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章中带有颂字的诗歌
中国古典名著
《颂》
《诗经》的组成部分。包括《周颂》31篇,
《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合称“三颂”。
对于《颂》的解释,最早见于《诗·大序》: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孔颖达《毛诗正义》说:“颂者”之下省略了“容也”二字。
朱熹《诗集传》说:“颂”与“容”古字通用。
据阮元《□经室集·释颂》的解释,“容”的意思是舞容,
“美盛德之形容”,就是赞美“盛德”的舞蹈动作。
如《周颂·维清》是祭祀文王的乐歌,《小序》说:
“奏象舞也。”郑玄《毛诗传笺》说:“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
就是把周文王用兵征讨刺伐时的情节、动作,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可以证明祭祀宗庙时不仅有歌,而且有舞,
“载歌载舞”可以说是宗庙乐歌的特点。
近代学者也多以为《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其中有一部分是舞曲。
颂别人情似到时
颂诗读书犹论古
颂玉有情终未识
颂客情怀枫树老
颂陆道士行迟迟
颂君千里道珍重
颂客谁令作许痴
颂玉台前官树林
颂声益与英声远
颂与君家好弟昆
颂公上殿起居罢
颂春争得不殷勤
颂诗闻道求何武
颂春仍欲买青春
颂却花前一尊酒
颂德华名盈满轴
颂君直上蓬山首
颂歌文武功业优
颂君系马青门口
颂台公府更光辉
颂行折了邮亭柳
颂君上马谪通川
颂杜词源两风雅
颂客长随百里船
颂客江头明月下
颂故迎新一百年
颂迎蕃使年年事
颂尚书序本师编
颂春先自费啼红
颂公十八称才子
颂玉门墙纡贵从
颂多少英雄去了
颂君诗者悉豪雄
颂客落花行马处
颂行那复遣儿童
2.文章中带有颂字的诗歌
中国古典名著 《颂》 《诗经》的组成部分。
包括《周颂》31篇, 《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合称“三颂”。 对于《颂》的解释,最早见于《诗·大序》: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孔颖达《毛诗正义》说:“颂者”之下省略了“容也”二字。 朱熹《诗集传》说:“颂”与“容”古字通用。
据阮元《□经室集·释颂》的解释,“容”的意思是舞容, “美盛德之形容”,就是赞美“盛德”的舞蹈动作。 如《周颂·维清》是祭祀文王的乐歌,《小序》说: “奏象舞也。”
郑玄《毛诗传笺》说:“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 就是把周文王用兵征讨刺伐时的情节、动作,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可以证明祭祀宗庙时不仅有歌,而且有舞, “载歌载舞”可以说是宗庙乐歌的特点。
近代学者也多以为《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其中有一部分是舞曲。 颂别人情似到时 颂诗读书犹论古 颂玉有情终未识 颂客情怀枫树老 颂陆道士行迟迟 颂君千里道珍重 颂客谁令作许痴 颂玉台前官树林 颂声益与英声远 颂与君家好弟昆 颂公上殿起居罢 颂春争得不殷勤 颂诗闻道求何武 颂春仍欲买青春 颂却花前一尊酒 颂德华名盈满轴 颂君直上蓬山首 颂歌文武功业优 颂君系马青门口 颂台公府更光辉 颂行折了邮亭柳 颂君上马谪通川 颂杜词源两风雅 颂客长随百里船 颂客江头明月下 颂故迎新一百年 颂迎蕃使年年事 颂尚书序本师编 颂春先自费啼红 颂公十八称才子 颂玉门墙纡贵从 颂多少英雄去了 颂君诗者悉豪雄 颂客落花行马处 颂行那复遣儿童。
3.《诗经》颂的部分有哪些
颂。
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 。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编集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
《诗经》305 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
②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 8 岁 。
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
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体例分类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雅、颂三类。①风。
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
②雅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 即所谓正声雅乐 。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 ; 《 国风 》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思想内容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 》、《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
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 》、《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
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兼葭》表现了男女之间如梦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 》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另如《邶风·谷风》、《卫风·氓》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
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六诗在《毛诗序》中又作六义。
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例如《豳风·七月》、《卫风·氓》都是赋体:前者铺叙了奴隶春耕、采桑、纺织、田猎、造酒、贮藏和准备过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劳动生活,表现了阶级的对立和奴隶们的悲愤之情;后者倒叙了弃妇与氓由恋爱到结婚直至被氓遗弃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弃妇的哀怨和决绝。又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比体:前者把剥削者比作贪婪的大老鼠;后者把淫乱无耻的卫宣公比作大癞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极大的讽刺之意。
另如《周南·。
4.《诗经》中的“颂”指的是什么
《诗经》中的“颂”指的是:
《颂》,《诗经》的组成部分。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合称“三颂”。
对于《颂》的解释,最早见于《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孔颖达《毛诗正义》说:“颂者”之下省略了“容也”二字。
朱熹《诗集传》说:“颂”与“容”古字通用。据阮元《经室集·释颂》的解释,“容”的意思是舞容,“美盛德之形容”,就是赞美“盛德”的舞蹈动作。如《周颂·维清》是祭祀文王的乐歌,《小序》说:“奏象舞也。”
郑玄《毛诗传笺》说:“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就是把周文王用兵征讨刺伐时的情节、动作,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可以证明祭祀宗庙时不仅有歌,而且有舞,“载歌载舞”可以说是宗庙乐歌的特点。
近代学者也多以为《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其中有一部分是舞曲。
扩展资料: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颂 (诗经的组成部分)
百度百科-诗经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5.诗名里带赞字的诗词有哪些
《宝梵大师真赞》 宋 黄庭坚 穆然而啸,毗尼藏也。
熙然而温,同尘相也。默然而说,法中龙象也。
知文知武,染衣将相也。渊然而深,饱儒术也。
悠然而思,入诗律也。钵囊如空,不受实也。
室中生光,无长物也。十有七年,为法城堑也。
五十八夏,圭璋无玷也。斩然而秀,出火宅也。
漻然而化,薪火息也。子孙绳绳,奉承丹青。
眸子睟明,吾观其役物之智。袖手微笑,人挹其临财之清。
==================== 《林乐闲真赞》 宋 陈著 皎然其毛颜也似玉,癯然其骨相也似竹。悠悠然其心也,云与上云与下,飘飘然其身也,江之南江之北。
此所谓乐闲之道人,赞之者本堂老夫之醉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