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小草的古诗并解释意思 急
1、《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2、《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3、《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4、《敕勒歌》【南北】无名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初春小雨》【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立春偶成》【宋】张轼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7、《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北山》【宋】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9、《出塞作》【唐】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10、《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1、《寄刘驾》【唐】曹邺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怅望美人不携手,墙东又发数枝花。
12、《塞上行》【唐】鲍溶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
13、《边方春兴》【唐】高骈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
14、《晴》【清】杜于皇海角收残雨,楼前散夕阳。行吟原草泽,醉卧即沙常骑马人如戏,呼鹰俗故狂。
白头苏属国,只合看牛羊。
2.有关小草的古诗句、名句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3.关于小草的古诗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杜甫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村居》高鼎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滁州西涧》韦应物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晚春 》韩愈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刘禹锡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旅夜书怀》杜甫
4.白居易关于小草诗的意思
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解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解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摘自古诗文网
5.【有关小草的古诗句、名句】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6.古诗中的小草是什么意思
” 草”本无情,但诗人有情,在诗人的笔下,草被赋予丰富的感情和意蕴,”草”意象背后有着诗人们浓浓的生命意识。
同样一棵小草因其生长季节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生长状态不同、便具有了不同的形象特点,再加上欣赏者不同的年龄、境遇和情感,草的意象便具有多种含义。总起来有以下几类:1、表现蓬勃顽强的生命力 草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不怕风吹雨打,不畏严寒酷暑,随处皆可生长。
因此草成了诗人讴歌生命力的最好代表。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春草茂盛,蓬勃生长,碰到了游人的衣襟,一个”惹”字表现了春草的欣欣向荣之势。 2、抒发爱春惜春的情感 小草是最早的报春信使之一。
诗人常用率先萌发的嫩绿春草,抒发爱春惜春的情感。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
3、表达乡思离情 自从《楚辞·招隐土》写出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以后,在诗词中,芳草就往往与乡思别情相联系。这大概是每年春天,春草都要重绽新绿,就像回归一样,而多情的诗人又往往由”草”的回归联想到”人”的回归。
诗人因此用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草象征同样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离愁。如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范仲淹《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4、衬托荒凉景象,抒发国家盛衰兴亡之感慨 杂草丛生,常给人以荒凉之感,于是有”荒草””秋草””野草”的意象产生。
“草”就成了诗人们用于描绘荒凉景象,抒发国家兴亡、事物兴衰变化感慨的物象。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朱雀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寄寓了人世沧桑的感慨。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 5、表现边塞和草原风光 古诗词中常出现”白草”这一意象,白草为西北一种草,其性极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折断。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白草折”突出了西北边塞气候的诡异:风狂天寒,表现了戍边将士不畏艰苦生活的豪迈气概。草又是草原最普遍的植物,最能代表草原风光。
如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6、诗人主观感情的物化 草生长在荒山野岭,自生自灭,默默无闻,无人问津。
失意的诗人看到它们,常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觉得自己就是幽草,把”草”人格化,用以自况。如李商隐《晚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独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久遭雨涝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晖而平添生意。诗人自己就有类似的命运,故而很自然的从幽草身上发现自己,于是移情于物,在幽草身上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诗人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表现出诗人安贫守节,不居高媚时的胸襟。
7、表现环境幽静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草木茂盛,多是因其生长处人迹罕至,无人践踏。因此诗人 常用”草”来表现环境的幽雅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
写出了环境的幽雅,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整日在田园里铲除丛生的杂草,诗人对此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表现了归隐的自豪。
8、隐喻自身地位的渺小卑微 草是大自然中体态较小的植物,铲除毁灭它也很容易。古诗词中常用来隐喻渺小卑微。
如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写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这里不是空泛的写景,而是寓情于景,此时杜甫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去世,诗人陷于凄凉无依之境,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上的细草一样渺小卑微。
9、喻闲愁 野草丛生,无心修剪,或是到野外无聊地寻觅芳草,足见诗人内心的闲愁沉重!如司马光:《闲居》”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我已幽慵僮更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司马光赋闲在家,郁郁寡欢,而家僮们也趁主人无心料理家务之机而大偷其懒,花草不修剪,致使一场春雨过后,野草蔓生,把大好春光淹没殆尽。诗人对滋生的野草的厌恶,说明了他对这种闲居生活的反感。
王安石《北山》:”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用”缓寻芳草”来解释”归迟”,写尽闲适心情。
10、表现物是人非的感伤 草常用来表现悲伤的情感,这大概是因为秋草、荒草的衰败情状极易触动人的感伤情绪。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7.古诗中的小草是什么意思
同样一棵小草因其生长季节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生长状态不同、便具有了不同的形象特点,再加上欣赏者不同的年龄、境遇和情感,草的意象便具有多种含义。
总起来有以下几类: 1、表现蓬勃顽强的生命力 草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不怕风吹雨打,不畏严寒酷暑,随处皆可生长。因此草成了诗人讴歌生命力的最好代表。
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春草茂盛,蓬勃生长,碰到了游人的衣襟,一个”惹”字表现了春草的欣欣向荣之势。
2、抒发爱春惜春的情感 小草是最早的报春信使之一。诗人常用率先萌发的嫩绿春草,抒发爱春惜春的情感。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 3、表达乡思离情 自从《楚辞·招隐土》写出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以后,在诗词中,芳草就往往与乡思别情相联系。
这大概是每年春天,春草都要重绽新绿,就像回归一样,而多情的诗人又往往由”草”的回归联想到”人”的回归。诗人因此用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草象征同样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离愁。
如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范仲淹《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4、衬托荒凉景象,抒发国家盛衰兴亡之感慨 杂草丛生,常给人以荒凉之感,于是有”荒草””秋草””野草”的意象产生。 “草”就成了诗人们用于描绘荒凉景象,抒发国家兴亡、事物兴衰变化感慨的物象。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寄寓了人世沧桑的感慨。
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5、表现边塞和草原风光 古诗词中常出现”白草”这一意象,白草为西北一种草,其性极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折断。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草折”突出了西北边塞气候的诡异:风狂天寒,表现了戍边将士不畏艰苦生活的豪迈气概。
草又是草原最普遍的植物,最能代表草原风光。如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6、诗人主观感情的物化 草生长在荒山野岭,自生自灭,默默无闻,无人问津。失意的诗人看到它们,常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觉得自己就是幽草,把”草”人格化,用以自况。
如李商隐《晚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独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久遭雨涝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晖而平添生意。
诗人自己就有类似的命运,故而很自然的从幽草身上发现自己,于是移情于物,在幽草身上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诗人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表现出诗人安贫守节,不居高媚时的胸襟。 7、表现环境幽静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草木茂盛,多是因其生长处人迹罕至,无人践踏。
因此诗人 常用”草”来表现环境的幽雅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
“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写出了环境的幽雅,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
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整日在田园里铲除丛生的杂草,诗人对此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表现了归隐的自豪。 8、隐喻自身地位的渺小卑微 草是大自然中体态较小的植物,铲除毁灭它也很容易。
古诗词中常用来隐喻渺小卑微。如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写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这里不是空泛的写景,而是寓情于景,此时杜甫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去世,诗人陷于凄凉无依之境,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上的细草一样渺小卑微。 9、喻闲愁 野草丛生,无心修剪,或是到野外无聊地寻觅芳草,足见诗人内心的闲愁沉重!如司马光:《闲居》”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更懒,雨来春草一番多。”司马光赋闲在家,郁郁寡欢,而家僮们也趁主人无心料理家务之机而大偷其懒,花草不修剪,致使一场春雨过后,野草蔓生,把大好春光淹没殆尽。
诗人对滋生的野草的厌恶,说明了他对这种闲居生活的反感。王安石《北山》:”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用”缓寻芳草”来解释”归迟”,写尽闲适心情。 10、表现物是人非的感伤 草常用来表现悲伤的情感,这大概是因为秋草、荒草的衰败情状极易触动人的感伤情绪。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英雄已逝,他当年的住处荒凉不堪,”草”意象寄托着他对英雄人物身后萧条冷落,英雄事业后继无人的深深叹惋和。
8.有关小草的诗句外加意思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个无入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 ,从不烦恼 ,你看我的朋友遍及天涯海角——”
朋有,你可曾注意每当春天来到时,这些小草就悄悄地破土而出,舒展出幼嫩的叶子微风吹过,你仿佛看到小草在向你鞠躬致意,小草,用它那翠绿的衣裳打扮着大地四夜,使春天更加美丽,迷人。
然而到了可了酷热的夏天,太阳炙热着大地那些在春天里被人们观赏的鲜花,都耷拉着脑袋,显得没有精神的时和候,这些小草却仍然顽强地昂着头,顶着炎热;当暴风雨袭来时候,虽然小草被风雨吹打得东倒西歪,但它们没有区位屈服,仍然牢固地扎根在泥土里,任凭风吹雨打。
从电视上,你一定看过生长在草原上例如地毯的青草生长在柔软草坪里的风草,但是,你见过被压在石块下的小草吗!为了生长,它不管上面的石块多么重,石块之间的缝隙多么窄,总是曲曲折折地,武器不屈地挺出地面来,这时,你一定会被小草那顽强的精神所感动。
小草是那么渺小,在百花争艳之前,在万木爆青之际,小草无声无息地从泥土中冒出来,吐出一点不为人注意的春天的绿色,小草是那样绿,似乎要把积了一年的绿色全部献出来。
“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这种顽强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小草,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无论是在风尘弥漫的路旁,还是在荒凉贫瘠的山冈,甚至在窄小阴湿的石缝里,你都能看见它的身影.它是春的使者,也是新的开始.
我赞美小草,它是那样地不平凡.
小草很弱小,就连一滴小小的露水都能把它压得很低很低,它不像大树那样高耸,有不像鲜花那样多姿,可当春姑娘来到这个世界时,小草破土而出,嫩嫩的,绿绿的,撒满大地.它们是团结的,数不清的小草聚在一起,给大地披上鲜绿的衣装,是它们送走了冬季的干燥和单调,带来了色彩和希望.
我赞美小草,它是那样地不平凡.
小草,它从不向人们索取,但是它为了人们做的贡献是那样的多.为了防止黄河水的泛滥,第一步就是要加强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在这项工作中,小草可是头等功臣,众多小草的根在地下联结成网状,形成了坚固的防线.
我赞美小草,它是那样地不平凡.
小草,弱不禁风,但盛夏来临,狂风暴雨能使树枝散落,能让鲜花凋落,但它对小草却毫无办法,即使是被暴风雨冲刷,它依然挺立.
想着小草的种种,心头忽有震撼,那种团结凝聚,那种甘于奉献,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不正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们所具有的吗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让我们像小草一样搏取更好的明天.
我赞美小草.
9.有关于小草的古诗
1、唐代白居易《草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释义: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2、宋代曾巩《城南》: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释义: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
3、唐代唐彦谦《春草》:
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
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
释义:不管是天北还是天南,小草总是长满路边,它连绵不断地向远处生长,处处都能够扎根繁衍。茂盛的春草总是催人早日归家,春风吹绿小草又是一年。
4、宋代刘敞《春草》: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释义:春天的野草长得茂密,连绵成片,无法分辨它的名字,在水边、在土丘上随意发芽蓬勃生长。似是不喜欢车水马龙的繁华地方,一到城门旁边就再也看不到它生长的痕迹。
5、宋代梅尧臣《苏幕遮·草》: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释义:堤坝上的绿草含水带露,远处的房屋在如烟春色的掩映下若隐若现。雨后天色变晴,江水开阔,到处都是萋萋的芳草。离乡宦游的才子年少成名,他穿上及地的青色章服,衣服颜色与嫩绿的草色互相映衬,十分相宜。
芳草把路边一个又一个的长亭连接起来,使得远道凄迷。那萋萋的芳草,仿佛是在埋怨宦游的王孙公子已经忘记了归期。眼看梨花落尽,春天马上又要过去了。日光渐暗,暮霭沉沉,那翠绿的春草也似乎变得苍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