宽宽水潦潦,面对彼岸不敢瞧.大江浩浩长又长,不到彼岸我心焦.○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赬尾,王室如毁。
虽则如毁,父母孔迩汝河坝上转,我砍楸树干.没见心上人,饥渴更熬煎.汝河坝上找,我砍楸树条.见到心上人,难诉两情好.鲂尾红闪闪,王室把人焦.虽然以火煎,父母盼早还.。
2.诗经翻译
魏风,葛屦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因为这样做不公而无德,所以写这首诗用来讽刺。
陈风,墓门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
墓门有梅,有鸮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那人行为不对,作一首歌来告诉他。他不理会我的告诫,等到事情糟糕了,就会想起我的话了。
大雅,崧高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蹻々,钩膺濯濯。
王遣申伯,路车乘马。我图尔居,莫如南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诚归。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啴啴。周邦咸喜,戎有良翰。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万邦,闻于四国。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
尹吉甫做此诵,其诗之意很美好广大,其作用可使人增长善德,因此把它送给申伯。
3.求 诗经《北门》赏析
诗经·邶风·北门》译注题解:这是一篇位卑任重,处境困穷,无处诉说的小官吏埋怨公事繁忙、生活困难的怨诗。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1。终窭且贫2,莫知我艰。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3!王事适我4,政事一埤益我5。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谪我6。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王事敦我7,政事一埤遗我8。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9。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我从北门出城去,心中烦闷多忧伤。既受困窘又贫寒,没人知我艰难样。
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办法想!王家差事派给我,衙门公务也增加。我从外面回到家,家人纷纷将我骂。
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好办法!王家差事逼迫我,衙门公务也派齐。我从外面回家里,家人纷纷将我讥。
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好主意!1.殷殷:很忧伤的样子。2.终:王引之《经义述闻》引王念孙说:”终,犹既也。
“窭(jù巨):贫寒,艰窘。3.谓:犹奈也,即奈何不得之意。
4.王事:周王的事。适(zhì掷):掷。
适我,扔给我。5.政事:公家的事。
一:都。埤(pí皮)益:增加。
6.徧:同遍。谪(zhé哲):谴责。
7.敦:逼迫。8.遗:增加。
埤遗,犹”埤益”。9.摧:挫也,讥刺。
【赏析】 《毛诗序》云:“《北门》,刺仕不得志也。言卫之忠臣不得其志尔。”
郑玄笺曰:“不得其志者,君不知己志,而遇困苦。”三家诗无异义。
朱熹《诗集传》申论云:“卫之贤者处乱世,事暗君,不得其志,故因出北门而赋以自比。又叹其贫窭,人莫知之,而归之于天也。”
但方玉润《诗经原始》则说:“《北门》,贤者安于贫仕也。”现代学者(如高亨《诗经今注》、程俊英《诗经译注)等)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小官吏不堪其苦而向人怨诉的诗。
从诗的语言看,并没有“忠臣不得其志”或“安于贫仕”之意,旧说未免令人感到迂曲,今人的“怨诉”说则解释较为圆满。诗中的小官吏公事繁重苛细,虽辛勤应付,但生活依然清贫。
上司非但不体谅他的艰辛,反而一味给他分派任务,使他不堪重负。辛辛苦苦而位卑禄薄,使他牢骚满腹,家人的责备更使他难堪,他深感仕路崎岖,人情浇薄,所以长吁短叹,痛苦难禁,悲愤之余,只好归之于天,安之若命。
这首诗的主人公虽然是一名官吏,但全诗并非无病呻吟,的确体现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诗中连用“我”字而蕴含的感情色彩,昔人评曰:“三章共八‘我’字,无所控诉,一腔热血。”
(邓翔《诗经绎参》)全诗纯用赋法,不假比兴,然而每章末尾“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三句重复使用,大大增强了语气,深有一唱三叹之效,牛运震《诗志》认为这些句段与《古诗十九首》中“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等一样,“皆极悲愤语,勿认作安命旷达”,这是很有见地的。 关于《北门》一诗的历史背景及其本事,明代何楷《诗经世本古义》根据《邶风·柏舟》推断此诗作于卫顷公之时,清代姜炳璋《诗序补义》猜测此诗作于“西周之世夷厉之时,卫未并邶之日”,但这两种说法均与史实、诗事不符。
今人翟相君《北门臆断》一文,首先根据《诗经》用词惯例,考释“王”特指周王,“事”专指战争,然后根据《左传·桓公五年》记载,考定诗中所谓“王事”,是指卫宣公十二年(707)秋天卫人帮助周桓王伐郑而战败一事。他认为诗中主人公参与了这次战争,归来后受到同僚的埋怨,作这首诗抒愤;或是卫人借这位官吏之口,作诗表达对这次战争的不满。
姑录其说以存参。
4.诗经全文翻译
你那不是全文
【国风·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兔罝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免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礻颉之。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5.诗经翻译
柏舟 【概要】妇人遭受遗弃,又为群小所欺,坚持真理,不甘屈服的抒愤诗。
泛(泛Fan4)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rú如)。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sù诉),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Di4),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yùn运)于群小。
觏(ɡòu够)闵(mǐn敏)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pì屁)有摽(biào鳔)。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注释】1.泛(Fan):泛,漂浮,漂流,随水冲走。
2.流:中流,水中间。 3.耿耿:有心事的样子;形容心中不安。
鲁诗作”炯炯”,指眼睛明亮。 4.隐忧:藏在心底的忧愁,深忧。
隐:痛 5.微:非,不是。 6.鉴:铜镜。
7.茹(rú如):吃,包容。 8.据:依靠。
9.薄言:语助词。愬(sù诉):同”诉”,告诉。
10.棣棣:上下尊卑次序井然,雍容娴雅貌;一说丰富盛多得样子。 11.选:同”巽”,屈挠退让貌。
12.悄悄:忧愁的样子。 13.愠(yùn运):恼怒,怨恨。
14.觏(ɡòu够):同”遘”,遭逢。闵(mǐn敏):痛,指患难。
15.寤:交互。辟(pì屁):通”擗”,捶胸。
摽(biào鳔):捶,打。 16.居、诸:语助词。
胡:何。 17.迭:更动。
微:指隐微无光 18.澣(huàn浣):洗涤。 【译文】 柏木船儿荡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
圆睁双眼难入睡,深深忧愁在心头。不是想喝没好酒,姑且散心去邀游。
我心并非青铜镜,不能一照都留影。也有长兄与小弟,不料兄弟难依凭。
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 我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我心并非草席软,不能任意来翻卷。
雍容娴雅有威仪,不能荏弱被欺瞒。 忧愁重重难排除,小人恨我真可恶。
碰到患难已很多,遭受凌辱更无数。静下心来仔细想,抚心拍胸猛醒悟。
白昼有日夜有月,为何明暗相交迭?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静下心来仔细想,不能奋起高飞越。
【赏析】 这是一首情文并茂的好诗。俞平伯认为:“通篇措词委婉幽抑,取喻起兴巧密工细,在朴素的《诗经》中是不易多得之作。”
(《读诗札记》)关于此诗的作者和主旨,在历史上曾有长期争论。概括起来主要是两派:一派认为作者是男性仁臣,《毛诗序》说:“言仁而不遇也。
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另一派认为作者是女子,鲁诗即以为是卫宣夫人所作,说:“贞女不二心以数变,故有匪石之诗。”
(刘向《列女传·贞顺》)现代学者多认为是女子所作。我们观察整首诗的抒情,有幽怨之音,无激亢之语,确实不像男子的口气。
从诗的内容看,是一首女子自伤遭遇不偶,而又苦于无可诉说的怨诗。 全诗共五章三十句。
首章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起兴,以柏舟作比。这两句是虚写,为设想之语。
用柏木做的舟坚牢结实,但却漂荡于水中,无所依傍。这里用以比喻女子飘摇不定的心境。
因此,才会“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了,笔锋落实,一个暗夜辗转难眠的女子的身影便显现出来。饮酒邀游本可替人解忧,独此“隐忧”非饮酒所能解,亦非遨游所能避,足见忧痛至深而难销。
次章紧承上一章,这无以排解的忧愁如果有人能分担,那该多好!女子虽然逆来顺受,但已是忍无可忍,此时此刻想一吐为快。寻找倾诉的对象,首先想到的便是兄弟,谁料却是“不可以据”。
勉强前往,又“逢彼之怒”,旧愁未吐,又添新恨。自己的手足之亲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人?既不能含茹,又不能倾诉,用宋女词人李清照的话说,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词)。
第三章是反躬自省之词。前四句用比喻来说明自己虽然无以销愁,但心之坚贞有异石席,不能屈服于人。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我虽不容于人,但人不可夺我之志,我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决不屈挠退让。
读诗至此,不由人从同情而至敬佩。那么主人公那如山如水的愁恨又是从何而来呢?诗的第四章作了答复:原来是受制于群小,又无力对付他们。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是一个对句,倾诉了主人公的遭遇,真是满腹辛酸。入夜,静静地思量这一切,不由地抚心拍胸连声叹息,自悲身世。
末章作结,前两句“日居月诸,胡迭而微”,于无可奈何之际,把目标转向日月。日月,是上天的使者,光明的源泉。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司马迁语),女子怨日月的微晦不明,其实是因为女子的忧痛太深,以至于日月失其光辉。内心是那样渴望自由,但却是有奋飞之心,无奋飞之力,只能叹息作罢。
出语如泣如诉,一个幽怨悲愤的女子形象便宛然眼前了。那么女主人公是怎样的人呢?小人又何指呢?各家之说中,认为女主人公是贵族妇人,群小为众妾的意见似乎比较可取。
全诗紧扣一个“忧”字,忧之深,无以诉,无以泻,无以解,环环相扣。五章一气呵成,娓娓而下,语言凝重而委婉,感情浓烈而深挚。
诗人调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的运用更是生动形象,“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几句最为精彩,经常为后世诗人所引用。
6.求诗经·北门与诗经·黄鸟的用韵格式
关于《北门》,事实上“哉”与“之”押韵(《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之”部)。程俊英《诗经注析》训“为”为“歌”部,与“何”押韵,亦可参考。
先秦的韵部与后世差异甚大,且存在明显的方言差异,还有临韵借用的情况。例如“母”字,在《鄘风·蝃蝀》中押“鱼”部,与“雨”押,在《郑风·将仲子》中押“之”部,与“杞”押。
《诗经》的押韵方式没有统一标准,有的句句押,有的偶句押,有的抱韵,有的交韵,有的押句中韵。例如《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句中“乔”,“休”,“游”,“求”通押,“木”,“女”临韵。句尾两个“思”又押;中间换韵,句中“广”,“方”,“泳”,“永”通押。句尾“矣”“思”临韵。
所以恐怕韵例只能概括一般性质,具体诗则需要具体分析。
7.诗经的诗
诗经·邶风·北门》译注
题解:这是一篇位卑任重,处境困穷,无处诉说的小官吏埋怨公事繁忙、生活困难的怨诗。
原 文
出自北门,
忧心殷殷。
终窭且贫,
莫知我艰。
已焉哉!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
政事一埤益我。
我入自外,
室人交徧谪我6。
已焉哉!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
政事一埤遗我。
我入自外,
室人交徧摧我。
已焉哉!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翻译
我从北门出城去,
心中烦闷多忧伤。
既受困窘又贫寒,
没人知我艰难样。
算了吧,
都是老天安排定,
我有什么办法想!
王家差事派给我,
衙门公务也增加。
我从外面回到家,
家人纷纷将我骂。
算了吧,
都是老天安排定,
我有什么好办法!
王家差事逼迫我,
衙门公务也派齐。
我从外面回家里,
家人纷纷将我讥。
算了吧,
都是老天安排定,
我有什么好主意!
《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8.《诗经》翻译
<;关雎>
【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寻找。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挑选。
善良美丽的姑娘,
鼓乐之礼娶回家。
<;蒹葭>
【今译】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
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
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
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9.诗经帮忙翻译一下
诗经·邶风·击鼓》赏析《诗经·邶风·击鼓》译注『咀华庐』整理题解:卫国兵士,远戍陈宋,久役不得归,怀念妻子,回忆临行与妻子诀别之词。
原文译文注释击鼓其镗1,踊跃用兵2。土国城漕3,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4,平陈与宋5。不我以归6,忧心有忡7。
爰居爰处8?爰丧其马?于以求之9?于林之下。死生契阔10,与子成说11。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12,不我活兮13。
于嗟洵兮14,不我信兮15。敲鼓声音响镗镗,鼓舞士兵上战场。
人留国内筑漕城,唯独我却奔南方。跟从将军孙子仲,要去调停陈和宋。
长期不许我回家,使人愁苦心忡忡。安营扎寨有了家,系马不牢走失马。
叫我何处去寻找?原来马在树林下。“无论聚散与死活”,我曾发誓对你说。
拉着你手紧紧握,“白头到老与你过”。叹息与你久离别,再难与你来会面。
叹息相隔太遥远,不能实现那誓约。1.镗(tánɡ堂):鼓声。
其镗,即”镗镗”。2.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
兵:武器,刀枪之类。3.土国:或役土功于国。
漕:地名。4.孙子仲:卫国大夫。
5.平:和也,和二国之好。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
陈、宋:诸侯国名。6.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
7.有忡:忡忡。8.爰(yuán元):本发声词,犹言”于是”。
丧:丧失,此处言跑失。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9.于以:于何。10.契阔:聚散。
契,合;阔,离。11.成说:成言也犹言誓约。
12.于嗟: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13.活:借为”佸”,相会。
14.洵:远。15.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
一说誓约有信。【赏析】《毛诗序》云:“《击鼓》,怨州吁也。
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
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为“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之事,在卫穆公时。
今以为姚说较《毛序》为合理,姑从姚氏。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
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
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
“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现在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
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芭蕉剥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写安家失马,似乎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最细。《庄子》说:“犹系马而驰也。”
好马是不受羁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这个细节,真写得映带人情。
毛传解释一二句为:“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把“爰”解释为“或”,作为代词,则两句通叙营中他人。
其实全诗皆抒诗人一己之情,所以四、五两章文情哀苦,更为动人。第四章“死生契阔”,毛传以“契阀”为“勤苦”是错误的。
黄生《义府》以为“契,合也;阔,离也;与死生对言”是正确的。至于如何解释全章诗义。
四句为了把叶韵变成从AABB式,次序有颠倒,前人却未尝言及。今按本章的原意,次序应该是:执子之手,与子成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
这样诗的韵脚,就成为ABBA式了。本来“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是“成说”的内容,是分手时的信誓。
诗为了以“阔”与“说”叶韵,“手”与“老”叶韵,韵脚更为紧凑,诗情更为激烈,所以作者把语句改为现在的次序。第五章“于嗟阔兮”的“阔”,就是上章“契阔”的“阔”。
“不我活兮”的“活”,应该是上章“契阔”的“契”。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会也。”
“于嗟洵兮”的“洵”,应该是“远”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阔”的“阔”。“不我信兮”的“信”,应该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说”而言的。
两章互相紧扣,一丝不漏。诗凡五章,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后两章转到夫妻别时信誓,谁料到归期难望,信誓无凭,上下紧扣,词情激烈,更是哭声干霄了。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