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内容】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 耘田:除草。

3. 绩麻:把麻搓成线。

4.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 未解:不懂。

6. 供:从事,参加。

[简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内容】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③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④蛱(jiá)蝶:蝴蝶。

[简析]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2.《四时田园杂兴》两首诗带意思我不要昼出耘田夜绩麻的和梅子金黄杏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意思:白天要除去田里的杂草,夜晚还要在灯下把麻搓成线,村子里的青年男女各自都为家庭承担一定的责任.小孩子还不懂得耕田织布的事,也在靠近桑树下的阴凉处学大人们的样子种瓜.2.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蜒蛱蝶飞.意思: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篱笆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提示一下:楼上的把《四时田园杂兴》全部抄下来了.。

3.古诗四时田园杂兴中肥,稀,长在句中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肥:此处指果实大稀:稀稀落落、少,长:白天长 (日落的时间推后,夜晚短了)[简析]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简析给你对比着看。

4.古诗四时田园杂兴的诗意

1、诗意

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各司其事。小孩子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却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

2、原文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作者

宋代范成大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的田园诗。

二、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即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

三、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 ),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

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逝世,年六十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范成大一度深受江西派的影响,现存的一些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少语言涩滞、堆垛典故的现象,和一些似禅非禅、似儒非儒的议论。不过,范成大在学江西诗风的同时,比较广泛地汲取了中晚唐诗歌的风格与技巧。

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如《乐神曲》等四首,便明言“效王建”,他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突破了江西诗风的笼罩。尤其许多近体诗,委婉清丽中带有峻拔之气,有他自己的特点。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范成大

5.四时田园杂兴古诗的意思

名段1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四时田园杂兴(20张)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释】四时:四季。

耘田:锄地。 绩麻:把麻搓成绳,搓麻绳。

儿:男人(农夫)。 女:女人(农妇)。

各当家:每人都负有专责,独当一面。 童孙:幼童。

供:从事参与。 傍:靠近。

【译文】 白天锄地,夜晚搓麻, 农家男女都帮着父母做事,干家务,让父母休息。 小孩子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 却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

【简析】 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绩”是搓的意思。

“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

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

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已收录北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 名段2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 只有蝴蝶和蜻蜓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简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唯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 (已收录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鄂教版五年级下第八单元古诗;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名段3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钏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 【简析】 这首诗写农民全年的辛苦收成,被官府巧榨豪夺得几乎一干二净,只能给孩子吃点粗糠来填饱肚子了。诗人满腔悲悯地画出这幅农民的血泪图。

名段4 高田二麦接山青[1],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2]。

吉日初开种稻包[3],南山雷动雨连宵。 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4]。 鸡飞过篱犬吠窦[5],知有行商来买茶。

三旬蚕忌闭门中[6],邻曲都无步往踨[7]。 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8]。

昼出耘田夜绩麻[9],村庄儿女各当家[10]。 儿童未解供耕织[11],也傍桑阴学种瓜。

垂成穑事苦艰难[12],忌雨嫌风更怯寒[13]。 笺诉天公休掠剩[14],半偿私债半输官。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15]。

黄纸蠲租白纸催[16],皂衣旁午下乡来[17]。 “长官头脑冬烘甚[18],乞汝青铜买酒回[19]。”

村巷冬年见俗情[20],邻翁讲礼拜柴荆。 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21]。

注释: [1]二麦:大麦、小麦。 [2]椎鼓:打鼓。

椎:捶击的工具。这里用作动词。

[3]种稻包:农家用来储存稻种的稻草包。 [4]日长:即“长日”,整天的意思。

一说长时间。 [5]窦:墙洞。

[6]蚕忌:农家风俗,养蚕季节忌风忌尘忌陌生人进门等。 [7]邻曲:邻里。

步往踨(zōng):来往的踪迹。 [8]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9]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析纺成线,供织麻布用。

[10]各当家:各自承担一定的活计。 [11]未解:不懂得。

供:从事。 [12]穑(sè):收获庄稼。

[13]怯:害怕。 [14]笺诉天公:写信向天公诉说。

笺:这里指书信。掠剩:掠去剩余的粮食。

[15]连枷(jiā):一种打谷的农具。 [16]蠲(juān):免除。

[17]皂衣:衙门差役。因其穿黑色衣服,故称“皂衣”,又称“皂隶”。

旁午:纷繁,交错不断。 [18]冬烘甚:“糊涂得很”的意思。

[19]青铜:指青铜钱。 [20]俗情:乡土风俗。

[21]云:说,称。 简析: 范成大早年游宦四方,57岁以后,退职闲居苏州石湖,这时期,写下《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原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十二首。

各组可称为组诗。因此获得“田园诗人”的称号。

《四时田园杂兴》把自陶渊明以来至唐王维、储光羲、孟浩然、韦应物等描写农村田园的诗歌传统,以及自《诗经·豳风·七月》以来直到唐代“新乐府”诗派着力反映农村社会现实的诗歌传统融合起来,变古体为七言,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体现出卓越的创造性。 《四时田园杂兴》内容极为丰富,江南农村的自然风。

6.四时田园杂兴 古诗的意思

四时田园杂兴 春日

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体裁:【七绝】 类别:【记时】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注释】

春日之二,原小引:淳熙丙午,沉疴少纾,复至石湖旧隐,野外即事,辄书—绝,终岁得六十首, 号四时田园杂兴

①题原作“春”,据《宋诗钞.石湖集》改。

②土膏:土地中的膏泽,即土地的肥力。指肥沃的土地。《国语·周语一》“阳气俱蒸,土膏其动。”频:屡次,连续多次。

②一饷,片刻。饷,通“晌”。

④绿秀;此句是说屋后的荒地里也增添了新的绿意。

⑤鞭笋:竹根上的新芽。本草纲目:“土人于竹根行鞭时掘取嫩者,谓之5鞭笋。”此句是说邻家的竹根已开始发芽,从墙下窜到这边来了。

肥沃的土地和雨水的润泽下,万千花朵一下子就开放了,小草也一下子就茂盛起来.

农舍后头原本荒芜的菜地也增添了新的绿意,隔壁邻居家的竹根发了芽,从墙下窜到这边来了.

7.【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内容】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③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④蛱(jiá)蝶:蝴蝶. [简析]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昼出耘②田夜绩麻③,村庄儿女各当家④. 童孙⑤未解⑥供⑦耕织, 也傍⑧桑阴⑨学种瓜. 解释:白天锄草夜间搓捻细麻, 农家男女没有片刻闲暇. 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织布, 也靠在桑阴下学着种瓜. [注释] 1. 杂兴:各种兴致 2. 耘田:在田间锄草. 3. 绩麻:把麻搓成线. 4.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 未不懂;不知道. 6. 供:从事,参加. 7.傍:靠近.8.桑阴:桑树的树阴.。

8.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什么意思

四时田园杂兴意思是指:四个时节田园的各种兴致。

四时:是指春夏秋冬四个时节.

杂兴:各种兴趣。又一说~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为春夏秋冬四个诗卷,共60首,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其中春日田园杂兴12首、晚春田园杂兴12首、夏日田园杂兴12首、秋日田园杂兴12首、冬日田园杂兴12首。描写了4个季节田园中的不同景象,生动绘制了一幅田园农作动态图。供参考。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