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有哪些风格

古代诗歌有五种常见的风格。

一、雄浑。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吞宇宙,气度阔达,气概恢弘,气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它如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如横空出世,千嶂连云的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玲珑的苏州园林。在具体诗歌中有视死如归,慷慨悲歌。如项羽的《垓下歌》。有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的《大风歌》。有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

二、豪放。起特点是: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出奇,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胸襟阔达;

三、沉郁。其特点是:情感浓郁,悲愤蕴藉。

四、悲慨。其特点是: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

五、俊爽。其特点是:纵横古今,雄视万物,畅谈历史,针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国之无门,另一方面,又有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风动,畅快爽利。

2.诗歌抒情特点是什么

诗歌特点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3.现代诗的风格和特点

请输入你的答案。

简要定义「诗歌」:诗歌是摘要地反映生活精华的文学样式。它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想象力、高度的概括性、凝炼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和节奏等特点。

在创作诗歌中,要热爱、熟悉生活,培养对日常生活细节、生活现象的敏锐感受;并借用「形象语言」表现感情、思想,在各种「形式」中表现各种篇章结构、修辞手法,达成「温柔敦厚」、「喻蕴深远」的美学韵文艺术

诗歌主要内涵(诗歌由意象构成、具备多义性、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抒情性、高度的概括性、凝炼的语言)

由于「诗歌由意象构成」、「具备多义性」这2项已经几乎成了诗歌界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去年西楼没有将之列入诗歌基本要素。后来发觉,初学者多数对意象还是停留在字词的直接印象,对多义性也抱持怀疑的态度。所以为了让初学者直接、简易学习,还是将这2项列入主要内涵,以便满足大家「一次学会」的要求。

诗歌的特点2

诗歌由意象构成

4.诗歌鉴赏语言风格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horizonsuxi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将诗歌和适合它的语言风格连线豪迈雄奇千里黄云白日曛,悲壮慷慨e68a84e799bee5baa631333433623739北风吹雁雪纷纷。沉郁顿挫莫愁前路无知己,朴素自然天下谁人不识君?含蓄委婉婉约细腻清新明丽幽默讽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悲壮慷慨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豪迈雄奇悲壮慷慨沉郁顿挫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豪迈雄奇悲壮慷慨沉郁顿挫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朴素自然幽默讽刺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豪迈雄奇悲壮慷慨沉郁顿挫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豪迈雄奇执手相看泪眼,悲壮慷慨竟无语凝噎。沉郁顿挫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豪迈雄奇悲壮慷慨沉郁顿挫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豪迈雄奇幽默讽刺悲壮慷慨沉郁顿挫朴素自然

5.诗歌抒情的方式有哪些

(一)直抒胸臆。

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 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二)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当中,通过描写景物(声光色态、动静虚实)来抒发。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心,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不尽,随水长流。孟浩然有一首《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全诗选取典型的秋天景象来抒情。

北风萧萧,木叶摇落,大雁南飞,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孤独的诗人面对迷茫的江水,又怎能不思乡呢?这类借景抒情的诗作中有一类“触景生情”的,特别富有情趣。王昌龄的《闺怨》即为代表作品。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歌描写一位闺中少妇,被一个明媚的春日哄动了藏蛰一冬的热情,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登上楼头,忽然看见路头的青青杨柳,心里产生了微妙的情感变化:在这样明媚的春天,自己竟然独守空闺,与丈夫天各一方,更恐怖的是,她发生了这样的疑问——我的青春是不是和这杨柳一样黄了又青呢?早知如此,当初又何必让丈夫从军边塞,想立功封侯呢?青青杨柳惊动了少妇久蛰于心的幽怨相思。 (三)叙事抒情。

有些诗歌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歌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通篇叙事,首句写在洛阳城里又见秋风,引起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次句写想写家书,而思绪万千,不知从何说起,这两句比较平淡。

三、四两句抓住一个细节,化庸常为神奇:行人(送信之人)要走之际,诗人似乎又想起什么内容忘记写入信中,只好拆开信封再检杳一遍。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那种无限牵挂的微妙心理,正是通过这一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

王维的《杂诗》(其二)的叙事更富有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诗人用白描手法记录了一次对话(应该就是诗人对来客的问话):“您从我家乡来,应该知道家乡的事吧?您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可曾开了花?”诗人不直说思念,而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强烈的思念——诗人对家乡的景物是那么熟悉,诗人的语气是那么急切,他是多么想亲自回去看一看啊!古诗中还有一些叙事类作品,以曲折见长,在很短的篇幅内写出波澜,有尺水兴波之妙,颇值得玩味。

最有代表性的是晚唐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诗歌以闺中思妇的口吻来写,起句很是突兀,早晨起来,就要去打门前树上的黄莺儿;为什么呢?原来是不想让它在枝上啼叫;黄莺的声音很动听,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它的啼叫惊醒了我的梦;什么梦这么甜美?原来是梦见了在辽西从军的丈夫相会,难怪要去打那黄莺儿了。 四句诗,一句一层意思,而且是用了倒叙的手法,环环相扣,思妇的极度失望、烦闷的心理活现纸上,可谓是极尽曲折之妙。

(四)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如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两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质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五)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常用的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如李商隐的《贾生》云:“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摘取汉文帝在未央宫的宣室祭祀后召见贾谊,向他询问鬼神之事的镜头入诗,这件事是帝王千万件起居活动之一。

诗人为什么抓住这一点来写,因为通过这一点,反映了汉文帝求贤是假,表面上礼贤下士,将放逐在长沙当太傅的贾谊召回,可是却不重用他,贾谊的才华格调是无下伦比的,他主张削弱诸王势力,巩固中央政权以外抗匈奴的主张是正确的,对这些治国大计,汉文帝却不问,而偏去问鬼神本源之事,甚至不顾帝王之尊,移动席位靠近,一直听到半夜,而对千万苦难苍生的安危死活却一句不提,这不是荒唐透顶么?李商隐嘲讽的是汉文帝,其实也是嘲讽晚唐一些昏庸君主,嘲讽所有以求贤来博取名誉而实际并不重贤的统治者。 (六)用典抒情。

借用典。

6.古代诗歌鉴赏主要有哪些语言风格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听海人12

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慷慨悲凉(一)清新自然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自然的诗歌语言风格,一般在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的写景诗中体现。如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和王维的诗。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二)平淡质朴其特点是选用恰当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三)华丽绚烂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想象,各种修辞。如李白、李商隐的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四)简洁明快其特点是明白通畅,就是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明快莫过于白居易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白居易《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7.诗歌艺术特色有哪些

诗歌是一咱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是以意象为诗情表达的基本结构单位,借助丰富的想像和新奇的比喻,以具有强烈节奏感和音乐性的语言,高度概括地表现诗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由衷咏叹的文学体裁。

它是深缅的思想和饱满的感情,在创造性想象的过程中交融在一起而显现出来的一咱精练而富于感染力的艺术。 一、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艺术特征 小说、寓言和童话主要通过人物或动物和故事情节来再现生活的;散文主要是借助一定的人物、事件和场景来再现生活;戏剧主要是通过人物的矛盾冲突、语言和旁白来再现生活的。

而诗歌则是主要通过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的。因此可以说,抒情性是诗歌的语言艺术。

有人把抒情性称为诗歌的灵魂。 诗歌的抒情性,是指诗歌不但用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是通过抒情的方式来打动和教育读者。

郭沫若说过一句话:“诗的本职专在抒情。”抒情性构成了诗歌的艺术生命,离开抒情性谈诗歌是没意义的,因为抛开抒情谈诗歌,诗歌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价值。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反映了三千年前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人们的喜怒哀乐的情感。 有人说,诗歌是用来抒情的。

我们不能超越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但能超越心理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而这种超越就是要通过诗歌里面的抒情来完成。现在我们不能经历杜甫诗人所处的战乱社会人们的疾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杜甫的《登岳阳楼》中的抒情情感去感受。

王维写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巧妙地传达了作者与朋友依依不舍、叹息流泪,说着相聚时的欢乐,分别的无奈,别后会有的思念的思想感情。也许现在分别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我们不但交通方便,联系也方便,只要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E-mile就可以联系上对方,甚至可以通过视频看见对方那熟悉的面孔,但是当时交通不便,今次分别不知何年何日才能重逢,生离也就是死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歌是李白的一首思乡诗,他把自己身在他乡的那份寂寞、思乡之情用二十个字淋漓尽致一表露出来。

当我们离开家乡的时候也会对着月光念起这首诗,特别是中秋节的时候这首诗尤其流行。这就是诗歌表现出来的艺术灵魂。

一首优美动人的之所以千古流传下来,之所以为千百万读者所吸引,尽管有些诗歌所反映的内容与我们相距十分遥远,不复有与诗同时代的体验,但仍会为其诗所震憾,这就是诗的抒情所体现的美的力量,其内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感情的饱满真挚。 二、形象美是诗歌的基本特征 小说戏剧的主要表现手段是故事情节、人物对话,而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诉诸读者直观感觉的形象和声韵。

形象鲜明、声韵铿锵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唯物辩证主义认为,把握事物的本质就是要通过现象看本质。

人脑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外界事物为人感知,反映到大脑中,经过思维抽象出结论,这结论是对景物的本质的认识。然而本质的认识是抽象的、静止的、综合的,也是无个性的,我们该如何表达它呢?例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人们都感到非常沉痛,人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沉痛?我们可用“心如刀绞”、“哀漠大于心死”等词语来形象地表达失去周总理的痛苦,诗歌也一样讲求形象。

当我们旅游归来,告诉朋友那里的景色优美,但我们单纯地说“那里的景色好美哦!”别人会无法想象到底有多美,是像湛江的湖光岩一样美吗?还是像肇庆的鼎湖山一样美?我们可以用一句概括性的话来表达,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然而这还不够形象,必须作一番形象的描绘才行,就像白居易作的《钱唐湖春行》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所看到的景色再现在读者眼前。 诗歌有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之分,抒情诗往往情景交融,有景物形象,而说理诗特别是解读人生的哲理诗,哲理本来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要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达,通过情来打动人。

因为诗歌是通过抒情来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诗人的感情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感受来调动的,他必须把这具体事物的形象再现出来,才能让人知道他感情的由来,而且也让人有同感。形象化使人有美的感受,也使人感到容易理解和接受。

苏轼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借一座山来说明抽象哲理的,以具体写出的诗除了具有形象美以外,本身是灵活的,意象玲珑,可从多角度作多面观,似乎涵义无穷。中国的诗歌理论强调的意象既要有意,还要有象,通过形象来提示意义,形象可以说是诗歌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音乐美是诗歌的先天素质 汉朝的乐府是配乐演唱的,唐宋的词有曲牌,而诗是用来唱的,尽管它发展到后来诗与歌逐渐分离,有的已不能唱了,但音乐的本性依然保持不变。诗歌是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在最初的阶段是和音乐、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在古代社会里,人们打猎回来,要祭祀,要庆祝,他们是围着篝火跳舞,敲着鼓,唱起歌。皇宫里祭祀也是吟唱诗,青楼里的歌妓是歌唱诗。

可以说,音乐美是诗歌的一种先天的素质。 古今往来,在各类文学和艺术中,诗歌与音乐是最接近。

8.著名诗人的诗歌风格总结

李白

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白居易

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王维

人称”诗佛”,诗歌中有佛教意味,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杜牧

善于咏物抒情,借花自誉,曾写过《紫薇花》,人称其为“杜紫薇”。

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苏轼

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