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些适合小学六年级的诗歌(或古诗)配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6单

1、《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3、《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4、《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5、《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6、《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7、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8、《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9、《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0、《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11、《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12、《长安秋望》【唐】杜牧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天与秋色,气势两相高.13、《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14、《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15、《秋日》【唐】耿玮返照入闾巷,忧来谁共语?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16、《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7、《秋夜曲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18、《苏幕遮》【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19、《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0、《秋波媚》【宋】陆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2.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四首古诗,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

1、诗经采薇改写故事:

回想当初,离家之时的我还正年青,在那个春风和煦、杨柳依依的日子,伴着鸟儿在枝头的吟唱,我站在树下与我的妻儿、我的父母、我的乡亲们挥手告别,奔赴战场。家里妻儿不忍我离去,我又何尝舍得她们。

如今,在这个十几年后的深冬,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 万里飞雪,将穹苍作烘炉,熔万物为白银。 雪将住,风未定,我已经拖著疲惫的身子,慢慢地走在这条熟悉却又陌生的回家路。

家乡变了吗?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家乡是否已变得荒无人烟?亲人们还在吗?我终於回来了,可是,却丢失了青春的年华,丢失了与亲人们在一起的快乐生活。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我,再想起当年那一场场残酷的战争,它们让多少人家破人亡?我不敢再去想,那种悲伤的心情,此时,还有谁能够理解啊?

漫天的飞雪中,走着的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因为我是还活着;同时我也是一个不幸的人,我被那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又饥又渴。

我只是风雪中一个孤独的身影。

步履蹒跚地走着。

战战兢兢地走着。

零乱的脚步,踏碎了地上的冰雪,却踏不碎天地间的落寞。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是一个秋天的夜晚。

辛弃疾同友人一起从家中漫步出来,他们要去黄沙岭踏月赏景。

当时的天边,一轮明月升上了树梢,明光的亮光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它们在摇曳的枝头盘旋。随着那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也送来了一阵阵稻田里成熟的在稻花所散发的香气里。蝉声香气里,隐隐约约的,还有人声,是秋夜纳凉的人们正谈论着丰收的年景,可是听不清楚啊,因为田里的青蛙也仿佛感受到了农民们的喜悦心情,一阵阵一片片,欢愉的叫着。再往前走,天空中开始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忽然想起就在前面的社林边,应该有一家茅店小屋啊,怎么看到呢?再往前走了马步,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之前,不就是原来熟悉的小店吗。

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ppt课件

轻叩诗歌的大门

为了更好地进行本次综合性学习,打开诗歌的大门,老师特地举行了一个诗歌朗诵会,让我们一人搜两首诗,去用心品读。诗歌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力,甚至一个世界文学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说,多读诗歌,还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增长我们的见识。 在进行诗歌朗诵会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分工。在我们小组里ccc是组长,负责整理我们的成果,把它顺好;yyy负责搜集背景音乐,xxx负责整理资料,而我,负责整理赏析并上台朗诵我们组的成果。我们虽然各有分工,但缺一不可,所以我们组的成员很重视这件事。

在我朗诵成果时,音乐响起,配合的天衣无缝,而且音乐和诗歌很相配,并不与诗歌冲突。在我读完时,音乐也正好结束了。此时,只听见台下一片掌声。 通过这一次诗歌朗诵会,我们学到了很多诗歌,使我们了解了更多诗的背景从中我明白了许多原来不知道的更深的含义及诗人的内心,如杜甫的《江村》,这首诗虽然表面上是写作者住在江村时的惬意,而开完诗歌诵读会后我还明白:作者虽然惬意,但是在别人的施舍下感到的,一个诗人要在别人的施舍下过日子,难道不让人忧伤吗? 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更重要的是 ,我还尝试着自己写诗歌,在诗歌里,我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的思维可以跳跃,我想象得到了丰富的延伸,我们可以 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而且很有趣很轻松,一不小心还有流芳百世,让子孙们天天拜读的可能,多好啊。

我们在学习诗歌时还学会了读诗歌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 2.联系作者的生活实际。所以说,这一次综合性学习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了很大的帮助 这是一个让我难忘的综合性学习,因为它可以影响我们一生。

4.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

1、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

曹植后期的诗歌实际上是他的痛苦培育出来的,大多是慷慨悲壮之音。现存有《曹子建集》。

2、漉:过滤。 3、鼓:豆豉,煮熟的一种豆制品,可用来调味。

4、萁:豆茎。 5、釜:古代一种煮食器。

6、煎:一种烹饪方法。 [题解] 据《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曹丕在争当太子的过程中战胜了曹植,做了皇帝。

有一次,他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如果作不成就要杀头。曹植应声而作《七步诗》,曹丕听了之后十分尴尬。

此诗是对曹丕企图加害同胞兄弟的控诉,曹植没有被兄长的淫威吓倒屈服,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这首诗,巧妙地运用豆和萁的特殊关径流,无情地嘲讽了曹丕的卑鄙行径。诗中“泣”字,用得十分惨痛,诗人内心的痛苦跃然纸上,感人至深,结尾两句揭示全篇主旨。

这首诗从形式上很像寓言诗,诗中的豆不仅会泣而县城能诉,诗中句句咏豆、萁,无不带有象征意义。 [诗译]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总结] 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

后一句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1.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词语注释: 1.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2.闲:安静。

3.时:时而,偶尔。 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

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

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墅,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

服药佯为□疾,仍被送洛阳,署以伪官。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肃宗嘉许,且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兄赎罪,故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译文: 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 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 时时发出的鸣叫在山涧中回响。

3、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西元698-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王昌龄为“七绝圣手”。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词语注释: 1. 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3.寒雨:寒冷的雨。 4.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简称这一带为吴,与下文“楚”为互文。

5.平明:清晨。 6.客:在这指辛渐。

7.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8.孤:独自,孤单一人。

9.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 10.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11.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黄河南岸。 译文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清晨当我送别友。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