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荔枝的诗歌
1.晚唐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三绝》诗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搏杨贵妃红颜一笑,不惜劳师动众,千里送荔枝的事.
2.唐·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2.有关荔枝的诗歌帮忙写两个谢谢
壳如红缯,
膜如紫绡,
瓤肉莹白如冰雪,
浆液甘酸如醴酪。〔白居易《荔枝图序》〕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徐火勃《咏荔枝膜》〕
一日而色变,
二日而香变,
三日而味变,
四五日外,
色香味尽去矣。 〔白居易《荔枝图序》〕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次江乡亦萌蘖。〔文徵明《新荔篇》〕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妨长作岭南人。〔苏轼《食荔枝二首〔并引〕》〕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荔枝叹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棋海,风枝露业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姇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出新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邪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元佑七年(一○九二)二月轼由颍州改知扬州,八月被召还朝。次年九月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时局大变,苏轼被命知定州(今河北定县)。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刺先朝(神宗朝)的罪名贬官惠州(今属广东)。苏轼以言得罪,但他并未因此而沉默,就在谪居惠州的第二年,他又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荔枝叹》。前十六句揭露汉唐官僚争献荔枝、龙眼的丑态,希望老天爷不要出产那些成为老百姓祸害的「尤物」。后八句指名道姓地揭露本朝官僚的「争新买宠」,对在位的哲宗也暗含讽刺。全诗纵叹古今,对民间疾苦寄予了深切同情,对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深表愤慨。诗题本为《荔枝叹》,但他从荔枝说到茶,说到牡丹,可见他真是百感交集,胸中积满了愤懑,一发而不可收拾。
3.诗歌 荔枝 陈辉全诗
《荔枝》—— 陈辉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1、诗歌赏析:陈辉的《荔枝》诗,着力突出一个“丹”字,布局谋篇十分讲究。全诗从远景写笔,以近景作结;对荔枝,有整体泼墨写意,又有局部精工细描;既写绚丽热烈的一面,又写静谧闲适的一面;既写色,又写味;既写外表美,又写内在美。所写各点,在诗中揉合成一个和谐整体,大大增强了荔熟图的立体感和鲜明度。这是一首写得十分出色的咏物诗。诗人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盛赞荔枝成熟时绚丽动人的景色。描绘荔枝芳名美味为历代传颂的情形。
2、作者简介:诗作者陈辉,生卒年亦不详,明代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字伯炜。永乐(明成祖朱棣年号)年间进士,先任贵州按察司佥事,后调任广西按察司副使,参与管理任职省份司法政务。为官清正、廉洁,才识高远。长于诗,善于鼓琴,著有《琴边清唱》。但诗名不高,所作之诗,在历代诗歌选本中,入选不多。
3、译文:诗的第一句,以写实手法,简洁点明荔枝生长地域、成熟时节,以及成熟时的颜色。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丹,朱红色。贾祖璋同志以这一诗句作为文章的题目,既鲜明,又醒目。第二句仍以写实手法,描述荔枝果实之丰硕。万颗累累,极言果实之多。族更团,将荔枝果实浓浓密密,团团簇簇的情状具体描述出来,给人深刻难忘的印象。第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以浓重的笔墨,状写荔枝果实和荔枝林雄奇壮美的景观,气氛十分热烈。绛雪,丹丸名,诗中用来比喻荔枝果实。烂,明亮。全句意思是,荔枝象绛雪丹丸似的长满在荔枝树上,浮动着一片艳丽华贵的色彩,荔枝林像一匹匹巨型的红绛,闪耀着灿烂的光芒。第四句转写荔枝果肉的形状与色泽。玉壶,用玉制作的壶,诗中用以比喻果肉象玉一样白净光洁。水晶,比喻果肉晶莹透明。此句用的仍是比喻手法,但诗人运笔,与上句已大不一样。它笔法精巧细腻,作喻之物纤小玲珑,一个“寒”字,更与上句热烈场景形成鲜明对照。上下两句对荔枝的描绘,真可谓大小皆美,表里均优,冷热俱佳,达到了各臻其妙,相得益彰的境地。在尽写荔枝绚丽景色之后,五、六两句变换角度,从汉唐史话中撷取两个掌故,更把荔枝高名芳味推崇到一个新的高度。许,赞许。新曲,诗中指《荔枝香》。相传杨贵妃过生日,命乐队作新曲献上庆贺,适逢驿马送来南国荔枝,因而用《荔枝香》作曲名。荐,献。大官,汉朝官名,也称太官,主管皇帝饮食。此句甚于表明汉代以来,荔枝已由大官升入皇帝食谱。七、八两句,诗人转写眼前景色。乌府,《汉书·朱博传》记载:“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
4.赞美荔枝的诗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苏轼《食荔枝》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 —— 欧阳修《浪淘沙》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 张籍《成都曲》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 白居易《种荔枝》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 白居易《荔枝楼对酒》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 丘浚《咏荔枝》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 —— 何景明《鲥鱼》
揉蓝雾雾蔷薇浅,半露冰肌玉不如。 —— 丘崈《鹧鸪天(咏绿荔枝)》
不寄梅花,千里寄红雪。 —— 韩元吉《醉落魄(荔枝)》
玉环旧事谁能说。迢迢驿路香风彻。 —— 韩元吉《醉落魄(荔枝)》
冰肌不受人间热 —— 韩元吉《醉落魄(荔枝)》
5.描写荔枝的诗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还有,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
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6.关于荔枝的诗词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还有,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隐映石逶迤。”
7.有关荔枝的诗词
飞焰欲红天(郭明章《荔枝》)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
荔城无处不荔枝(郭沫若)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蔡襄)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苏轼)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明代徐《咏荔枝膜》)
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
锦苞紫膜白雪肤,海南生荔天下无。
荔枝有佳品,乃在府城东。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南州六月荔枝丹(明朝陈辉《荔枝》)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