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

先秦诗歌与词、曲相比,中国的诗歌历史最悠久,成就最辉煌。它兴起得早,且经久不衰,青春长在。

诗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语言产生后不久。《淮南子·道应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可见在原始劳动中的劳动号子就是最原始的诗歌,鲁迅将其戏称为“杭育杭育派”(《门外文谈》)。《吕氏春秋·古乐》又说:“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可见原始的诗与歌密不可分,都与音乐舞蹈密切相关。但由于缺乏文字记载,这些原始诗歌大多已湮灭不传。一些古籍记载的所谓神农、黄帝、尧、舜时代的歌谣,多数经后人润色,甚至是伪托之作,但也有个别作品保留了远古时期的原始味道,如《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弓》曰:“断竹,续竹,飞土,逐浽(古“肉”字)。以简单的节奏表现了从砍伐竹子、制造弹弓,到射出弹丸、击中猎物的狩猎过程。

2.诗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

先秦诗歌与词、曲相比,中国的诗歌历史最悠久,成就最辉煌。

它兴起得早,且经久不衰,青春长在。 诗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语言产生后不久。

《淮南子·道应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可见在原始劳动中的劳动号子就是最原始的诗歌,鲁迅将其戏称为“杭育杭育派”(《门外文谈》)。

《吕氏春秋·古乐》又说:“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可见原始的诗与歌密不可分,都与音乐舞蹈密切相关。

但由于缺乏文字记载,这些原始诗歌大多已湮灭不传。一些古籍记载的所谓神农、黄帝、尧、舜时代的歌谣,多数经后人润色,甚至是伪托之作,但也有个别作品保留了远古时期的原始味道,如《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弓》曰:“断竹,续竹,飞土,逐浽(古“肉”字)。

以简单的节奏表现了从砍伐竹子、制造弹弓,到射出弹丸、击中猎物的狩猎过程。

3.关于故诗悠久的历史文化

一、这个问题涉及到古诗的起源,解释如下:

古诗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手法主要为;赋,比,兴。

二、根据不同的诗歌详尽解释:

五言古诗

按董文焕制谱:以二四六句为主,每体各为四句,平列四句,每二四六各字,自相排比,隔句对粘对,皆两平两仄,其一平一仄者即转,凡本句为起承皆一平一仄,其两平两仄者为拗,粘对者横数,起承者竖数。

清代赵执信调谱说:五言古诗在两句一联中,断不得与律诗相混,应该用拗或拗第一字或第三字(所谓拗者应平用仄,应仄用平)和律诗分别或连用三个平声或四个仄声字。

五言律诗

律诗权与于梁陈,谐协于初唐,精切于沈宋,偶丽精切,故日“律诗”。

每句第一字和第三字有时平仄可以互用,但二四五各字万不能。

五言律诗四声用法举例:

古诗

五言绝句

始于汉魏乐府,仿自齐梁,六朝述作浙烦,入唐尤甚。绝句也有单称“绝”的。律绝相合,就叫“近体诗“或叫“今体诗”,绝句只有四句。“绝”是“截”的意思即截取律诗的一半或截取律诗中间(或前后)四句的诗体。

唐赵氏说;“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始于六朝”。它的定式有:

古诗

七言古诗

是五言八句之变,在唐以前,沈君攸七言俪句已近其调,至唐人始专此体。

古诗

每句第一字第三字和第五字有时平仄可以互用,但二四六七各字万不能,平仄互用必须照式。

4.古诗来历50字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

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5.中国古代诗歌起源

古典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皆出现于先秦时期,一是现实主义源头《诗经》;二是浪漫主义源头《楚辞》。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由众位采诗官收录、加工、编订,集合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共305篇,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

《诗经》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将其归纳为“赋、比、兴”,“赋”是铺陈叙述,可以是直接叙事、直言其志;“比”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兴”是起兴,触物以起情谓之兴,一般处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中国诗歌的另一源头是《楚辞》。楚辞是在战国后期,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相比中原文化,楚文化更绚丽浪漫。

楚辞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屈原,但《楚辞》非其一家之言,而是辑录了自战国至东汉三四百年间以此题材写就的诗文。现传17卷本《楚辞》中含有屈原的《离骚》《天问》、宋玉的《九辩》、东方朔的《七谏》和刘向的《九叹》等。

在《诗经》三、四字句的基础上,《楚辞》发展了五言、七言句式,在内容上首开中华文学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先河,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扩展资料

发展顺序: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

1、汉代的古体诗

汉代时乐府诗形成。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歌词。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三国时期以建安文学为代表的诗歌作品吸收了乐府诗的营养,为后来的格律更严谨的近体诗奠定了基础。

2、唐宋的近体诗

到了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律诗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对仗都有规定。绝句的规定稍微松一些。

另外,在宋代达到顶峰的词也是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词的格式要依从一些固定的词牌,以便于配以乐曲演唱。

3、后期发展

自元代开始,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逐渐过去,文学创作逐渐转移到戏曲、小说等其他形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诗歌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