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孝敬长辈的古诗或名言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赞同1| 评论 检举 | 2011-8-4 12:41 尐可爱 | 一级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世界上的。

2.有关孝敬长辈的古诗或名言

1、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出自:《家语·弟子行》。

2、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自:《增广贤文》。

3、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意思是:“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意思是: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5、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出自:(清)《增广贤文》。

3.关于孝敬父母的古诗

最有名的: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4.【孝敬父母的古诗】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木偶为您解答,给五星采纳,谢谢了。

5.关于孝敬父母的诗或诗句

古人二十四孝 作者:zbdl 发表于:2003-06-30 20:02:50 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

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

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

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有诗颂曰: 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K??偾辶????匀剩??吧舷露己茏鹁此?K?囊桓鐾?牛?钰?鍪贡呓??剩?盖椎昧酥夭。

绻?庋?肴ィ?薹ㄔ谏肀呤毯颍?闹蟹浅1?础H式苤?浪?耐纯嘈那橹?螅?卮俗嗲牖噬细呐杀鹑恕S幸惶烊式艹鐾庋彩樱?局芯??猩健K?巧仙蕉ハ蛳驴醋旁疲?运?乃娲铀担骸拔业那兹司妥≡诎自频紫隆!迸腔擦撕芫茫?裁挥欣肴ィ??蛔*鞒隽怂记字?帷S惺?淘唬?nbsp; 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

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

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

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

有诗颂曰: 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 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二十四孝_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

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

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

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

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

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二十四孝_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

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

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 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

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

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

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 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二十四孝_鹿乳奉亲 周朝时,有一位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顺。

他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

于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这样去取得鹿乳供奉双亲,没想到被打猎的人发现。 正当猎人举起了弓箭要射杀他时,他急忙喊道:”我为了取得鹿乳,给患有眼疾的双亲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采取鹿乳。”

猎人知道原来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没有射他,并且对他这种孝敬父母的行为赞叹不已。有诗赞曰: 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二十四孝_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

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

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吓得四散逃命。

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

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

可是路上跋。

6.关于孝敬长辈的古诗或名句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采纳下,谢谢!

7.关于孝敬父母的古诗5首

1.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2.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4.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出自《孝经》。 5.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6.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自《劝报亲恩篇》。 7.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8.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国志•魏书》。 9.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 “(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0.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 “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1.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 “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8.十首孝敬父母的古诗有哪些

1、《劝报亲恩篇》——清代佚名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译文: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2、《游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3、《慈乌夜啼》——唐代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译文: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哀伤的一直哑哑啼哭。早晚守着旧树林,整年都不肯飞离。

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听到的人也忍不住泪湿衣襟。 慈乌的啼哭声仿佛在哀诉着自己未能及时尽到反哺孝养之心。

其他各种鸟类难道没有母亲,为什么只有慈乌你特别哀怨?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 4、《别老母》——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把帷帐撩起,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仃,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孝敬与母亲团聚,从而开了这凄惨的分离的柴门远去,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5、《国风·邶风·凯风》——春秋佚名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译文: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小树心。树心还细太娇嫩,母亲实在很辛勤。

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粗枝条。母亲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难回报。

寒泉寒泉水清凉,源头就在那浚土。儿子纵然有七个,母亲仍是很劳苦。

小小黄雀宛转鸣,声音悠扬真动听。儿子纵然有七个,不能宽慰慈母心。

6、《送母回乡》——唐代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译文: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7、《墨萱图·其一》——元代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译文: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8、《思母》——宋代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译文:看到秋天的霜把芦花打得满天飘飞,自己落下了伤心的泪水,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再也不会到门口倚靠者柴门盼望我、看望我了。去年五月梅雨时节,家中粮断,自己身无长物,只好典当袈裟,籴米回家,奉养老母。

9、《将母》——宋代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译文:把母亲带到扬州后,就安家于临时白麻布能遮住的地方。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牵挂吧。

10、《墨萱图 其二》——元代王冕 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对之有余饮,背之那可道?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

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 译文:萱草生在老母亲的高堂前,颜色鲜艳而美好。

对着这幅墨萱图时,杯中常有残余的酒,背着它时还能怎么说呢?作为子女的孝顺心存在,并不在于你富贵与贫贱。 昨天夜里下了寒霜,今晨看到的是江水空濛,可叹人的年岁老了呀!漂泊在外的我没能回家,这种感慨之心情就像被棍棒锤砸一样难受啊。

9.关于孝敬父母的诗句

1、《游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2、《墨萱图·其一》——元代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译文: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

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3、《思母》——宋代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译文:看到秋天的霜把芦花打得满天飘飞,自己落下了伤心的泪水,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再也不会到门口倚靠者柴门盼望我、看望我了。

去年五月梅雨时节,家中粮断,自己身无长物,只好典当袈裟,籴米回家,奉养老母。 4、《将母》——宋代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译文:把母亲带到扬州后,就安家于临时白麻布能遮住的地方。

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牵挂吧。 5、《送母回乡》——唐代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译文: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10.有关孝顺的古诗

1、《别老母》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2、《思母》宋代: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3、《岁暮到家 / 岁末到家》清代: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4、《国风·邶风·凯风》先秦:佚名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5、《慈乌夜啼》唐代: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6、《燕诗示刘叟》唐代: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