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什么意思

《易经》说辞。

《易经》认为“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个九相重。故曰“重阳”。所以。“重阳”也叫“重九”。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重阳节逐渐成为中国传统节日。每年都有盛大的庆祝活动。

《吕氏春秋》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赏菊节、茱萸节、老人节、重九节、晒秋节、菊花节、踏秋节、女儿节等。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倡导全民尊老风尚。把农历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重阳节吃什么

吃重阳糕

重阳糕的“糕”与“高”同音。人们认为在重阳节吃重阳糕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的寓意。所以“重阳糕”成了重阳节时最受欢迎的食物。

喝菊花酒

菊花是秋天最常见的花卉。菊花花期不长。所以人们会要将其酿成菊花酒。因此。菊花酒也被看为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荆楚岁时记》亦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茸。饮菊花酒。可使人长寿。”

吃大闸蟹

重阳节正是大闸蟹上市的好时候。九月是母蟹最为肥美的时候。所以重阳节不妨吃一些母蟹。等到节后。公蟹也要上市了。

宋代诗人梅尧臣有诗赞蟹:“樽前已夺螃蟹味。当日莼羹枉对人。”

吃羊肉面

羊肉的“羊”与重阳节的“阳”同音。应重阳之典。重阳节吃的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佩茱萸

重阳节。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味香。做药用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功效。并有消积食。治寒热的作用。重阳节采的茱萸入药后可制酒养身、祛病。

人们认为九月初九是大凶之日、多灾多难。茱萸被人们称为“辟邪翁”。重阳节佩带茱萸也有辟邪求吉的意思在里面。

赏菊

重阳节的时候。正是菊花盛放的时候。所以农历九月又称为菊月。重阳节又称为菊花节。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在重阳节的时候聚会赏菊、饮菊花酒的传统。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在西汉年间就有记载。《长安志》是最早记载这件事的文献。东晋年间还有“龙山落帽”的故事。

农历九月。秋高气爽。出去登高可以强身健体、愉悦心情。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曾在重阳节的时候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也让人对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留有深刻印象。重阳节是什么意思?重阳节又叫什么节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九九重阳节的诗词

1、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6、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