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没读数=总浸没动态读数=潮汐
上次我稍微说了一下什么是全沉浸阅读。全沉浸式阅读“沉浸”于什么?
游泳还有一个分支叫全浸,用于参加长距离户外游泳,比如铁人三项中的长距离公开水域游泳。这种游泳的核心要求是,除了呼吸之外,整个人要浸在水中,以增加游泳时的浮力;保持流线型的躯干核心,充分利用重量和重心的转移来帮助推进,而不是让重量成为障碍,这样你就可以非常高效省力的完成长距离。
从浸入式游泳中,我们也可以学习它的“顺水推舟,借力打力”的精髓;英语阅读也有流动和电流。想象一下,你的眼睛游进了一条由字母组成的单词的河流,你遇到的生词就像河流中的障碍物,你不懂的知识点就像汹涌的逆流。长句就像缠绕在一条河里的水草,陌生的区域就像水温急剧下降的冷水;怎样才能不断提高你的游泳效率和速度,找到鱼在水里游的感觉?
阅读能力一般由四部分组成:1。单词量,上一篇提到的,意思是用7000左右的词汇量就能看懂75%的英语内容;2.句内逻辑关系:组成一个句子的词在这个空句中是相互联系的,像宇宙中的星球,比如主次,比如因果等。为了理解句子中的逻辑关系,传统的英语教育习惯于使用语法分析,这当然也是一种方法。多分析,熟能生巧。但不建议把英语变成纯粹理性的规则推导和组装游戏,抹杀了英语作为语言本身的魅力,浪费了读者的右脑功能。多读句子,多积累句子,多使用句子,自然会产生语感,不需要知道谁修改了谁,谁把谁放在后面;尤其是语言引起的感官感受,比如视觉联想,会激活人的右脑,善用视觉思维对阅读有很大帮助。3.段落和章节的结构和层次关系。类似于一个句子的内部结构,不同的段落在文中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对段落和文本的宏观把握就像掌握了阅读地图,脉络清晰到了胸口。4.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除了英语语言能力,读者的知识圈子也很重要,这要靠平时的积累和学习。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沉浸式阅读的浮力,支撑你的阅读。
沉浸式阅读的全过程需要读者的高度关注。阅读一篇文章一般分为以下四个步骤,对应所需的四个理解层次。
1)预习=主题阅读。
快速通读全文,这里是最快的阅读速度。不要在意生词、长句和无法理解的知识点,不要在意文章结构和段落分隔。只需阅读并集中精力跟随全文的流向,直到最后。
看完之后,问问自己,文章讲的是什么?是关于什么的?用一句话、一个短语或一个单词写下它的内容。
一般来说,文章的主题不外乎以下几类:
1.关于一个人:她很棒!
2.关于事件:某事发生了
3.关于一个故事:他爱她,她不爱
4.关于一个物体:书/狗/地方/材料
5.关于一个论点:我有一个观点要说
以上五种类型虽然不能囊括全部,但基本涵盖了平时阅读的90%的类型,比如《经济学人》,其他的就不一一列举了。(为什么强烈推荐《经济学人》学习锻炼沉浸式阅读?)
第一次预习只需要把上面的分类说清楚,就可以回答what about问题;
假设这篇文章500字左右,一般读者能以每分钟150-200字的速度阅读,2-3分钟就能看完预习部分,写主题是什么。
[例子]这是关于一个人在某时某地做某事,他的所作所为使他的城镇免遭洪水
2)检查和分段阅读,分开检查和阅读
我从第一次预览中得到的是一个大致的大概念。这个大概念是如何通过文章的不同部分传递的?
假设一篇500字的文章分为六段,有开头和结尾,中间有四段;想象一下,题目——上面我们预览后得到的是一条完整的鱼,整篇文章是一条传送带。分段阅读的目的是想知道这条鱼是怎么传播的?
阅读中不注意生词和不熟悉的知识点。注意每段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快速扫一遍段落中间部分,只注意核心信息词,如人物、数据、事例等。仔细阅读开头的句子,找出核心词,如谁做了什么。看完后,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或一个词写出段落的主旨,并说明这段话对主题的传达有什么贡献:人物介绍了吗?提供证据?举个反例?等等。
举一个目前汇编的例子:
[示例]主题:
这是关于一个男孩冒着大雨跑了5英里去警告镇上的人们,并把他们从即将到来的洪水中拯救出来。
P1-从一个场景开始
一个男孩和他的家人在暑假里躺在书房里,不知道如何告诉一个女孩他的爱。(性格和内心的渴望)
P2——一场事故即将发生
大雨毁了这个小窝,它快要破了。(也描述了情况)
P3——是什么激励了他?
男孩很担心女孩,决定冒着大雨跑过去警告她。(决定前的犹豫)
P4-他怎么样了?
去镇上的路很难走,他感觉到并摔断了胳膊。(也克服了许多其他障碍)
P5-他们一起做了什么来警告这个镇?
他终于找到了那个女孩,并告诉了她事故的经过;他们去了最近的无线电台,通过广播通知镇上的人们。(他们是如何说服MC的)
P6结尾
洪水到来之前,人们逃到了安全的地方,女孩吻了男孩一下。
(大团圆结局)
分段阅读只要达到以上水平就可以了,不需要深究每一段的细节。阅读后,读者应该能够画出一幅思维导图来解释这篇文章的大纲。
3)分析阅读分析阅读
沉浸式阅读的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性阅读,也可称为深度阅读;;这个层次的读者大有可为。
A.细节:进入作者描述的过程和细节。
B.人物:了解人物性格和行为的驱动力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C.因果关系:理解事件的时序和因果关系
D.观点:了解作者对事物或人的观点和态度。
E.结构:思考作者布局背后的目的和意图。
F.语言:思考作者运用语言的有效性和表现力。
深度阅读是与作者平权的阅读过程。在阅读中,读者尽力与作者对话。当然,平权不等于平级。不要指望每个读尼采的人都能理解他。
深入阅读后,读者有了足够的信息和认识,对文章或作品做出自己的判断,比如文章是否有说服力,故事是否吸引人,观点是否深刻,文笔是否引人入胜。
经过仔细的分析和阅读,读者可以对他们的阅读或文章写评论和批评。
4)全读的更高层次是相近学科的交叉阅读。比如看完今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再回到历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是同类题材的跨时间序列交叉阅读;你也可以看看巴菲特致股东信之外的其他相关报道,比如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书籍,查理·芒格的思维方法,甚至价值投资鼻祖格雷厄姆的相关著作。这是跨作者阅读。当然这是最难的,需要更老的时间和精力。
读者看完类似的话题,可以就某个领域写一篇文章、一篇论文甚至一本书。
这是沉浸式阅读的四个步骤和达到的理解水平。当然,饭需要口吃,路需要一步一步走。珠穆朗玛峰也是一英尺一英尺爬上去的;具体操作方法之后,我们再慢慢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