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描绘诗歌画面】

@ 提供朋友一些考试的范例来体会字句上的描绘方法. (一)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用简洁的语言描绘“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的景象.(3分) 示例: 秋风乍起,树叶纷纷飘零,大雁南飞, 北风呼啸,江上涌起层层巨浪,令人倍增寒意. 两句描写各占一分,语言完整简洁占一分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渡荆门送别 ?李白(八上)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3分) 示例一: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 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示例二: 连绵的群山随着船行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宽阔的平原,浩荡的江水奔流不息,在荒漠辽远的原野上滚滚东流. 2.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示例: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 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牛肉一吃完,将士们就排成整齐的队伍,接收将军的检阅. 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看着眼前整齐的军容,肥壮的骏马,内心充满战斗的豪情:值此秋高马肥的时节出征,一定会战无不胜吧. 评分意见:本题4分.3句赏析各占1分,语言表述完整生动1分.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5. 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来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评分意见:本题2分.两个要点各占1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问: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所展现的画面.(3分) 示例:答案:夜阑: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卧听风吹雨:诗人躺在床上,听风吹雨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入梦: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铁马冰河:睡梦中自己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过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两句赏析各占1分,语言表述完整、优美1分. 2.联系前两句诗,谈谈“尚”字的表达作用. 4.示例:“尚”是“还”的意思,第一句诗中“僵”和“孤”写出了诗人年老体衰,闲居乡下的生活状况,但诗人还想着去戍守边疆,表现出诗人强烈的报国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联系前两句诗理解“尚”的含义占1分,诗人的思想感情占2分. 5.示例: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诗人躺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睡梦中自己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过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两句赏析各占1分,语言表述完整、优美1分.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2.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第一节中的画线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3.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的理解. 问: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的理解.(3分) 答题思路:第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希望眼前能突现这样的房屋,来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深刻的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3.唐代 杜甫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空1分. 4.示例1: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怒号”,“怒号”二字把秋风拟人化了,读之如闻秋风咆哮,风势极猛,声音极大. 示例2: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卷”,“卷”有席卷、裹挟之意,突出了风力大而猛烈,极有气势. 示例3: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三重”,狂风卷起层层茅草,“三重”一词突出了被卷走的茅草之多,反衬出秋风的大和猛烈.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词语的含义占1分,表达效果占1分. 5.诗人希望眼前能突现这样的房屋,来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诗句大意占1分,诗人的思想感情占2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

2.古诗绝句杜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 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刚抽嫩芽。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 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

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 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

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

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

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 在江岸边的船只。

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

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 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

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

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

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