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评论牛汉的诗歌著作

《诗歌:研究与品鉴》 【内容提要】本文从美学品格方面对牛汉诗歌进行探讨。

牛汉是崇高诗美的创造者。崇高美的真谛在于“从苦难中升起力量”。

牛汉诗歌的美学品格总的说来是“崇高”,但具体到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特点。其早期诗作是崇高诗美基调的确立,可用“沉郁”二字概括;其文革时期诗作是崇高诗美的坚持与深化,可用“悲慨”二字概括;其晚近诗作是崇高诗美的超越与升华,可概括为“雄浑、劲健、旷达”六字,亦可据牛汉诗句概括为“浩瀚和肃穆空灵”七字。

本书∷来自∷读 a41 书 t18 频 t51 道 阅读无限 z95 赢在TOM读书! 本书∷来自∷读 f44 书 y36 频 f26 道 阅读无限 z79 赢在TOM读书! 本书∷来自∷读 n26 书 a53 频 h66 道 阅读无限 q15 赢在TOM读书! 牛汉的名字与牛汉诗的美学品格本书∷来自∷读 p36 书 o86 频 d87 道 阅读无限 z23 赢在TOM读书! 本书∷来自∷读 f76 书 g96 频 f31 道 阅读无限 x46 赢在TOM读书! 牛汉原名史成汉。史成汉这个名字,恐怕不会有太多的人知道;而作为笔名的牛汉,却早已烙印在广大读者的记忆里。

我这里不是要在牛汉的名字上费口舌,而是实实在在感觉到牛汉这一名字与其人其诗之间具有一种吻合的恰切的关系。早期的牛汉,曾用“谷风”等笔名发表作品,牛汉一名是后来改的,并最终锁定。

这是作者的一种有意识的选择。他从自己的本名“史成汉”中借用一个“汉”字,又取母亲的姓氏——牛,这样既与本名有一定联系,同时更简洁上口。

最重要的是,这两个字组合到一起,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效应。中国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个人取名字都有一定的讲究。

名字不仅仅是代号,还有一定的内含。许多人的名字被人称奇称妙便说明了这一点。

“牛汉”这一名字,既有外在的美,又有内在的合理性。“汉”,就其直观的意义讲,可解释为硬汉、铮铮铁汉;它与“牛”字搭配,又增添一种执着、倔强、坚韧的品性。

再者,“汉”可解释为汉族、汉人,而“牛”令人想到游牧民族(“风吹草低见牛羊”之类),从而与牛汉具有蒙古血统相联系。这些是“牛汉”这一名字的外在美,而其内在的合理性,表现在它与牛汉其人其诗之间的相像。

牛汉身躯高大、挺拔,诗人自己说:“我的身高一米九零,像我家乡的一棵高粱。”①而牛汉创造的诗,又闪耀着硬汉般的力度美,显示出强烈的生命的跃动和“力的舞蹈”(郭沫若句)。

诗论家杨匡汉也对牛汉先生做过这样的描绘:“倘若从直观和印象的角度去谈论牛汉,那么,他那身高一米九零的大块头显示男子汉的伟岸魅力,……而他那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尝遍酸甜苦辣而乐观爽朗的气度,会给你一种坚韧不屈性格的感染。”②十多年前的一天,我曾叩开牛汉先生在八里庄寓所的门户,领略了牛汉先生的高大挺拔,也感受到了他对年轻人的一腔热情。

本书∷来自∷读 q87 书 s84 频 b72 道 阅读无限 p61 赢在TOM读书! 19**年,牛汉发表了他晚近时期比较重要的一首诗:《空旷在远方》。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本书∷来自∷读 w66 书 b26 频 g71 道 阅读无限 g88 赢在TOM读书! 本书∷来自∷读 z84 书 s20 频 r73 道 阅读无限 g91 赢在TOM读书! 他们是距我们很近本书∷来自∷读 l56 书 w66 频 t79 道 阅读无限 b43 赢在TOM读书! 能清楚地望见的本书∷来自∷读 q77 书 f69 频 l82 道 阅读无限 g38 赢在TOM读书! 神圣的诗人和发现者本书∷来自∷读 l36 书 n72 频 z78 道 阅读无限 o95 赢在TOM读书! 不仅望见他们石柱一般矗立的背影本书∷来自∷读 p35 书 b33 频 z40 道 阅读无限 e48 赢在TOM读书! 还看清了他们海一样岸一样的使人魅惑的姿态和面孔本书∷来自∷读 w13 书 b** 频 u19 道 阅读无限 z48 赢在TOM读书! 本书∷来自∷读 w25 书 c35 频 z40 道 阅读无限 p47 赢在TOM读书! 这是歌唱惠特曼和哥仑布的诗句。

其中的“诗人”指惠特曼,而“发现者”指的是哥仑布。这两人不仅有着“石柱一般”的高大外形,而且具有“海一样岸一样的”伟大人格魅力。

而我觉得,以上诗句,又何尝不是对牛汉本人形象的一种描绘和展示呢?本书∷来自∷读 q19 书 c63 频 w70 道 阅读无限 o50 赢在TOM读书! 当然,这里不单纯是要在牛汉的高大身躯上做文章,身躯高大的人是可以写出大气魄的诗,但也不全是这样;而身材不高甚至矮小的诗人照样可以写出囊括宇宙、吞吐日月的诗,这在我们的诗人队伍里也不难找到例子。我们称赞牛汉的高大身材,不过是想说明,读着牛汉的诗,再联系他本人的外在形象,我们会更有一种确确实实的“文如其人”的感受。

本书∷来自∷读 y65 书 s95 频 y** 道 阅读无限 j81 赢在TOM读书! 牛汉是当年“七月”派的一员骁将,至今已有60年诗龄。数十年来,他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艰难地跋涉,为中国新诗留下了一些堪称经典的作品。

最可贵的是,他的诗歌写作能够一直坚持独特的声音、独特的姿态,他那风格化个性化的歌唱一以贯之,汇成一股不可忽视的洪流。牛汉在新诗史中的位置已不可取代,他塑造了中国新诗的硬汉形象。

崇高之美已构成牛汉诗歌的美学品格,也是在他的作品中不断发展、愈益深化的一种境界。本书∷来自∷读 x48 书 k75 频 。

2. 史成汉的解读牛汉的诗

“我的诗不是个人的自传,而是历史大传的一个微小的细节,是历史结出的一枚果子。

我所有的作品,包括散文,是历史的一个活生生的、新鲜的断层,有一种史诗的痛感。”又说:“我和我的诗所以这么顽强地活着,绝不是为了咀嚼痛苦,更不是为了对历史进行报复。

我的诗只是让历史清醒地从灾难中走出来。”——牛汉“我的诗只是让历史清醒地从灾难中走出来。”

见证“苦难”在牛汉的情境诗中,其美好的生命意象,常常置身于险恶的情境之中:有的处在被枪口瞄准的危急关头,如《麂子》;有的已经被暴力所“杀害”,如那株被砍倒的枫树;但更多的仍然是在严酷的生存境遇中,被邪恶蹂躏成伤残,如《华南虎》、《半棵树》、《巨大的块根》等等。但是它们并没有倒下,而是在扭曲变形中顽强地生存,坚忍、果敢地与险境相抗争。

总之,牛汉情境诗中意象与情境的审美关系,常常是生命意象的反抗力量,与险恶情境中残酷暴力的相互冲突和相互博斗。牛汉情境诗中沉重的苦难感与强大的力量感,就是由此产生的。

作品将源于生命的沉痛和至死不移的人格追求,寓于有相似遭遇的动物和植物身上,以一种象征性形象或意境来表现。艾青说:“苦难比幸福更美。”

艾青是新诗史上,第一个不使苦难在笔下失重的大诗人。当年,血气方刚的牛汉,就是衣袋里装着艾青的《北方》诗集,走上抗日和写诗的道路。

艾青对牛汉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也是终生的。艾青的《北方》诗集之所以具有史诗的分量,就在于独创了许多凝聚着民族苦难的情境。

牛汉也像艾青那样,努力去开创诗歌中独特的苦难情境。他说:“如果没有发现新的情境,决不抒写一行诗。”

牛汉说:“我的诗不是个人的自传,而是历史大传的一个微小的细节,是历史结出的一枚果子。我所有的作品,包括散文,是历史的一个活生生的、新鲜的断层,有一种史诗的痛感。”

又说:“我和我的诗所以这么顽强地活着,绝不是为了咀嚼痛苦,更不是为了对历史进行报复。我的诗只是让历史清醒地从灾难中走出来。”

以一个见证人的身份,表现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苦难,祈盼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再一次重复这样的大灾难,是牛汉诗歌创作的“自定义”。真正经历过大灾大难的人,最能理解幸福。

幸福不是享受“1955年被捕,反革命帽子戴了25年,没有公民权,更没有发表作品的权利;不断地劳动改造,在单位里也干干编辑,一搞运动就叫你抄卡片去。然后到农村去劳动,一劳动就两年、三年。

一到过节,就把我们轰到八达岭去干活……那个时代非常可笑,非常荒谬,更谈不上幸福”。牛汉说:“大概一个悲痛的人,一个经历了这么多误解、歪曲、迫害和打击的人,真正经历过大灾大难的人,最能理解幸福。

真正的幸福不是空洞的,不是现实的享受。幸福是发自内心的精神追求,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牛汉这一辈子,遭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难:流亡、饥饿、受迫害、被捕、监禁、坐牢、受审判、劳动改造,什么重活都干过……的确称得上是一种“痛苦而丰富的人生”,他的诗就是这种生命痛感的真实记录。如果说他的早期诗作在传达这种痛感时还显得过于激烈和外露的话,那么经过炼狱般生活磨难后的诗风则变得深沉和凝重了。

“要让我谈苦难太容易了,我的诗里都有,血泪、愤怒、控诉……但是,之所以我没有向苦难低头,没有溃退,没有逃亡,没有堕落,没有投降,没有背叛自己的良心,没有背叛人文精神,没有背叛诗。是因为我相信一定有一种更高尚的,超脱一切现实规范、一切利益计较的人文境界、人文精神,值得我去追求。

这本身就是幸福的一部分,你说它是幸福也可以。”在牛汉看来,幸福就是这样不断地追求、发现、突破、再追求的过程。

“为了诗,为了文学,我可以付出一切。在任何情况下我都没有放弃诗,没有停止文学创作。

我的诗跟我一生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写的是带有自传性的内心活动,诗反映了我的生命状态。”生命的动力他说诗是他生命的动力,没有诗也就没有他今天。

2003年5月,访问中国的马其顿作家协会主席斯来列夫斯基在中国作家协会向牛汉颁发了“文学节杖奖”。该奖是马其顿作家协会设立的一项国际性文学奖。

“当得知马其顿共和国的‘文学节杖奖’授予我时,顿时感到十分惭愧和不安。节杖,在我的心目中是个博大而高远的意象,它不仅象征庄严和神圣,还显示着凛然巍然的权威。

而我,不过是一个朝向人类诗歌圣境苦苦跋涉的平凡的老人而已;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动荡严酷的生涯之中,曾渴望为理想世界的创建,全身心地将自己燃烧干净:血浆、泪水、筋骨,还有不甘寂灭的灵魂,都无怨无悔地为之奉献。或许就是由于这点执着而且痴情的精神,才得到读者的理解和信任;也可以说正因为个人的命运始终与国家的安危和民族不灭的信念息息相关,才熔铸成我的真实的人和诗的气质。”

在现当代诗坛,牛汉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在中学生中间,更因为他的不下10篇诗文入选了人教版教材及中国香港和韩国的学生课本,而有着无数的粉丝。

在最近《诗选刊》搜狐网举办的中国首次诗歌读者普查中,68万读者投了他的票。在评出的十大受喜爱的诗人中,牛。

3. 评论牛汉的诗歌著作

《诗歌:研究与品鉴》 【内容提要】本文从美学品格方面对牛汉诗歌进行探讨。

牛汉是崇高诗美的创造者。崇高美的真谛在于“从苦难中升起力量”。

牛汉诗歌的美学品格总的说来是“崇高”,但具体到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特点。其早期诗作是崇高诗美基调的确立,可用“沉郁”二字概括;其文革时期诗作是崇高诗美的坚持与深化,可用“悲慨”二字概括;其晚近诗作是崇高诗美的超越与升华,可概括为“雄浑、劲健、旷达”六字,亦可据牛汉诗句概括为“浩瀚和肃穆空灵”七字。

本书∷来自∷读 a41 书 t18 频 t51 道 阅读无限 z95 赢在TOM读书! 本书∷来自∷读 f44 书 y36 频 f26 道 阅读无限 z79 赢在TOM读书! 本书∷来自∷读 n26 书 a53 频 h66 道 阅读无限 q15 赢在TOM读书! 牛汉的名字与牛汉诗的美学品格本书∷来自∷读 p36 书 o86 频 d87 道 阅读无限 z23 赢在TOM读书! 本书∷来自∷读 f76 书 g96 频 f31 道 阅读无限 x46 赢在TOM读书! 牛汉原名史成汉。史成汉这个名字,恐怕不会有太多的人知道;而作为笔名的牛汉,却早已烙印在广大读者的记忆里。

我这里不是要在牛汉的名字上费口舌,而是实实在在感觉到牛汉这一名字与其人其诗之间具有一种吻合的恰切的关系。早期的牛汉,曾用“谷风”等笔名发表作品,牛汉一名是后来改的,并最终锁定。

这是作者的一种有意识的选择。他从自己的本名“史成汉”中借用一个“汉”字,又取母亲的姓氏——牛,这样既与本名有一定联系,同时更简洁上口。

最重要的是,这两个字组合到一起,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效应。中国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个人取名字都有一定的讲究。

名字不仅仅是代号,还有一定的内含。许多人的名字被人称奇称妙便说明了这一点。

“牛汉”这一名字,既有外在的美,又有内在的合理性。“汉”,就其直观的意义讲,可解释为硬汉、铮铮铁汉;它与“牛”字搭配,又增添一种执着、倔强、坚韧的品性。

再者,“汉”可解释为汉族、汉人,而“牛”令人想到游牧民族(“风吹草低见牛羊”之类),从而与牛汉具有蒙古血统相联系。这些是“牛汉”这一名字的外在美,而其内在的合理性,表现在它与牛汉其人其诗之间的相像。

牛汉身躯高大、挺拔,诗人自己说:“我的身高一米九零,像我家乡的一棵高粱。”①而牛汉创造的诗,又闪耀着硬汉般的力度美,显示出强烈的生命的跃动和“力的舞蹈”(郭沫若句)。

诗论家杨匡汉也对牛汉先生做过这样的描绘:“倘若从直观和印象的角度去谈论牛汉,那么,他那身高一米九零的大块头显示男子汉的伟岸魅力,……而他那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尝遍酸甜苦辣而乐观爽朗的气度,会给你一种坚韧不屈性格的感染。”②十多年前的一天,我曾叩开牛汉先生在八里庄寓所的门户,领略了牛汉先生的高大挺拔,也感受到了他对年轻人的一腔热情。

本书∷来自∷读 q87 书 s84 频 b72 道 阅读无限 p61 赢在TOM读书! 19**年,牛汉发表了他晚近时期比较重要的一首诗:《空旷在远方》。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本书∷来自∷读 w66 书 b26 频 g71 道 阅读无限 g88 赢在TOM读书! 本书∷来自∷读 z84 书 s20 频 r73 道 阅读无限 g91 赢在TOM读书! 他们是距我们很近本书∷来自∷读 l56 书 w66 频 t79 道 阅读无限 b43 赢在TOM读书! 能清楚地望见的本书∷来自∷读 q77 书 f69 频 l82 道 阅读无限 g38 赢在TOM读书! 神圣的诗人和发现者本书∷来自∷读 l36 书 n72 频 z78 道 阅读无限 o95 赢在TOM读书! 不仅望见他们石柱一般矗立的背影本书∷来自∷读 p35 书 b33 频 z40 道 阅读无限 e48 赢在TOM读书! 还看清了他们海一样岸一样的使人魅惑的姿态和面孔本书∷来自∷读 w13 书 b** 频 u19 道 阅读无限 z48 赢在TOM读书! 本书∷来自∷读 w25 书 c35 频 z40 道 阅读无限 p47 赢在TOM读书! 这是歌唱惠特曼和哥仑布的诗句。

其中的“诗人”指惠特曼,而“发现者”指的是哥仑布。这两人不仅有着“石柱一般”的高大外形,而且具有“海一样岸一样的”伟大人格魅力。

而我觉得,以上诗句,又何尝不是对牛汉本人形象的一种描绘和展示呢?本书∷来自∷读 q19 书 c63 频 w70 道 阅读无限 o50 赢在TOM读书! 当然,这里不单纯是要在牛汉的高大身躯上做文章,身躯高大的人是可以写出大气魄的诗,但也不全是这样;而身材不高甚至矮小的诗人照样可以写出囊括宇宙、吞吐日月的诗,这在我们的诗人队伍里也不难找到例子。我们称赞牛汉的高大身材,不过是想说明,读着牛汉的诗,再联系他本人的外在形象,我们会更有一种确确实实的“文如其人”的感受。

本书∷来自∷读 y65 书 s95 频 y** 道 阅读无限 j81 赢在TOM读书! 牛汉是当年“七月”派的一员骁将,至今已有60年诗龄。数十年来,他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艰难地跋涉,为中国新诗留下了一些堪称经典的作品。

最可贵的是,他的诗歌写作能够一直坚持独特的声音、独特的姿态,他那风格化个性化的歌唱一以贯之,汇成一股不可忽视的洪流。牛汉在新诗史中的位置已不可取代,他塑造了中国新诗的硬汉形象。

崇高之美已构成牛汉诗歌的美学品格,也是在他的作品中不断发展、愈益深化的一种境界。本书∷来自∷读 x48 书 k75 。

4. 牛汉的 根 赏析

在《根》这首诗中,诗人牛汉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坚守者、承受者和奉献者形象。

根是理想的坚守者。“我是根”,诗的开头以根自喻,交待了自己的身份,一位不卑不亢、勇于承担的形象跃然纸上。与世俗的向上不同,根“一生一世在地下,默默的生长,向下,向下……”,因为“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甘于生在“地下”,一直“向下”,是源于一种信念、一种追求,一种对理想的坚守。是啊,岁月给我们白天的同时,还有那可怕的黑夜。在黑夜中摸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信念的灯塔沉没海底。道路可以更曲折,黑夜可以更漫长,但只要把太阳种在心底,生命就会变得明媚而亮丽。

根是苦难的承受者。与枝叶相比,根的生活是孤寂的,代表着一种苦难。“听不见枝头鸟鸣,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一切阳光的抚慰、雨露的滋养和美丽的风景都发生在他人身上,上天赐予自己的只有泥土和黑暗!在枯燥、单调、孤独、寂寞的生活环境下,根只是“觉得坦然,并不觉得委屈烦闷”。坦然,来自于对名利的淡泊,对荣誉的漠视,更来自于对苦难的消解,对自己默默承受的豁达与自信!

根是幸福的奉献者。正是有了根的坚守和承受,才有了“开花的季节”,才有了“沉甸甸的果实”。我们可以想象,每当花繁叶茂,别人啧啧称赞之时;每当果实累累,人们欢歌笑语之时,根会在心里默默地说些什么呢?“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这是对自己尽了一份责任的满足和幸福,是作为无名英雄的崇高与伟大。默默无闻,忠于职责,不懈追求,因奉献而自豪,这是根的生命价值的内涵。

本诗的语言近乎白话。初读全诗,如同听陌生人自我介绍:“我是根……”;再读全诗,心灵却感到阵阵悸动,这分明是一个勇者在诉说自己在厄运面前的沉着,在苦难面前对理想的坚守。有人说,牛汉的诗“精练、凝聚、确切、到位,似乎刚坚硬的骨架,支撑起诗歌的血肉和魂魄。然而,这似骨架的诗歌语言却拥有着极深的韵味,令人感到余味无穷”。的确,牛汉诗歌语言的魅力是与他的人格操守,与他的生命体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苦难的铁砧下,人和诗都日益成长起来,愈加沉实而美丽。”

5. 牛汉《根》

诗人拿根和枝叶作比较,枝叶在地表作贡献,根在地底做贡献,枝叶可以听见鸟鸣,可以感觉微风,然而根不能。

诗人通过根这个意象赞颂那些为了共同的伟大目标而心甘情愿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图享受不辞劳苦,坦然面对艰苦的环境,不求名利,只在共同辛勤努力所得的成果上得到完全的心满意足和慰藉的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社会不仅需要“红花”,更需要像“根”那样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人。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根》这首诗中,诗人牛汉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坚守者、承受者和奉献者形象。

根是理想的坚守者。“我是根”,诗的开头以根自喻,交待了自己的身份,一位不卑不亢、勇于承担的形象跃然纸上。

与世俗的向上不同,根“一生一世在地下,默默的生长,向下,向下……”,因为“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甘于生在“地下”,一直“向下”,是源于一种信念、一种追求,一种对理想的坚守。

是啊,岁月给我们白天的同时,还有那可怕的黑夜。在黑夜中摸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信念的灯塔沉没海底。

道路可以更曲折,黑夜可以更漫长,但只要把太阳种在心底,生命就会变得明媚而亮丽。根是苦难的承受者。

与枝叶相比,根的生活是孤寂的,代表着一种苦难。“听不见枝头鸟鸣,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一切阳光的抚慰、雨露的滋养和美丽的风景都发生在他人身上,上天赐予自己的只有泥土和黑暗!在枯燥、单调、孤独、寂寞的生活环境下,根只是“觉得坦然,并不觉得委屈烦闷”。

坦然,来自于对名利的淡泊,对荣誉的漠视,更来自于对苦难的消解,对自己默默承受的豁达与自信!根是幸福的奉献者。正是有了根的坚守和承受,才有了“开花的季节”,才有了“沉甸甸的果实”。

我们可以想象,每当花繁叶茂,别人啧啧称赞之时;每当果实累累,人们欢歌笑语之时,根会在心里默默地说些什么呢?“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这是对自己尽了一份责任的满足和幸福,是作为无名英雄的崇高与伟大。默默无闻,忠于职责,不懈追求,因奉献而自豪,这是根的生命价值的内涵。

本诗的语言近乎白话。初读全诗,如同听陌生人自我介绍:“我是根……”;再读全诗,心灵却感到阵阵悸动,这分明是一个勇者在诉说自己在厄运面前的沉着,在苦难面前对理想的坚守。

有人说,牛汉的诗“精练、凝聚、确切、到位,似乎刚坚硬的骨架,支撑起诗歌的血肉和魂魄。然而,这似骨架的诗歌语言却拥有着极深的韵味,令人感到余味无穷”。

的确,牛汉诗歌语言的魅力是与他的人格操守,与他的生命体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苦难的铁砧下,人和诗都日益成长起来,愈加沉实而美丽。”

——————————倾吐的心声是:忠于职责,无私的奉献,因奉献而自豪!而且坚信自己尽到责任的满足和幸福是最好的回报。

6. 牛汉 汗血马 赏析

汗血马牛汉跑过一千里戈壁才有河流跑过一千里荒漠才有草原无风的七月八月天戈壁是火的领地只有飞奔四脚腾空的飞奔胸前才感觉有风才能穿过几百里闷热的浮尘汗水全被焦渴的尘砂舐光汗水结晶成马的白色的斑纹汗水流尽了胆汁流尽了向空旷冲刺的目光宽阔的抽搐的胸肌沉默地向自己生命的从肩脚和臀股沁出一粒一粒的血球世界上只有汗血马血管与汗腺相通肩脚上并没有翅翼四蹄也不会生风汗血马不知道人间美妙的神话它只向前飞奔浑身蒸腾出彤云似的血气为了翻越雪封的大坂和凝冻的云天生命不停地自燃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用筋骨还能飞奔一千里汗血马扑倒在生命的顶点焚化成了一朵雪白的花。

7. 牛汉 汗血马 赏析

《汗血马》(1986.8).描写了汗血马极尽奔驰之耗尽汗与血,从飞奔到自燃到扑倒的过程,悲壮而奇美:“它只向前飞奔/浑身蒸腾出彤云似的血气/为了翻越雪封的大坂/和凝冻的云天/生命不停地自燃//流尽最后一滴血/用筋骨还飞奔一千里//汗血马/扑倒在生命的顶点/焚化成了一朵/雪白的花.”它是诗人“生活境遇的危难和心灵得抑郁不舒,更能激发一个人对命运抗争的力量,而诗就是在这种抗争中萌生的”极其生动的写照.

然而牛汉的境遇、生活毕竟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所以课前应要求学生收集牛汉及汗血马的背景资料,为学生顺利走进诗歌作铺垫,因为语文学习不能脱离语言文字,而语言文字的理解,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及作者特殊的生活背景。同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诗歌本身的特点,然学生通过朗读、对意蕴深刻的诗句的把握,理解汗血马的象征意义,获得智慧与道德的成长。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