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购房者来说,“均价”这个词当然不陌生。这个词用的很广,无论是统计数据,还是开发商或中介的第一次报价,都能听出来。
但就买家而言,很多人都被它骗了。本来均价两万多的房子,为什么看中的楼盘都贵?作为租房者,为什么别人的房间能卖均价?自己的会比均价低?而这一切,或许可以看作是“均价”带来的灾难。那么如何面对这个用了这么多年的“均价”呢?
平均价格是多少?
作为一个“均价”,其实只是一个统计学术语。作为词汇解释,均价是指各个单元的销售费用之和除以单元建筑面积之和得到的每平方米均价。
而楼市中的“均价”,顾名思义,当然是楼盘的平均成本,表示一个项目的整体价格水平。但购房者会发现,在买标有“均价”的房子时,自己想买的房间和输入的“均价”往往差距很大。「均价」是一种怎样的费用?
“均价”不是简单的算术平均,而是开发商根据当前市场情况,为收回成本,获取利益而专门制定的费用。一个楼盘投放市场,首先有一个“均价”。通过它可以计算出每栋楼每个单元的价格。是整个楼盘销售价格控制的重要规范,是这个楼盘的平均价格。按照这个平均值,在给每户定价之前,首先要确定待售小区每栋楼的均价。这里要应用差价系数,根据各个建筑在平面上的场所、朝向、景观的不同来确定。将建议均价乘以每栋楼的系数,得到这栋楼的平均售价。\”房地产的平均价格往往是吸引买家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开发商表示,其实成本是吸引购房者的第一因素。
他认为,除了豪宅项目,越贵的项目越愿意拉低均价,因为这样会吸引买家,甚至会让买家对其形成直观影响后形成购买意向,这样由于房间不同,户型不同,会适时形成不同的差异,从而留住买家。
而这种症状在某楼盘开盘前更为“严重”。很多购房者在等待楼盘开盘时,都想确定楼盘的最终售价。但是价格难求,多少元的均价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回收。其实这也是开发商在市场上摸索报价的过程。其实开发商考虑的是,成本高了就担心卖不出去,成本低了就担心亏本。所以他们简单的用平均价格法来测试市场。
买房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根据自己的实际购买力来权衡最好的楼,而不是只看“均价”。
