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曹操诗歌风格的介绍与评论
1.“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2.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
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
《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3.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4.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摘自百度百科,经简单编辑,仅供参考。
2.对曹操诗歌风格的介绍与评论
1.“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2.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3.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4.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摘自百度百科,经简单编辑,仅供参考
3.对曹操诗歌风格的介绍与评价(不要太多字,精华就行),有关曹操的
一。
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借古题写新事,如《薤露》、《蒿里》,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操却用悲凉苦恨之调。
二。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
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磐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小故事 故事1:曹操非常爱惜人才,为了留住人才甚至可以受辱。
有一次陈琳写文章把曹操给骂了,而且骂得很难听,基本上祖宗三代全给囊括了。后来曹操抓住了陈琳,审讯时,曹操问道:“你为什么骂我的祖宗?”陈琳嘿嘿的笑道:“我当时写文章,文思泉涌,骂你骂的起兴,就控制不住把你祖宗也给带上了。”
曹操素知陈琳是个人才,听罢他的话后哈哈大笑,竟然宽恕了他,并把他留在身边视为好友。 故事2:曹操非常喜欢幽默的人。
丁文侯在曹操手下供职,利用职务之便把官牛跟自己的牛偷换,被人告发,被免职。有一次曹操看见了他,就有意问道:“文侯啊,你的官印呢?”丁文侯知道曹操在开他的玩笑,就说“拿去换吃的了。”
曹操听后哈哈大笑,恢复了他的官。 故事3:曹操听说丁仪很有才学,想把女儿嫁给他。
曹丕反对说:“女人都希望丈夫英俊,可丁先生是个独龙眼,怕有些不妥。我们的公主怎么能受这委屈。
“曹操后来接见丁仪,对他的才华大加赞叹,不禁后悔当初听从了曹丕的劝阻,他说:”丁先生多好的人呐,纵然他瞎了一只眼,也应该把女儿嫁给他,,丕儿误我也。” 故事4:曹操听说荀攸才高志大,就写了一封极为恳切的邀请函给他,内云:“方今天下大乱,正是智士劳心之时,而先生笼袖观望,归隐道山,不觉得太久了吗?”荀攸接到信后大为感动,于是前去投靠,成了曹操的军师。
故事5:名士阮瑀不喜欢曹操,为了逃避曹操对他的重用,他竟然效仿古代的伯夷、叔齐披发入山。曹操不依不饶,在山脚下焚山求士。
烈焰腾空,阮瑀耐不住,终于入朝,得以展其才华。 故事6:曹操听说太史慈的大名后,想把他罗致帐下,遂派人送去礼物。
太史慈打开一看,内中空无一字,仅是一味中药,其名“当归”。 故事7:曹操曾颁布三道求贤令。
这三道求贤令一举颠覆了中华传统儒教信念的文化思维。曹操不仅郑重推出“唯才是举”的主张,还大步流星地将这一主张无条件的贯彻到底,使“唯才是举”成为优先于其他所有原则之上的首选原则。
成为千古佳话。 故事8:曹操,发布“唯才是举令”,招贤纳士。
在他的高级谋士戏志才去世后,他对当时任侍中、尚书令的荀彧说:“志才死后,没有可以与我共同商谈国家大事之人”,并要求荀彧为他推荐人才。荀彧就把郭嘉推荐给曹操。
郭嘉与曹操两人初次见面,就纵论天下大势,探讨国家兴亡,畅谈治国用兵之道,十分投机默契。曹操就十分高兴地对众人说:“能使我成就天下大业的,必定是此人!” 故事9:曹操打败袁绍后,在袁绍的军营里搜到好多自己的部将私通袁绍的信件。
曹操却看也不看就将这些信件全部烧毁了,并说:“袁绍兵强马壮,我自己有时也打退堂鼓,何况你们呢?”众将无不感激涕零,从此死心塌地,死而后已。 故事10:曹操南征张绣,刘表部将文聘抵抗到最后一刻才无奈的向曹操投降。
“先生为什么来迟了啊?”曹操笑着对文聘说。“我无力辅佐刘表成就大业,又无能保全一方疆土,衷心愧愧,所以来晚了。”
“好忠臣。”曹操感叹一句,旋即让他统带本部兵马,依旧做自己的江夏太守去了。
故事11:曹操赏罚分明,极少贪功,战事一了,常会在庆功宴上作一番点评,将分属于各位谋士武将的功劳逐个指出,此乃“荡寇将军张辽之功也”,“此乃贾诩之功也”,“此乃钟繇之功也”,不一而足。 故事12:曹操很信任魏种。
当年兖州被吕布夺去,郡县之人多叛曹应吕,曹操曾不无得意地对手下说:“我相信魏种肯定不会抛弃我。”话音刚落,就接到了魏种叛变的消息。
曹操怒火攻心,咬牙切齿地发誓道:“除非你有本事逃到我找不到你的地方。”后来曹操战败吕布,叛逃的魏种即被兵士绑得结结实实,送到曹操面前。
“哪能这样对待魏先生”,曹操喝退兵士,亲自上前为魏种解开绳索,仍旧让他官复原职,就像两人之间根本没有过节,就像自己从来没有发过誓。 没看明白你的要求,抱歉。
如果评价你满意的话,我把小故事给你 望梅止渴 在讨伐张锈的行军途中水源紧缺,将士们干渴难忍,一个个倒在了路边。
他看到这种情况,知道硬是叫他们走越没用。于是他脑筋一转,大声说前方有片梅林,树上的梅子又大又甜,到了那儿大家就能解渴了。
士兵们听了这话,来了精神,一直走到了有水源的地方。他用与士兵们打精神战的方式鼓励士兵们继续向前。
他这么做,既不贻误军机,又鼓舞了将士们的势气,可谓是“一举两得”。 夜宿友人 他在逃避追杀时住进了吕伯奢家里,听见了磨刀声,对他们产生了怀疑,因而起了自卫心理,杀了他全家,接着转移住所。
以他当时的情况看来,这是理。
4.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
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
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 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
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
扩展资料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 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
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 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
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操。
5.曹操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
曹操的诗歌现存二十余首,都是乐府诗。其诗以五言和四言成就最高。从思想内容看:
1、较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度关山》、《短歌行》,写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统一天下的壮志。
2、反映社会动乱现实和民生疾苦的。如《蒿里行》、《苦寒行》
3、游仙诗。
艺术特色:曹操的诗,积极奋发,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气魄。借乐府古题写时事,语言古朴自然,不加雕饰,形式自由,真率的展示了诗人兼枭雄的内心世界,形成了悲凉沉重的风格。
推荐两篇文章:
曹操不仅是汉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卓越的诗人。关于曹操诗歌创作的特色,前人的评述很多,但都只是从他诗歌的艺术特征来说。我认为曹操诗歌创作内容的一大特色是反映现实,体现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具有现实精神。其艺术特色是质朴古直,情景交融,时间和空间不断转换。本文着重从曹操的个性特征,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三方面来论述他诗歌创作的特色。
————杨秀玲《论曹操诗歌的创作特色》/f?kz=86014727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又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一方面凭借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泛地搜罗文士,造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局面;另一方面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2213977
6.曹操的简介和评价分析,400字就够了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评价: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7.曹操的诗歌有什么特点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所以 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 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放弃雄心壮志。
一代泉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 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
比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沉情绪,《陌上桑》等游 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8.曹操简介和简评
曹操 (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
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曹操是一个性格复杂但又很可爱的人 曹操是一个奸诈的人 曹操是一个温情的人 曹操是一个狠毒的人 曹操是一个宽容的人 曹操是一个报复心极强的人. 总结起来他是一个: 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 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 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 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 大家风范又小人嘴脸 英雄气派又儿女情长 阎王脾气又菩萨心肠 之人! 2. 曹操的用人政策之一: 名与实中重务实:名至实归,更重实际. 曹操的用人政策之二: 德与才中求才能:德才兼备,唯才是举. 曹操的用人政策之三: 廉与贪中不计较:重用清官,不避小贪. 曹操的用人政策之四: 降与叛中不挑剔:招降纳叛,尽释前嫌. 曹操的用人政策之五: 大与小中找平衡:抓大放小,不拘小节. 总之曹操的用人之术是:大气! 3.曹操后来为什么能胜利? 除了他远见的政治眼光和敏锐的用人之道外曹操最大的优点是他谦虚! 他总是能打败了检讨自己,打胜了感激别人 而这一点在东汉末年那个群雄逐鹿,风起云涌 的年代是相当不容易的! 4.曹操做人的风格: (1)聪明(2)随和(3)真诚(4)深沉 5.曹操在用人方面的特点及核心. 特点是: 真心诚意,以情感人;推心置腹,以诚待人. 开诚布公,以理服人;言行一致,以信取人. 令行禁止,依法治人;设身处地,以宽容人. 扬人责己,以功归人;论功行赏,以奖励人. 核心是:洞察人性,洞悉人心.。
9.简述曹操诗风特点和主要文学贡献
为您解答,请参考: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