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硕鼠》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主题:表达劳动人民对残暴贪婪的统治者的愤恨,对美好未来和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艺术特色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中以一个奴隶劳动者作为抒情主人公,唱出了奴隶们对于压在他们头上的统治者的愤懑之情.暴露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表现出一定的反抗性和奴隶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而这些内容又是通过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得到了出色的表现,这首诗艺术上有几个突出特点值得注意. 一、口语化 全篇诗都是以口语形式出现的,通俗易懂.即使在二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读来仍十分平易,且朗朗上口,通过一个劳动者与“硕鼠”的对话,表现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讨厌“硕鼠”又无可奈何,找不到受剥削的原因,只能恳求,只好幻想虚无的“乐土”,并为“乐土”描绘了美好的图景.短短几十个字,使主人公的天真、纯朴、可爱、可怜之貌跃然纸上,“硕鼠”之恶状亦可以想见. 二、贴切的比喻 诗中以“硕鼠”比喻奴隶主,抓住了奴隶主与大老鼠之间的两个最突出的恰似点: (一) 贪婪.诗一开篇:“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可以想象这种情景:大老鼠在大嚼奴隶们辛勤劳作收获的粮食,奴隶们无可奈何,赶又赶不走,只能哀求它.老鼠的那种贪婪和蛮横不是和剥削成性,贪得无厌的奴隶主一模一样吗? (二) 寄生.诗的第二句,奴隶接着恳求老鼠道:“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写出了老鼠就是靠人们劳动成果来生活的,自己什么也不干,还从来不给人们一点报答,这又与靠吸食奴隶们的血汗过着寄生生活的奴隶主何其相似啊. 老鼠本身从来就是令人厌恶、痛恨的,以它作比,不但充分表现出奴隶主阶级的本质,而且这种比喻本身就表现出了奴隶们对统治者的无比厌恶和痛恨. 三、抒情性强 作品通篇都充满着浓郁的诗情,随着内容的发展和主人公语气的变化而跌宕起伏.有时是愤懑的,有时是悲怨的,有时是自豪的,有时是神往的.每读此诗,我总觉得诗中的主人公一定是个少年,他不甘于总在此处受硕鼠的窝囊气,对人生还有期待,怀着希望,想要到没有硕鼠存在的“乐土”去.他能想象出二千多年之后他生活过的那片土地已经变成了什么样的“乐土”吗? 四、反复咏叹 基本上同样的内容,分为三组反复叹唱.每段稍加变化,每段又比上一段程度上略进一层,使得整篇作品的内容非常明晰地表现出来. 以上的几个特点,在《诗经》中的其他作品中也很常见,但在这首诗中由于它特定的内容,使得效果更加突出.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流传了二千多年,至今仍有很强的感染力.我们在通过它了解西周奴隶制社会历史状况的同时,从它本身也能得到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2.上巳在古诗词里的意象有哪些
上巳:古代节日名词,即“上巳节”。
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每年的阴历(农历)。旧俗以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叫做祓禊、修禊、禊祭,或者单称禊。
魏晋以后把上巳节固定为每年的阴历(农历),此后便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有时仍以巳日为上巳节,不固定为每年的阴历(农历)。
《论语·先进·侍坐》:“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目前倾向于将这里“浴乎沂”中的“浴”理解为古代的一种祭祀,而不是通常的“洗澡”。
《周礼》: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意思是说:女巫职掌每年的祓除仪式,并为人们衅浴除灾。
郑玄《周礼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
这被称为祓祭或禊。到了春秋时代,这种活动已经流传到民间。
《宋书》引《韩诗》:“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后汉书》:“是月(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每年的,而且已不在进行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一种宴饮、游玩、踏青活动。所谓水边饮宴,称之为“流杯曲水之饮”。
所谓“流杯”,也称“流觞”,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听其随波而下,止于某处,则其人取而饮之。此风在唐尤甚,至宋则渐无闻,今更无人有此雅兴了。
宋时又以这天为北极佑圣真君的诞辰。各地于这天举行迎神赛会。
《梦梁录》云:“土庶烧香,分集殿庭。诸宫道宇,俱设醮事,上祈国泰,下保民安。
诸军寨及殿司卫奉侍香火者,皆安排社会,结缚台阁,迎列于道,观睹纷纷。”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
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又各地妇女有于这天带荠菜花的,据宋赞宁《物类相感志》云:“收荠菜花,置灯颈上,则飞蛾蚊虫不投。”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男女皆戴荠菜花。”
上巳还有一个习俗就是佩兰或是杜若。相传周昭王登基二十年的时候,东瓯越族献来两位女子,一个叫延娟,一个叫延娱,皆美丽纤巧,能言善辩,而且会唱会笑。
她们走路不留脚印,太阳下没有影子。一次,她们陪昭王游览长江和汉水,不幸全都随昭王落水而死。
因此,江汉一带,至今人们还怀念她们,并修祠堂立于江边。十年之后,人们每天都可以看见二位女子伴昭王泛舟江上,嬉戏于水边。
到晚春上巳节这天,人们都集中到祠堂前祭祀:有的拿来又甜又新鲜的水果,采来杜兰叶将其包好,沉入水中;有的用五彩线包,还把金属系在上面。这样一来,蛟龙就不会侵害她们的仙体了。
由此,这个祠堂被称为“招祗之祠”。(出自《太平广记》)上巳节的来历上巳节可推到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传说西王母原是中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
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
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上巳节的节日活动(一)高禖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
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禖同媒,禖又来自腜。
最初的高禖,属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状。事实上,远古时期一些裸体的妇女像有着非常发达的大腿和胸部,还有一个向前突出的肚子,这是生殖的象征。
在汉代画像石中就有高禖神形象,还与婴儿连在一起。辽宁地区红山文化遗址的女神陶像,就是生育之神。
后来高禖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河南淮阳人祖庙供奉的伏羲,就是父权制下的高禖神。同时还出现了性具崇拜,先女阴后男根崇拜。
起初上巳节是一个巫教活动,通过祭高禖、祓禊和会男女等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从这种意义上说,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
汉代以后,上巳节虽然仍旧是全民求子的宗教节日,并且传说农历三月三是西王母的生日,但已经是贵族炫耀财富和游春娱乐的盛会。(二)祓禊上巳节还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
沐浴是为了去灾。史前人类认为生育是由图腾入居妇女体内的结果。
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人们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无论是图腾感生的观念,还是夫妻交媾导致生育的认识,都承认妇女是生育的体现者,子女是由。
3.求一句唯美的古诗词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arguir
1三五七言李白【一】秋风词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还如当初不相识【二】其它木叶黄,花渐褪。流水与山静,黛影随心碎。车与江水相低昂,寂寂虫吟人不寐。灯影残,珠帘垂。弱水自向东,相思渐成灰。五粮酒好醉难欢,依稀梦影还相随。风一缕,愁一缕。树静栖野鹭,水冷隐河鱼。未有江枫映渔火,但闻村笛断肠曲。小苑静,漏断催。月残树影乱,岸远水声微。秋风吹尽花溅泪,且待冬心听雪醉。天欲晓,思未了。秋风瘦花影,流水乱岸草。相逢未肯轻言笑,却叹青丝与花少。2明月上高楼目录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客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3《虞美人》纳兰性德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4张籍《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5元遗山《论诗绝句》第二十首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4.古今贤文 劝学篇全意思
《劝学篇》原文 荀子第一·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 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 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恭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 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 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 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异体“修”加三点水),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 ,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 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 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擅”换虫 旁)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无〔忄昏〕〔 忄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 不能两听而聪。□(“腾”中“马”换“虫”)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枝而穷。
诗曰 :“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 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 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 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
礼者 ,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 ,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 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 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小人之学也,以为禽 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口赞〕。
傲,非也;〔口赞〕,非也; 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
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简而不速。方其人之习 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
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 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 纬蹊径也。
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 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飧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礼,虽未明, 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苦者,勿告也。
告苦者,勿问也。说苦者,勿听也。
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 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 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 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
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 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
其善者少,不 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 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 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 ,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
能定然后能应。
5.冰的词语有哪些
带冰的成语
如履薄冰、卧冰求鲤、夏虫不可以语冰、冰天雪地、冰清玉洁、涣然冰释、冰雪聪明、冷。
冰的词语有
冰冷
冰凉
冰霜
冰冻
冰鞋
冰床
冰橇
冰刀
冰释
冰晶
冰点
冰排
刨冰
冰镩
冰柱
冰瓶
冰挂
冰雕
冰雹
冰箱
干冰
冰溜
冰壶
冰灯
冰期
冰糖
冰锥
冰糕
棒冰
冰窖
溜冰
冰砖
冰镇
冰袋
冰茶
旱冰
冰渊
冰碧
玉冰
冰湖
增冰
严冰
层冰
冰镜
渊冰
垂冰
冰檗
冰霾
冰虫
青冰
冰盏
冰丝
怀冰
冰蔬
壮冰
冰原
木冰
砚冰
冰齿
冰蟾
6.蝙、蝠、铛可以组什么词语
蝙
简解 蝙
biān
〔蝙蝠〕哺乳动物,头和身体的样子像老鼠。前后肢都有薄膜和身体连着,夜间在空中飞,捕食蚊蛾等。
笔画数:15;
部首:虫;
笔顺编号:251214451325122
详解 蝙
biān
蝙蝠
biānfú
〖bat〗泛指所有属于翼手目的许多种哺乳动物,前肢已变化为翼,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也有少数食果或吸食其他动物的血,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蝙蝠衫
biānfúshān
〖bat-likeshirt〗一种袖口小、腋下部位特大的上衣
蝙蝠,蝙蝠侠,蝙蚁,蝙翼;
蝙蝠,服翼也。从虫,畐声。――《说文》
蝙蝠伏匿,故夜食。――《孝经·援神契》。按,形绝类鼠,肉翅与足相连,夜捉蚊蚋食之,俗言老鼠所化也。
(2)
泛指所有属于翼手目的许多种哺乳动物,尤指哺乳类中唯一真正能飞的动物
〔蝙~〕见“蝙”。
铛 <;名>
锒铛。锁系囚人的铁索
铛,锒铛也。从金,当声。――《说文》。按,锁曰锒铛。
女子的耳饰
足履革屣,耳悬金铛。――《北史》
铛 <;象>
钟鼓的声音
铛铛晓漏。――徐陵《与杨仆射书》
又如:铛铛
cheng
<;名>
温器,似锅,三足
烙饼或做菜用的平底浅锅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唐·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铛头(厨师)
铛(铛)chēng
⒈一种平底浅锅。
铛dāng 1.见”锒铛”。 2.女子的耳饰。 3.象声词。形容撞击金属的声音。
铛tāng 1.见”铛?”。 2.一种小铜鼓。 3.古兵器名。形如半月,有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