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诗经》的韵例

二、《诗经》的韵例

从三个方面观察:

1、韵在句中的位置: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

2、一章中所用的韵数:分为一韵到底的和换韵的两类。

3、韵脚的相互距离:情况较为复杂,大致分为三种。

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这是《诗经》最常见的押韵方式。

C、交韵: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和偶句押韵。

总的看来,《诗经》用韵的主要格式有两种:一是隔句押韵的句尾韵,一是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2.诗经总共有多少个韵部

《诗经》概述 [编辑本段]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所以又称《诗三百》。

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称《诗三百》。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

《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

3.求诗经·北门与诗经·黄鸟的用韵格式

关于《北门》,事实上“哉”与“之”押韵(《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之”部)。程俊英《诗经注析》训“为”为“歌”部,与“何”押韵,亦可参考。

先秦的韵部与后世差异甚大,且存在明显的方言差异,还有临韵借用的情况。例如“母”字,在《鄘风·蝃蝀》中押“鱼”部,与“雨”押,在《郑风·将仲子》中押“之”部,与“杞”押。

《诗经》的押韵方式没有统一标准,有的句句押,有的偶句押,有的抱韵,有的交韵,有的押句中韵。例如《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句中“乔”,“休”,“游”,“求”通押,“木”,“女”临韵。句尾两个“思”又押;中间换韵,句中“广”,“方”,“泳”,“永”通押。句尾“矣”“思”临韵。

所以恐怕韵例只能概括一般性质,具体诗则需要具体分析。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