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夜晚孤独”的诗句有哪些

1、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魏晋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白话译文:夜中不能寐,夜里睡不着觉。起坐弹鸣琴。起床坐着弹琴。薄帷鉴明月,月光照在薄帷上。清风吹我襟。清风吹着我的衣襟。孤鸿号外野,孤鸿(天鹅)在野外哀号。翔鸟鸣北林。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2、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清 曹雪芹《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白话译文:怀着秋日的感伤无法入眠,向着屏风移动流泪的蜡烛。晃动的烛焰点燃了短柄的灯台,牵动了愁怨和离别的情绪。谁家的庭院没有秋风侵入,那里秋日的窗外没有雨声?

3、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魏晋 曹丕《杂诗二首》

白话译文:漫漫的秋夜多么深长,烈烈的北风吹来正凉。躺在床上辗转不能睡,披衣而起徘徊在前堂。徘徊不定时光忽已久,白露渐渐浸湿我衣裳。俯视池中清水起微波,仰看空中皎皎明月光。心星噣星排列呈纵横,银河转而流向正西方。草虫的叫声多么可悲,鸿雁孤独地向南飞翔。

4、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宋 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白话译文:我独自守一盏残灯,灯已快要燃尽,天乍凉,秋气充塞罗帷和银屏,三更雨点点洒上梧桐,一叶叶、一声声,都是离别的哀音。

5、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出自宋代:晏殊《中秋月》

白话译文:中秋月圆,月光洒在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遥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宫中的婵娟,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月亮和孤寂桂树。

2.与夜有关的诗词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嫣然回首1987

有关“夜”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贺雨」白居易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观刈麦(时为盩厔县尉)」白居易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春雪」白居易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白牡丹(和钱学士作)」白居易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慈乌夜啼」白居易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村居苦寒」白居易有吏夜叩门,高声催纳粟——「纳粟」白居易朝拥坐至暮吗,夜覆眠达晨——「新制布裘」白居易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浔阳三题.东林寺白莲」白居易凉风飘嘉树,日夜减芳华——「续古诗十首」白居易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天寒悲风生,夜久众星没。行乐争昼夜,自言度千秋——「古风」李白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难」李白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夜坐吟」李白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李白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长干行二首」李白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古朗月行」李白寒云夜卷霜海空,胡风吹天飘塞鸿——

3.与孤独有关的名句 诗

关于孤独的古诗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岳阳楼上,叹古今兴哀,只可恨岳阳兴长无仁义。岳阳楼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关于孤独的名句

1、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黎)纪伯伦

2、孤独不是在山上而是在街上,不在一个人里面而在许多人中间。——三木清

3、孤独可以使人能干,也可以使人笨拙。——雨果

4、孤独是人的宿命,爱和友谊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将它抚慰。——周国平

5、孤独——已经死去的一切仍存在于我们心中的一座活坟墓。——(法)雷尼伦

6、孤独与高贵的思想为伍的人,是决不会孤独的。——菲力蒲?西登尼

4.夜晚孤独的诗句

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一种游子的孤独

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一种行将迟暮的孤独;

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小园香径独徘徊”是一种无奈的孤独;

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这是一个亡国之君的孤独。

常人有孤独,志士仁人也有孤独。

屈原被放逐,在江边徘徊,感到举世混浊,唯我独清,这是一种深刻的孤独;

贾谊在长沙,感秋风萧萧,落叶飘零,这是一种怀才不遇的孤独;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汉之兴费尽心机,他有睿智的独思时刻,这是

一种无人分担重负的孤独;

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这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一种无人理解的孤独;

李白“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这是一种空负壮志无法实现的孤独;

辛弃疾“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是一种缺少知音的孤独。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5.形容寂寞夜晚的诗句有哪些

1. 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苏轼《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释义:昨夜的秋风好似来自万里之外的家乡。月亮攀上了寝息之所的帷帐,冷气透入人的衣袖。

2. 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苏轼《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释义:在异乡作客的我抱着被子愁得睡不着觉。更哪能忍受漏壶一滴滴的声音,越发觉得长夜漫漫。

3. 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苏轼《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释义:梦里醒来凄绝伤神,一觉醒来满面都是相思的泪水。

4.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子夜四时歌·秋风入窗里》

释义:秋风从窗子吹进屋子来,窗帘随着风飘了起来,皎洁的月光洒满闺房,唤起了思妇柔柔的情怀。仰头看着当头的浩然明月,想起了出征在外的亲人,心中充满了无奈与忧伤,多么希望这皎洁的月光能把心中融融的相思之情寄给远在他乡的亲人。

5.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宋·晏几道《鹧鸪天》

释义:自从那次离别后,我总会回想起那次美好的相遇,不知有多少次梦到那与你在一起的时光。

6. 今宵剩把银红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宋·晏几道《鹧鸪天》

释义:今夜特地举起银灯把你细看,真怕这次相逢又是在梦中。

7. 夜已三更。一阕悲歌泪暗零。——清·纳兰性德《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节》

释义:已经到深夜。一首悲壮的歌曲让我眼泪零星落下。

8.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月夜思乡》

释义:星星稀少月亮冰冷横跨天河,万物无声只有我独自唱歌。

9.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月夜思乡》

释义:老家相隔千山万水数万里,晚上心里感触在他乡乡愁多。

10.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释义:我居住在邯郸客店(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农历冬至。 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6.与夜有关的诗词

很多啊,当然最好的我认为是春江花月夜,全诗虽然没有强调夜,可多半是夜景: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

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

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

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

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