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24节气诗句不是24节气歌哦是古诗谢谢大家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小雪诗词小雪日戏题绝句(唐)张登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小雪后书事(唐)陆龟蒙 时候频过小雪天,江南寒色未曾偏.枫汀尚忆逢人别,麦陇唯应欠雉眠.更拟结茅临水次,偶因行药到村前.邻翁意绪相安慰,多说明年是稔年.和萧郎中小雪日作(唐)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冬至诗词冬至诗(南北朝)鲍照 舟迁庄甚笑,水流孔急叹.景移风度改,日至晷回换.眇眇负霜鹤,皎皎带云鴈.长河结瓓�\,层冰如玉岸.哀哀古老容,惨颜愁岁晏.催促时节过,逼迫聚离散.美人还未央,鸣筝谁与弹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冬至(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江城子 龙阳观冬至作(元)尹志平 六阴消尽一阳生,暗藏萌,雪花轻.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二气周流无所住,阳数足,化龙升.归根复命性灵明,过天庭,入无形.返复天机,升降月华清.夺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满,赴蓬瀛.。

2.关于寒露节气的诗

寒露 七律 蓼红如炬照平原,畴野新开刈稻镰。

户户盈仓童叟乐,车车满载马牛欢。 村夫贺岁佳醪饮,墨客登楼锦句联。

一季风调兼雨顺,凭诗祷祝舜尧天。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7个节气, 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

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且带寒意。中国大部地区天气凉爽,雨水减少,秋熟作物将先后成熟。

史书记载 “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

“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

趁天晴要抓紧采收棉花,遇降温早的年份,还可以趁气温不算太低时把棉花收回来。江淮及江南的单季晚稻即将成熟,双季晚稻正在灌浆,要注意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湿润。

南方稻区还要注意防御“寒露风”的危害。 这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

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

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谚曰“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可见到了寒露,天气转凉。

谚语又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节气一过,俗话说:寒从脚下起,就应注重足部保暖。

3.有关寒露节气的古诗词有哪些

1、黄雀行

(作者:李频)

欲窃高仓集御河,翩翩疑渡畏秋波。

朱宫晚树侵莺语,画阁香帘夺燕窠。

疏影暗栖寒露重,空城饥噪暮烟多。

谁令不解高飞去,破宅荒庭有网罗。

2、溪斋

(作者:李建勋)

水木绕吾庐,搴帘晚槛虚。

衰条寒露鹊,幽果落惊鱼。

爱酒贫还甚,趋时老更疏。

乖慵自有素,不是忽簪裾。

3、别妻

(作者:陈季卿)

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

酒至添愁饮,诗成和泪吟。

离歌凄凤管,别鹤怨瑶琴。

明夜相思处,秋风吹半衾。

4、早发

(作者:李郢)

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长。

孤灯怜宿处,斜月厌新装。

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

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

6、九月一日过孟十二仓曹、十四主簿兄弟

(作者:杜甫)

藜杖侵寒露,蓬门启曙烟。

力稀经树歇,老困拨书眠。

秋觉追随尽,来因孝友偏。

清谈见滋味,尔辈可忘年。

4.关于寒露节气的诗词有哪些

和寒露有关的诗词,作者,以及出处,先整理了40个,如下:

1、晓菊泫寒露 唐李贺 《感讽六首》

2、娟娟寒露中 唐王昌龄 《斋心》

3、凄凄寒露零 唐白居易 《池上》

4、赤梨葡萄寒露成 唐杜甫 《解闷十二首》

5、置在迎风寒露之玉壶 唐杜甫 《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

6、寒露下深宫 唐皇甫冉 《相和歌辞·婕妤怨》

7、气引迎寒露 唐李峤 《晚景怅然简二三子》

8、圣藻垂寒露 唐沈佺期 《幸白鹿观应制》

9、九月寒露白 唐韩翃 《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

10、寒露日夜结 唐独孤及 《海上寄萧立》

11、一林寒露紫梨繁 唐卢纶 《晚次新丰北野老家书事呈赠韩质明府》

12、晓来寒露 宋沈唐 《望南云慢》

13、寒露风细 宋苏轼 《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

14、酌寒露 宋 吴泳 《贺新凉/贺新郎》

15、忆山中、松寒露冷 宋葛长庚 《贺新郎·月插青螺髻》

16、晓来寒露滴疏桐 宋无名氏 《一丛花》

17、滴寒露、研朱点易 宋方岳 《满江红·晓傍苍崖》

18、玉烛降寒露 唐武元衡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19、亭亭寒露朝 唐韩愈 《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览物兴怀,呈一二知旧》

20、新开寒露丛 唐韩愈 《木芙蓉》

21、溽彩寒露浓 唐柳宗元 《巽公院五咏·芙蓉亭》

22、晓菊泫寒露 唐李贺 《感讽六首》

23、寒露落空中 唐姚合 《文宗皇帝挽词三首》

24、月轩寒露滋 唐许浑 《送鱼思别处士归有怀》

25、九江寒露夕 唐李群玉 《桑落洲》

26、淡烟寒露黄昏 元刘秉忠 《踏莎行·碧水东流》

27、遐想广寒露 元白朴 《水调歌头 用前韵》

28、寒露净毛骨 宋王安石 《古意》

29、开跗寒露侧 南北朝沈约 《芳树》

30、月冷松寒露满襟 宋白玉蟾 《诗一首》

31、离披寒露下宋 苏辙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荻浦》

32、夜来寒露已为霜 宋郭印 《秋日即事八首》

33、凄凄寒露下 宋黎廷瑞 《杂感六首》

34、正似玉壶寒露冰 宋 李廌 《送苏伯达之官西安七首》

35、寒露缀衰草 宋邵雍 《秋怀三十六首》

36、白露寒露节 宋释文准 《偈十二首》

37、山寒露风棱 宋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38、菊色滋寒露 宋吴芾 《初冬山居即事十首》

39、薄薄轻轻寒露雨 宋俞桂 《即事》

40、微月兼寒露 宋张继先 《题度仪堂四首》

5.关于寒露的诗句有

1、《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代: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译文:平时在红尘中见到月亮,心都能清静下来,何况是在这清秋时节的神仙洞府间?凝聚起来的光芒悠悠地象寒露坠落下来,而我此刻站在桃源的最高处。

2、《巽公院五咏》 唐代:柳宗元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译文:新亭俯倚红色的栏杆,四周开满了美丽的芙蓉。晨风把清香吹送远处,湿润的彩花沾满露珠。

3、《.送十五舅》 唐代:王昌龄 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译文:本诗第三句是议论,直言离别之愁绪无穷无尽。第四句转而写景,写寒露下落,草根间传来昆虫凄凉的悲鸣。

结句寓离情于哀景,情景交融。 4、《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 唐代:严维 上客南台至,重阳此会文。

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阳曛。 译文:充分运用唐代的诗词,突出描写下一句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的诗句形象化,开头和结尾的元素正好结合,受世人的关注和欢欣鼓舞。

5、《别妻》 唐代:陈季卿 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酒至添愁饮,诗成和泪吟。

译文:这天晚上他对妻子说: “我的考期已近不可在家久留马上要泛舟北上”于是吟诗一首赠妻: “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

6.描写寒露的诗句大全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寒露》(左河水)

天高昼暖夜来凉,草木萧疏梧落黄。

日享菊香播小麦,夜尝梨贝养脾肠。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池 上》(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寒露》(韦凯)

寒寒树栖鸦,露露水中花。

浅井泛皎月,静秋知天涯。

《玉蝴蝶》(柳 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故人何,烟水茫茫。难忘。

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败荷鹡鸰图》(唐寅)

飞唤行摇类急难,野田寒露欲成团。

莫言四海皆兄长,骨肉而今冷眼看。

《木芙蓉》(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