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字旁的字:可、听、只、叶、口、吗、后、向、呀、吧、右、呛、咪、啼、哨、唱、叫、号、哗、哪、各、吓、喝、啄、咬、吹、啥、古、啸、喊、另、吞等。
2、可(拼音:kě、kè)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可”的本义一般以为是赞成、允许;一说本义为歌颂。由“赞成”引申用作意动,表现合适,又引申为对着。又表现能够、可以,作助动词。由允许还引申指值得或应当。“可”又用作副词,表现转折的意思,相当于“但、却”。“可”还用在数词前,表现约数或大约。“可”在现代汉语中常作副词,用来强调语气,表现反问、出乎意料、感慨。以上所有意义都读kě。在“可汗”“可贺敦”(可汗妻)等古代北部几个少数民族的称呼用语中,“可”读kè。
3、听(拼音:tīng)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汉字简化之前,听和它的繁体“聽”是两个不同的字。“聽”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口从耳,本义指耳朵听见口中所言。听取别人的看法之后,必定在思想行为上服从、屈服,故引申为听从、接收。审案时,主审官要听诉讼双方的言辞,之后做出合理判决。听字由此引申出审理、断定义。“听(yǐn)”见于《说文解字》,本义为笑的样子。现代汉语中,“听(yǐn)”被用作“聽”的简化字,本义已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